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及用药措施

2018-09-10 06:20吴婧婧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3期
关键词:用药安全不良反应

吴婧婧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并探讨其用药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110例监测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用药管理措施。结果: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集中在11—20岁及61岁以上年龄段,患者的性别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P>O.05),th以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义(P<0.05),注射剂及口服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剂型(P<0.05),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用药管理,保证中药制剂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用药措施;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 2018) 03-125-02

临床用药安全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及健康状况的首要条件,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使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长,临床数据显示,每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高达250万例次以上.因此不断提高用药安全、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已成为各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内容[1]。中药性平、毒副作用较小,但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本研究分析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并探讨其用药管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110例监测报告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8-79岁,平均年龄(43.25±8.33)岁,住院时间5-49d,平均(12.32±2.31)d,中药制剂使用时间l-27d,平均(15.35±1.24)d。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排除其他药物种类干扰。

1.2方法

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为参考依据[2],分析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及患者性别、年龄、剂型、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等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用药管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数(%)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行t检验及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年龄、性别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关系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与患者的性别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O.05),且在11-20岁及61岁以上年龄段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7.26%及28.42%,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_

2.2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th以内86例,占78.18%,l-24h13例,占11.82%,24h以上11例,占10.00%,th以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

2.3不同剂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注射剂58例,占52.730/0,口服制剂27例,占24.55%,喷雾剂8例,占7.27%,贴剂7例,占6.36%,其他10例,占9.09%,注射剂及口服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剂型(P<0.05)。

2.4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静脉滴注74例,占67.27%,口服15例,占13.64%,外用12例,占10.91%,其他9例,占8.18%,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

2.5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分析

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為38.18%及26.36%,与其他累及的器官或系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根据本研究数据显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好发于11-20岁及61岁以上年龄段,多发生在给药th以内,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及口服制剂,好发生在静脉滴注中,且易累及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针对以上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用药措施:(1)严把药品采购标准:所采购的中药制剂均在药监部门有备案,且供应商证件、资质齐全。(2)规范验收:对要入库的药品应仔细核查其名称、规格、包装完整性、效期及品准文号、质检报告等,保证入库质量[3]。(3)药品科学分类储藏:

邀您入库后应根据其有效期及种类进行分类储藏,控制室内温湿度,并做好防虫、防火、防盗工作,实行专人保管计清点管理[4]。(4)规范药品使用:为患者开具处方时应严格询问患者病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根据中药制剂适用范围合理开具处方,并嘱患者遵医嘱服药,保证用药安全[5]。(5)做好监督及咨询工作:药房应对临床医师开具的厨房严格审查,对于不合理处方及时退回并告知给临床医师。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加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用药管理,保证中药制剂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宋瑞霞.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0):136-137.

[2]高燕.193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1):98-99.

[3]邢佳振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结果和用药管理对策[J].世界中医药,2016,11(05):913-916.

[4]张志云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1):246.

[5]李挺山,王金英,刘从华.胡峰霞东金泉,张翠芳344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1):134-137.

猜你喜欢
用药安全不良反应
团队合作模式提高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用药安全的实践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探讨PDCA循环法在麻精药品处方中的应用和效果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
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以及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