促进我国“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发展的思考

2018-09-10 08:05饶欣余兴源
中国商论 2018年13期
关键词:新业态交通运输互联网

饶欣 余兴源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与交通运输各领域深度融合,交通运输各种新业态、新服务模式相继出现并蓬勃发展,有力推动了交通运输服务效率的提升和组织变革,对于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新业态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理念和认识不到位、法规标准不健全、体制机制障碍等突出问题,亟待统筹加以解决,以促进新业态的健康有序发展,构筑交通运输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能。

关键词:互联网 新业态 交通运输

中图分类号:F5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5(a)-025-03

1 “互联网+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1.1 主要业态和模式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多元化、个性化的运输服务需求,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交通运输行业内各种创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不断涌现,类型众多,形态各异。总体上看,这些新业态和新模式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客运服务”“互联网+货运物流”“互联网+城市交通”“互联网+汽车后市场”等领域。在“互联网+客运服务”领域,包括联程运输模式(如携程网、去哪儿网)、定制客运(如巴士管家),在互联网+货运物流领域,包括无车承运(如卡行天下、天地汇)、中介物流服务,在“互联网+城市交通”领域,包括网约车(如滴滴、易到)、定制公交(如嘟嘟巴士、如约巴士)、汽车分时租赁(如Gofun出行)等,在“互联网+汽车后市场”领域,包括配件电商(如北迈科技、中驰车福)、网络修车(如途虎养车、魏工养车)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极大地激发了行业的创新活力。“互联网+交通运输”主要模式、服务内容如表1所示。

1.2 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互联网+交通运输”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发展速度迅猛。在资本推动、市场热捧、社会创业热情高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互联网+交通运输”各种新业态呈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短时期内,市场上新业态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业务规模迅速扩大,服务网络的地域覆盖和客户覆盖范围快速拓展。以货运物流领域为例,据统计,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不到一年时间,全国新上线运行的各种物流APP、平台企业多达200余家,且大部分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部分区域的运营网络,用户多以数十万、百万计。

(2)社会广泛认同。“互联网+运输服务”的各种新业态多与老百姓的日常出行、生活等密切相关,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改变了社会公众的生活和出行方式,为老百姓提供了一种更便利、更灵活、更个性化的全新运输服务体验,受到老百姓和社会的认同和欢迎,进而支撑了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3)资本追逐热捧。“互联网+运输服务”各种新业态受到资本的青睐和追捧,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驱动力。资本力量在新业态的发展定位、运作模式、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以货运物流领域为例,截止目前,已有近百家相关互联网企业获得融资,其中部分企业已获得B轮以上融资。

2 “互联网+交通运输”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交通运输”各种新业态的创新发展,推动了传统運输服务行业的深度变革,成为促进交通运输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一是促进了行业的重塑和再造,提升了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互联网+运输服务”各种新业态,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将传统固定化、标准化的运输服务模式,优化调整为以适应不同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为社会提供了全新的交通运输服务体验。新业态在对传统运输服务形成冲击的同时,也倒逼传统行业不断调整自身的供给结构,优化运输服务模式,从而带动了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如2016年初,江苏省传统客运企业积极应对互联网的冲击,联合组建“江苏长运定制客运服务有限公司”,通过道路客运出行线上平台—“巴士管家”,开展了定制巴士、定制快车、公务出行、机场接送、校园专线、运游结合、小件快运七大定制业务服务,企业通过创新获得了发展的新动力,带动了区域客运服务的整体转型升级。

二是促进了行业资源的集约整合,带动了行业的提质增效。“互联网+运输服务”新业态打破了交通运输供需双方的信息壁垒,通过“去中间化”和扁平化,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促进了综合运输体系内各类分散资源和要素的有效对接,实现了综合运输全链条上各方式、各主体、各环节的一体协同,有力地支撑了多式联运、联程运输、物流供应链等的发展,带动了行业的提质增效。以惠龙易通平台为例,从无车承运起步,逐步汇集了公路、铁路、水运等物流资源,向无车无船的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变,截止目前,平台用户超过49万户,在线交易货物量达12.2万吨/日。

三是延伸了供应链金融,创新行业+金融模式。“互联网+”的高度开发性、共享性和整合性特征让以往的存量资源有了更多创造价值的可能性。“互联网+运输服务” 不仅会对运输行业存量资源优化利用,发挥出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价值,而且会促进资源快速组合,推动资源产生更多的效益。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金融支付、保险定价、客户关怀等金融服务场景已经为人们所熟悉,未来金融在资源重组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四是创新了行业监管手段,规范了市场主体行为。运输服务行业主体众多、经营分散、流动性强,行业监管难度大,违法违规、超限超载、不诚信经营的问题较为突出。移动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为创新政府监管模式,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手段。以无车承运平台为例,通过运力资格审查、统一服务标准、在线诚信考核等市场化手段,能够有效规范平台上众多中小企业和个体运输户的经营行为,净化货运物流市场经营环境,推进行业发展“零而不乱、散而有序”。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行业各类信息更加易获取、更加透明化,为行业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构建涵盖各行业、各环节诚信监管体系提供给了现实条件。

3 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总体上看,虽然“互联网+交通运输”各种新业态短期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整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尚处在创新探索的阶段,存在着发展方向不确定、盈利模式不清晰、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正处在由初期的盲目发展向中期稳定成长的关键节点上。

从新业态自身发展角度来看,现阶段仍然存在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一是“创新意识强、底线意识差”。新业态在发展中更看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对既有运输服务模式的突破,但企业发展中缺乏底线思维,合规、守法意识不强,既希望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但又不希望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二是“重短期利益,轻长远谋划”。由于新业态发展的不确定性,造成企业发展的短视性,更看重短期的利益。部分的新业态企业以拓展用户数量、扩大企业估值、换取资本投入,进而快速套现为目的,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设计,可持续发展性差。三是“重线上、轻线下”。部分新业态企业更多地按照“创新模式——扩大覆盖——争取融资”的互联网企业惯常模式来布局和设计企业的发展,其关注点更多的在线上,通过网络营销扩大网络覆盖、用户数量和平台流量,而对于线下的运输服务,则更多的强调整合,缺乏对实际运输服务的掌控能力,部分新业态缺乏实际线下的业务支撑,成为为互联网而互联网的空壳公司。四是盈利模式不清晰。部分“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前期并没有从事交通运输的背景,更多的是从互联网企业转型而来,有新理念、新思路,但缺乏对行业发展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盈利模式及长远发展的深入思考,存在一哄而上、同质竞争、昙花一现的现象,服务产品的可替代性强,服务品质同质化,客户粘性差,在现阶段仍没有找到长期、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发展前景不明朗,可持续发展乏力。

从政府监管角度来看,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新业态的快速创新、迅猛发展,与行业内相对固化的管理理念、法规制度、监管体系之间产生了较多的冲突和不适应,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理念和认识不到位。行业管理部门和传统运输企业对移动互联网思维、新业态的发展缺乏足够认知,对依托互联网促进行业转型发展缺乏统一认识,行业管理缺乏大视角、包容性和主动性,习惯于把新业态放在传统运输服务的对立面,或放任不管,或一禁了之;二是法律法规明显滞后。政府的法规制度滞后于新业态的发展,基于传统运输服务业态的各种监管制度,难以适应新业态发展的需要,既存在法规制度制约新业态发展的问题,也存在监管体系不健全,对新业态的安全运营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亟待完善;三是标准规范不健全。对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服务模式在服务质量、安全监管、投诉处理、事故赔偿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节,缺乏有效的约束性标准和规范,对新业态的诚信经营缺乏有效监管,市场良莠不齐。

4 推进我国“互联网+交通运输”发展的相关建议

服务是交通运输行业的本质属性,也是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核心价值,移动互联网以及各种新业态的创新发展,为传统交通运输服务行业转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契机。从交通运输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抓住这一重要的机遇,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改革,积极创新,主动作为,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更加务实有效政策措施,积极引领“互联网+交通运输”的发展,打造综合运输服务升级版。

4.1 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的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国家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以促进交通运输服务转型升级,更好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为导向,以立足综合运输体系,推进运输服务链条整合和模式再造为着力点,以制度改革、模式创新、结构调整为路径,全面推进互联网与交通运输更加广泛、更深层次的融合,着力构建“设施互联、组织一体、装备标准、信息共享、监管协同”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推动交通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运输支撑和服务保障。

4.2 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的基本原则

一是主动作为、引领发展。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密切跟踪新业态的发展,加强动态监测,做好形势预判,完善政策储备,深入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互联网引领综合运输服务的发展。二是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运输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改革,积极鼓励和支持新业态的发展,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优化运输服务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运输服务的转型升级。三是包容平等、开放共享。新业态、传统业态都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组成部分,要站位高远,鼓励和包容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打破市场壁垒,推动不同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实现新旧业态的融合发展。四是安全有序、管住底线。要健全完善针对新业态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依法对新业态进行有效监管,促进新业态的规范发展,防范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切实维护和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4.3 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的重点领域

建议重点围绕“客运服务、货运物流、城市交通、汽车后市场”四大领域,推进互联网与运输服务的深度融合:一是在客运领域,大力发展“互联网+联程运输”,加快推进定制巴士、定制快车、定制包车等的有序发展,加快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推动旅客客票“一票制”,为社会公众提供“跨领域、多要素、一站式”的出行服务。二是在货运物流领域,大力发展“互联网+多式联运”,鼓励无车承运人、多式联运经营人的发展,推进货运物流向“全链条、一单制”发展,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三是在城市交通领域,大力促进分时租赁、定制公交等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响应及时、组织高效、个性化的出行服务。四是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大力发展“互联网+预约修车”,推动汽车维修的透明化、诚信化、人性化,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阳光、透明、放心、舒心的汽车维修服务。

4.4 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的重点工作

一是健全法规制度,引导行业公平规范发展。针对“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与现行法规制度存在冲突和不一致的地方,开展综合评估,健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再放松制度束缚,鼓励新业态发展的同时,又要加强对新业态的行业监管,促进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二是完善标准规范,提升新业态服务质量。针对依托互联网的交通运输服务新业态,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规范,促进各种新业态的服务质量、安全监管、投诉处理、事故赔偿等方面的标准化、规范化。依托大数据,建立健全对新业态的信用评级和考核制度,加强对新业态失信行为的监管,有效提升新业态的服务质量。

三是强化政策引导,促进新业态可持续发展。以“互联网+便捷交通”和“互联网+高效物流”为重点,密切跟踪各种新业态的发展,强化对新业态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根据新业态发展的新动向,及时研究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为新业态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和促进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设,为新业态发展提供信息基础。加快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统筹各种信息资源,加强“云”“网”“端”基础设施支撑,促进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为新业态发展提供有利的信息基础条件,促进“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和运营监控的平台化。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R].中国政府网,2015-12-21.

[2]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R].国家发改委网站,2016-08-10.

[3] 荣朝和.企业的中间层理论以及中间层组织在运输市场中的作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

猜你喜欢
新业态交通运输互联网
“互联网+广告”的新业态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公路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经济分析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常态下港口加快转型升级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