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乱世佳人》音乐主导动机研究

2018-09-10 23:34:31周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周晨

摘 要:1939年在美国上映的电影《乱世佳人》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复杂的剧情为线索,采用音乐主导动机的手法,细腻地刻画了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揭示了郝思嘉为保卫家乡不甘屈服、顽强抗争的精神品质。本文拟从音乐元素入手研究主导动机的构建,分析音乐主导动机在电影中的功能,旨在揭示音乐主导动机在电影中所隐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乱世佳人》;主导动机;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8)02-0069-06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8.02.011

主导动机,本意是中心思想,在音乐中指一个贯穿整部音乐作品的动机[1]。“主导动机”通常运用一个或多个音乐材料构成主题动机,作为音乐(通常是歌剧)中某角色的标签与象征,通过主题材料的变形、展衍和发展,在音乐中诠释人物角色的心理变化,并展示戏剧内涵,实现戏剧与音乐的统一。电影音乐中的主导动机或是电影中某人物出场的鲜明标签,或是揭示剧情发展的音响信号,或是揭示电影主题的音响力量。在电影音乐史上,继作曲家马克思·斯坦内在1933年出品的美国电影《金刚》中首次采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后,电影《乱世佳人》是他使用主导动机手法的又一力作。在电影《乱世佳人》中,斯坦纳为电影共配有11首音乐插曲。其中,贯穿11首插曲的是“泰拉”(美国南方种植园)的旋律,它是整部电影的支柱,也是整部电影音乐的主导动机,在4小时的电影中,共出现9次。

一、音乐主导动机的构建

电影《乱世佳人》的音乐主导动机由8小节构成,并由这一主导动机衍展出“民族主义”“泰拉危机”“坚守泰拉”“爱情力量”等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该主导动机主要由其音高、节奏、织体等几个方面综合构建而成。

(一)主导动机的音高关系

该主导动机(谱例1)在F大调上陈述,光明而充满朝气的大调为三种主题音乐定下基调;其音区横跨小字一组和小字二组,给人以豁达、豪迈、大气的音响感受;旋律由雄浑充满动力的八度大跳紧接自然静谧的大小三二度构成,形成一种情感宣泄后的回归,仿佛是主人公勇敢拼搏路上遇到的种种荆棘。

(二)主导动机的节奏特征

节奏是旋律发展的内在动力。电影《乱世佳人》主导动机的节奏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一主导节奏由弱起的八分音符节奏、附点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谱例2)构成,在短小的8小节主导动机中反复使用5次。从这一主导节奏的构成来看,弱起节奏结合八度跳进和力度的变化使音乐充满力量,诠释了郝思嘉守卫家园的坚定决心;附点八分音符在协和的小三度音程中道出郝思嘉内心的柔软;二分音符长时值的突然出现似乎与前方的短时值八分音符不太协调,但实际上正是短长结合的节奏型使音乐瞬间得到放松,音乐的突然拉宽给人舒畅的感觉,似乎隐喻着郝思嘉冲破种种困难后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脱。

(三)主导动机的织体形态

织体是音乐的结构形式之一。这个词的含义比较宽泛,在音乐作品中,它常常会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时间”上的形式,一是在“空间”上的形式。[2]前者主要是指曲式,后者主要是指音响的层次关系,主要包括和声织体形式和复调织体形式。就“时间”上的形式来看,电影《乱世佳人》中的主导动机的曲式由4+4的两乐句构成,两乐句的四个乐节之间又体现出“起承转合”的关系。就“空间”上的形式来看,电影《乱世佳人》中的主导动机的织体形态则主要体现为复调织体形式。

从以上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导动机的织体形态主要呈现为对比式复调织体,两条交织而重叠的旋律互不相同。从旋律上看,高声部旋律从上行八度跳进连接下行二、三度(先上后下),低声部旋律线二度下行连接四度上行(先下后上),两者在旋律上可谓是采用了鲜明对比的大小度数音程和反向进行的旋律。在节奏上看,高声部旋律在弱起节奏上进行,主要采用“前短后长”的节奏形态,而低声部旋律节奏与高声部错开,采用长时值休止符连接三连音的节奏,值得一提的是,低声部多使用三连音节奏、复倚音节奏,且它们正好与高声部二分音符的后一拍静止时值相对应。高低两声部体现了对比式复调“你密我疏”的节奏特点。这一对比式复调织体的设计可谓是独具匠心,两声部虽然为对比式复调,但却在每个乐句的尾音上“合尾”(谱例3),这似乎预示着郝思嘉与艾希礼、郝思嘉与白瑞德、郝思嘉与泰拉复杂的情感纠葛历经艰辛,最终实现了自身友情、爱情以及家园的灵魂救赎。

二、音乐主导动机在电影中的功能

电影《乱世佳人》音乐主导动机构成了具有渲染功能的场景音乐、具有象征功能的“泰拉危机”“爱情力量”主题音乐,它们在主导动机原型上使用变形、延伸、紧缩等手法来衬托场景与环境的变化、实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展开、揭示电影的剧情内容,对深化电影主题立意和贯穿全剧具有积极意义。

(一)渲染功能

电影《乱世佳人》中由主导动机构成的场景音乐具有鲜明的渲染功能。场景音乐是指在某一具体场景中使用的音乐,它的功能主要是对某个具体的场景中演绎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在具体场景中的感情发展变化进行必要的铺垫、烘托、渲染。场景音乐一般是专门性的,基本不带重复性。[3]电影《乱世佳人》中有多处运用主导动机写成的场景音乐,不仅在贯穿电影剧情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还在推动情节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渲染和烘托的作用。

电影《乱世佳人》2:832”,画面上是贫瘠荒凉的枯草堆里,孤独地立着一块墓碑,周围杂草丛生。音乐主导动机的高声部旋律由弦乐组的小提琴担任,弱奏使得音乐更加凄凉动人:父亲入土为安,也算是落叶归根;低声部的旋律采用色彩性乐器组竖琴轻轻拨奏以及木管组长笛的半音下行来润色和声色彩,这似乎暗示着保护家园“泰拉”的责任重担从此落在了郝思嘉一人的肩上,这一场景音乐不但起着渲染画面的功能,还营造了阶段性的戏剧高潮,为之后剧情的发展起铺垫作用。电影《乱世佳人》3:4531”,激昂的音乐持续了40秒直到影片结束。这次主导动机音乐共奏三遍,承载着复杂的剧情线索:梅兰妮的去世,使郝思嘉突然恍然大悟自己對白瑞德的真爱,于是一路狂奔去寻他。两人进行了最后的谈话。白瑞德却讽刺地将郝思嘉推给艾希礼。无论郝思嘉多么着急而真切地表白,白瑞德依旧果断拒绝。郝思嘉趴在楼梯上哭泣,耳边响起了爱人曾经对她说过的话:“泰拉难道对你不具意义?只有土地是最宝贵的,也是唯一持久不变的。你对某样东西的爱,远胜过对我的爱,那就是泰拉,这就是你力量的源泉。”这句话重复几遍后,郝思嘉突然醒悟,大声对自己说:“泰拉,我要回家去,我会想办法让他回到我身边,毕竟,明天又是另一天”。主导动机第一遍响起时,高声部仍然由弦乐组小提琴担任,不同的是低声部也由弦乐组小提琴演奏出半音化的旋律,象征郝思嘉内心的纠结;后两遍主导动机响起都是以铜管组乐器为低声部而奏出,且力度逐渐增强。第三次主导动机的出现还采用人声哼唱的形式,电影画面定格在血色的天空背景下,郝思嘉坚强果敢的背影屹立在一颗大树下,远方是家园泰拉美丽的土地,镜头逐渐拉远,仿佛天空中弥漫着勇气、责任和对泰拉深深的爱。这一场景音乐将全剧推向高潮,并采用音画结合的方式,为观众创造出无限想象的空间。

(二)象征功能

电影音乐中有一类音乐具有某种象征性的功能,这种具有象征功能的主题音乐通常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无需紧密的连续性,为电影的整体艺术形态提供一种氛围或情调。电影《乱世佳人》就采用了由主导动机构成的“泰拉危机”“爱情力量”主题音乐,它是从剧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特定的意味。

“泰拉危机”主题音乐总是附着在剧情中响起,每当“泰拉”遭遇侵犯,它都固执地坚持着它所承载的意味——保卫家园“泰拉”。2:153”第一次出现“泰拉危机”主题,这一主题是主导动机音乐的简短变奏,低声部由大提琴担任,低沉的提琴音色和恐怖的和声色彩预示着泰拉即将面临每个月大额税金的考验。当然,这一考验实际是对郝思嘉保护家园的考验,这一隐喻在该主题音乐中表现地淋漓尽致:高低声部进行卡农式地模进,配合着电影画面中郝思嘉与艾希礼的谈话,郝思嘉找艾希礼商量应对税金的计策,艾希礼却说些无关痛痒的话让郝思嘉放弃了对艾希礼的依赖,从此更加坚强。2:757”,第二次响起了“泰拉危机”主题,这次变奏与第一次类似,由弦乐组哀鸣般地奏出八度跳进改为五度、六度音程的跳进的变奏旋律,预示着接下来电影中要发生的剧情:威克森带着施爱美前来,想要买下泰拉,还出言威胁郝思嘉。离开时还丢下一句“你们会后悔的”!受到刺激的父亲,一边说着:“我让你看看,谁才是泰拉的主人”,一边骑着快马愤而出门去追威克森夫妇,结果摔下马当场毙命。“危機”音乐主题的出现在象征泰拉即将面临侵犯的无奈和渲染郝思嘉父亲意外生亡的悲剧色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影《乱世佳人》中两次燃起“爱情力量”的音乐主题,第一次是艾希礼给郝思嘉爱的动力。第二次是白瑞德因爱郝思嘉而为她重建泰拉家园。其中,第一次出现是卡农式模进的音乐主题,它先是如对话般奏出,描述出郝思嘉与艾希礼两人情感纠葛的喃喃细语,两人几乎是在梦幻中接吻起来,随后郝思嘉鼓起勇气请求艾希礼带她远离战场去往墨西哥,但艾希礼突然从虚幻的梦境中回到现实,坚决地推开了郝思嘉。当郝思嘉表示生无可恋时,艾希礼抓了一把泰拉的泥土放在郝思嘉的手上,鼓励她为了家乡“泰拉”而坚强下去,2:550”,主导动机音乐再次响起,电影的整个画面气氛迎来了新机,郝思嘉迈着疲惫却坚强的步伐离开,主题音乐渐弱并很快转向一段调性模糊的音乐。

(三)贯穿功能

音乐主导动机在电影中出现了9次,在其材料基础上通过展开和变形以及使用不同配器所构成的音乐,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贯穿功能,成为电影《乱世佳人》剧情贯穿发展过程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贯穿点,成功地避免了用支离破碎的音响附庸电影画面而形成的拼凑、平庸、乏味、肤浅的音乐。

首次出现的由主导动机构成的音乐在配器上由弦乐组和铜管组分别担任高低声部,两声部对话般展开:低声部铜管乐似乎是郝思嘉的父亲正将心中的民族信仰向女儿娓娓道来,高声部小提琴旋律似乎是还未真正理解民族意义的郝思嘉心不在焉地附和着父亲的话。第二次出现的由主导动机构成的音乐在材料上稍有变化,配器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低声部从音距、音响力度的浓度、伴奏织体等各方面都加以削减,这与画面中郝思嘉战后亲眼目睹泰拉一片狼藉时的纠结心情相配合。第三次由主导动机构成的音乐与第二次类似,不同的是在配器上增加了色彩性乐器的润色,配合“泰拉被毁、母亲过世和父亲的发疯”的电影画面展开。被重重困难打击的郝思嘉怀揣着渺小的希望找艾希礼商量,不料却连最后的希望也破灭,幸运之事是郝思嘉心中的爱人艾希礼鼓励她为泰拉而坚强地奋斗,这时响起第四次由主导动机构成的音乐,高声部主要由弦乐组担任,小提琴奏出充满朝气的旋律,豪迈而一气呵成的旋律似乎是“信念”的呼吁,铜管组演奏的低声部比弦乐组演奏的高声部低两个八度。郝思嘉的真情再度被艾希礼拒绝,但却使她从此更加独立而坚强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挫折,第六次由主导动机构成的音乐就是在这样的剧情下出现的,它是一段音程缩小、音区降低的短小的主导音乐变形,它一方面伴随威克森夫妇来袭泰拉,一方面预示着父亲摔下马的意外生亡。饱受生活、爱情和命运捉弄的郝思嘉接受了白瑞德的追求,并在他的帮助下实现了重建泰拉的愿望,第七次由主导动机构成的音乐与重建后美丽的泰拉画面同时响起,低声部的织体形态有别于高声部的节奏形态,木管组和打击乐器和色彩性乐器组的休止,更好地突出了高声部旋律。随后响起的第八次由主导动机构成的音乐比较特殊,竖琴灵动的拨弦奏法以小提琴柔和的连奏表现出白瑞德用自己对家乡和家庭深深的责任感和温暖的爱陪伴邦妮进入梦乡。第九次由主导动机构成的音乐在复杂而揪心的剧情下响起,由铜管组音响加上弱音器作三次渐强,有力却不掩盖高声部弦乐的主题旋律,在升华整部电影主题立意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音乐主导动机隐喻的文化内涵

电影《乱世佳人》号称好莱坞“第一巨片”,作品以其豪华的场景、宏大真实的战争场面以及令人称道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作品。而贯穿电影始终的音乐主导动机在与剧情保持一定联系的基础上,超越电影画面、剧情的现实性和画面中人物的真实情感,塑造出令人深思的第四维哲理和文化空间。

(一)民族情怀

电影《乱世佳人》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这场美国内战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矛盾,大部分黑人奴隶被押送到美国南方,黑人奴隶随后在南方首先发动了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电影《乱世佳人》以战前战后的“泰拉”和郝思嘉为线索,映射出美国南方人对本土民族深深的爱。甚至曾经作为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电影之一,在2017年美国意识形态对立加剧的背景下,被指责内容涉种族歧视。从电影《乱世佳人》的音乐主导动机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到这种隐喻的民族情怀。

电影《乱世佳人》共有两处由主导动机构成的“民族主义”主题。这里略举第一处。由主导动机音乐素材构成的“民族主义”音乐主题从920”至1001”连奏两遍,这一音乐主题采用欧洲传统大调式、八度大跳式的音程关系、欧洲传统的主题发展和配器手法,音画结合地展示了美国南方人对本土民族音乐元素的热衷以及该影片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情怀。两遍的调式和旋律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遍使用对比式复调手法展开,两声部在距离两个八度的音区上反向进行,低声部由铜管组奏出深沉的音色,仿佛是父亲对女儿深情的宽慰,而木管组奏出的温暖的旋律仿佛是父亲对女儿亲切的爱国教育:“这片土地是世上唯一值得你为它奉献、为它奋斗和牺牲的事物,因为它是唯一永存的东西。”第二遍在父亲这段语重心长的话结束时响起,采用主调和声手法展开,弦乐组奏出色彩明亮的高声部旋律,铜管组仅奏出几个零碎的属音或主音作低音和声支持,电影中的画面定格在血色的天空下美丽的泰拉,茂盛的大树下,父亲搂着女儿。这段“民族主义”的主题音乐不仅起到贯穿全剧剧情、统一该电影艺术风格的作用,还为提高该部电影的艺术性起锦上添花的作用。正是这之间所表现出的显著的民族情怀,使这部电影容易留下种族歧视的诟病,但无论如何,音乐主导动机配合电影画面史诗般地再现了美国南北之战,其展现出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每一位观众心中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感动。

(二)抗争精神

电影《乱世佳人》在美国内战的背景下不仅展示出美国南方人深厚的民族情怀,还以几次由主导动机构成的“泰拉危机”“坚守泰拉”等主題音乐以及9次主导动机中八度跳进的音程关系、充满动力的附点节奏、弦乐组和铜管组鲜明对比的配器特色共同表现出美国南方人坚守民族信仰的抗争精神。

由主导动机构成的“泰拉危机”前文已述,而由主导动机构成的“坚守泰拉”的主题音乐,出现在电影《乱世佳人》1:3920”,并在C大调上连续演奏了三遍,主题音乐转调不足为奇,但突然比主导动机音乐基本形态的调性低纯四度演奏,大概是作曲家为了表达郝思嘉面对被战争而糟蹋的废墟泰拉时的坚定誓言,它与最后泰拉得以重建时的G大调主题音乐相映衬。除力度外,三遍主题音乐并无太大区别:第一遍在铜管组作低声部支撑的基础上伴随着画面中郝思嘉饥饿而疲惫的步伐缓慢而柔和地响起,经过一段具有神秘和声色彩支持的无调性旋律的渐强,电影中出现了郝思嘉吞咽野菜的画面,约在1:413”强烈地响起第二遍主题音乐,郝思嘉举着单臂,宣誓着:“愿上帝做我的见证,他们不会让我屈服的,我一定会渡过难关,即使让我撒谎、偷窃,甚至去杀人,战争结束后我和家人再也不要挨饿!”宣誓结束,第三遍响起主题音乐,画面定格于血色的天空下隐约能见的泰拉和枯木下郝思嘉孤独的身影。在这里,“坚守泰拉”的音乐主题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感范畴中,引发人们的联觉。这些音乐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南方人崇尚自由、不折不挠、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特质,这与西方自古代哲学起就比较注重斗争和对抗的特征有关。西方辩证法奠基人赫克利特认为统一是由斗争产生出来的,他特别强调对立和斗争的意义。黑格尔也侧重于强调矛盾的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每个国家的主权在其外交活动中是绝对的、不受约束的,不能用相互协商来处理国家间的争端,只能靠战争,从而把战争当作维护民族和平的存在、发展的必须和保证。[4]也正是西方人这种特有的哲学思维成为电影《乱世佳人》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特质的基础。

(三)理性思维

电影《乱世佳人》中音乐主导动机共出现了9次,虽然每次出现都采用不同的手法伴随着不同的音乐主题出现,但它们却在内容和形式上侧面反映了西方人理性的思维方式。从形式上看,9次由主导动机构成的音乐以主导动机为原型,采用不同的手法展开,见表1。

从调性上看,九次音乐主导动机均采用大调写成,其调性布局为F大调—C大调—F大调—G大调—F大调—A大调—F大调,F大调与C大调、G大调、A大调之间形成类似“回旋曲”结构的调性安排,类似“主部”的F大调环环相扣,头尾呼应, 类似“插部”的C大调、G大调、A大调的调式主音逐渐升高,如此调性布局展现了作曲家尚逻辑、重理性的创作思维;从展开手法上看,部分主题音乐采用变奏手法,每一次变奏都与原型都在音高或节奏方面保持紧密的逻辑关系;从织体形态上看,主调和复调手法安排得当,且每一次或模仿或对比的复调手法都紧扣主导动机展开;从配器和力度上看,不同乐器音色的组合和力度的平衡都在一定程度上与电影剧情需要紧紧相连。从内容上看,贯穿整部电影的9次主导动机虽然采用蒙太奇的手法被分割成9次不同的片段,但其内在形式和配合电影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却串连成一条逻辑严密的剧情线索。如此严密的逻辑和准确的演绎从侧面体现了西方人善于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透过客体现象揭示真理的理性创作思维方式。

结 语

本文通过分析音乐主导动机的构建,剖析了该主导动机对电影《乱世佳人》的渲染、象征和贯穿功能,并从主导动机的形式和内容上揭示了该主导动机所隐喻的美国南方人深厚的民族情怀、坚强的抗争精神以及理性的创作思维。音乐主导动机的运用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特别是其独特的功能对我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付龙.浅析电影音乐与“主导动机”[J].影视评论,2010(01).

[2] 陈廷梁.音乐结构分析及应用[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 曾田力,雷伟.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 苏峰,李姝,芦坚强.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杨 飞)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张爱玲小说服饰的文化意蕴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18:55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5:46:16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52:15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10:58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48:48
墨江哈尼族扭鼓舞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浅谈对传统紫砂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38:15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