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兆裕
摘 要:久石让常被人以“东方的威廉姆斯”著称,他的配乐充满着无形的魔力,使人的心靈在一瞬间发生振动。本文以记叙的方式,围绕久石让最常合作的两位电影导演的作品——宫崎骏和北野武,并结合久石让自己的观点来探讨他电影配乐的旋律的特性,再以耳熟能详的作品来探讨他是怎样体现音乐的空灵感、民族性、交响性以及具有抽象性简约等风格。
关键词:久石让;宫崎骏;北野武;电影配乐;空灵感;民族性;交响性;抽象性简约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8)02-0061-08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8.02.010
久石让的旋律会让人感动,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旋律,有的时候如同粘性很大的糖一样,粘着心,甜美温暖酸痛并处,又可以像清爽的微风,好比把脸放入水中后拿出,闭上双眼,让太阳温暖你的脸庞,这是微风拂面,脸上泛起微微凉意的感觉。就像久石让自己所说的:“音乐带给人多少幸福,对于侍奉者来说就会需要多少精神补偿。”[1]10这也正是常说的“感动人心、富有内涵”的音乐。
初听之下,久石让这个名字是个地道的日本名,但这不是作曲家的本名,久石让原名藤泽守(Mamoru Fujisawa),“久石让”这个名字是美国著名音乐家和制作人昆西·琼斯(Quincy Jones)的日语发音,①昆西·琼斯是久石让的偶像和音乐上追随的目标,起这个名字是为了向他表示致敬。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久石让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了丝毫不逊色于昆西琼斯的音乐家。
一、宫崎骏动画电影配乐的多样性
(一)充满空灵感的旋律
《风之谷》是久石让的第一部电影配乐,提及它就必须提及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宫崎骏(Hayao Miyazaki),正是这位动画大师,激活了久石让的创作灵感,让他的作品得以通过动画片的媒介在全世界传播开来。《风之谷》是宫崎骏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动画电影,也是久石让为宫崎骏担任音乐导演的第一部作品。1983年久石让刚刚认识宫崎骏时,宫崎骏正致力于《风之谷》的创作,听过久石让创作的风之谷印象专辑后,宫崎骏便被深深打动了,于是他赞叹道:“在深处流淌的旋律,其温暖真是太棒了。她不是新的,也不是旧的,是超越时代的音乐。我非常喜欢。”[1]41虽然当时已经决定了配乐是另外一位有名的音乐家,但宫崎骏还是强烈推荐久石让,因此当时不太有名的久石让受到了公众注目,此后影片公映后更证实了宫崎骏的眼光,久石让为该片创作的配乐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的观众以及评论人,因此次年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后,久石让便一直担当宫崎骏的动画音乐导演至今。《风之谷》的成功标志着久石让和宫崎骏这对黄金组合的出现,也使久石让一炮成名,从此人们常说的“久石旋律”开始诞生。
久石让在书中回忆自己这段时间乐思如泉涌:“我的头脑中,音乐是溢出来的,充满了创作的欲望。只要我碰到乐器,即便说一切都变成了音乐也不为过。”[1]39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那首主题曲《风的传说》在短短的半个小时中就完成了。
谱例1是这首主题曲的钢琴独奏部分,迎面而来的便是日本文化的空灵感,其中左手的音型是久石让的简约元素,一共出现了16次。右手的主题贯穿着整部电影,它在左手不断反复的小七和弦上奏出。由于小七和弦中的小三和弦和小七度构成的“两个小”让这个和弦变得很不稳定,外加弦乐声部的减五度,使旋律充满了疑问。众所周知,日本艺术的意境很独特,它暧昧、缥缈、寂静,然后在这种状态之下去寻求些细微的,甚至是听不到的声音,而他们的音阶又以都节、琉球调式居多,具有小调属性,于是音乐中通过小调、小和弦、五度音程实现出来的空灵感以及忧伤感,会使人不禁去感受音乐中的细微声音的同时,又会让人产生些许的忧伤,这正所谓是“大音希声”。而五度音程是久石让创作的基因,它贯穿在所有作品中。此外,乐曲一开始定音鼓斩钉截铁的进入,直接掀起整个乐队做了一个大渐强,然后急速渐弱,直接进入谱例1,从引子部分整个乐队的轰鸣,到只有钢琴与弦乐的弱奏和弦织体,这种大起大落的音响等不同因素的综合,自然而然地就会刺激着听觉神经,带来无比的回味。
(二)感人肺腑的旋律
《风之谷》后,久石让一炮成名,随后的《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乃至之后的《悬崖上的金鱼姬》《起风了》等动画片,宫崎骏自从认准了久石让的音乐天赋就再也没有和其他的音乐家合作过,正是这种坚持和带有诚信的做法,让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在那段动画产业不景气的年代仍然屹立不倒,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1.简单的旋律其实不简单
1986年上映的《天空之城》贯彻了宫崎骏一贯的反战和环保思想,本片中将舞台搬至“空中楼阁”,宫崎骏试图通过对人类文明失落原因的追问,影射出人类文明的弊端,并对人类文明如何才能生存、发展的哲学命题提出了疑问。这一切,全部都是通过这个虚构的“空中楼阁”——天空之城拉普达的兴衰来表现出来的。
在这部电影中,久石让又一次展现了他过人的天分,为影片谱写的14首插曲与情节的起承转合,人物的情感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而这部电影插曲,也充分显示出了久石让也完全可以配得上“旋律大师”这个称号。插曲中,既有宏伟壮丽、展现拉普达形象的《天空之城拉普达》(交响组曲专辑为《伟大的传说》),也有忧伤,并带有思考性质的《希达的决心》(交响组曲专辑为《时间之城》)。主题曲《伴随着你》不仅是电影的核心曲,也因为它催人泪下的优美旋律而闻名全球,以至于谈及这首乐曲,就会想起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和配乐者久石让,它几乎成了二人的代名词。
谱例2是《伴随着你》的前半部分,久石让在这里展现了他的简约性,简单的旋律和主题材料只用一个平行复乐段包装,甚至连两个乐段开头的材料都只是原样照搬,但这反而加深了听众的印象。由于久石让从小接触了各式各样的音乐,这种简单的旋律便是从流行音乐那里获得的借鉴,如切分与前、后十六音型。而切分音型又把每个乐句变得非常紧凑,变成一股推动力,使得听众产生了听完这一句又即刻想听到下一句的心理。久石让认为:“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比在节奏上有局限性,古典音乐与听众会有无形的距离,有难以沟通的地方,因此不能让两者完美的融合起来,所以我就尽可能做些有特色的音乐,我会把古典音乐一些细节的、优秀出色的东西加入进来,并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创作。” CCTV《影视音乐欣赏》节目对久石让的一次访谈。这里,他将大众熟知的流行音乐,用古典音乐的配器包裹,使得人们即能够听到流行元素,又可以接触古典元素。此外前文所说的小调的忧伤、空灵感在这种简单、朗朗上口的节奏,以及重复的材料中很容易就会把人们的听觉吸引过来,像糖果一样甜蜜,像糖果一样粘,但是又蕴含着意想不到的酸味。其实在影片里的几个场景都能听到这首曲子,但他并未一一谱曲,而是采用同一首曲子用不同的配乐手法来表现,如希达从飞行船上掉下的管弦乐版,希达和巴斯夜晚在海盗飞行船中互相长谈的钢琴独奏版,以及最后拉普达毁灭时响起的无伴奏四声部合唱的《伴随着你》。这种手法称为“同质异构”,即“用一种元素的形, 通过对形的巧妙变化来打破原有的形态,重组成多种新的表现符号,用以表达多种意识形态和语言形态。”[2]也就是说,一个主题通过改变它的和声、配器、调性、性格或进行加花等方式,使其呈现出另外一种样貌,但仍旧是原来的框架,这与变奏非常的相似,但却不能完全等同,如固定旋律变奏便不能归入其中。上述描述的三个场景,以及配器方式都属“同质异构”。这不仅符合了久石让简约的理念,而且用他的话来说:“只是力求合乎导演的构思范围,就不会是有趣的作品。……其实导演要的是具有新意的配乐,这份新意要能够突破导演要求与想象的框架。”[3]也就是说,音乐不是用来解释画面的,而是从不同角度来提高电影的效果。他无论是创作还是著书或是访谈,都要提倡这种既尊重导演需求但又超越需求的观点,一味的只以“跑就是轻快的旋律,躺着就是安静的旋律”这种与影响完全一致的就不是好作品。
2.以一个主题贯穿整部电影
在《哈爾的移动城堡》中,久石让将同质异构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影片中一个18岁的少女苏菲因被人施咒变成了一个90岁的老太太,其间经历了恋人、佣人、母亲,再到恋人的多重身份的转换。原本是15首3管编制的配乐,后因宫崎骏“想要一首主题曲连贯整部影片”的想法而再次谱写。宫崎骏目的明确,要用音乐把苏菲的这些变化全部串联起来,并且要一个欢快的旋律。由于所有的配乐都已完成,且捷克爱乐乐团已录制成辑,久石让因此也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回忆道:
经过了一段苦恼之后,我认为“哈尔”的主题曲采用圆舞曲比较好。我也受到了专辑Etude的影响,并意识到自己的音乐比起要和影像相一致来说更需要强有力的主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引入圆舞曲。……因为在新日本爱乐世界梦幻交响乐团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的圆舞曲一直残留在我的脑海中,我把原本四拍子写的替换成了三拍子。 [4]
如今在观看《哈尔的移动城堡》时,哈尔与苏菲在空中散步、哈尔将花园作为礼物送给苏菲(原为交响组曲中的Secret Garden即《秘密的花园》)、苏菲把头发作为契约给卡路西法让其重建城堡时都可以听到那首圆舞曲,即《人生的旋转木马》,它们分别以圆舞曲、小夜曲、进行曲的性格出现。原来的15首配乐充当音乐和电影的连接部将这首不同性格的圆舞曲全部串联起来,外加主题曲及其变奏一共是33首配乐。
单纯的圆舞曲其三拍子的律动感过于强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久石让将配器进行了调节,把原来一般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三拍子第一拍,中提琴(有时又会加入第二小提琴)奏出三拍子的第二、第三拍的配器方式改成了由大号、第二长号和圆号、小号、第一长号来完成,如谱例3。不仅解决了三拍子律动感过于强烈的问题,同时又成功模仿出了手风琴的音色,听见手风琴又会联想起19世纪法国的阿尔萨斯和德国的海德堡。影片结束画面时播放的这首圆舞曲就是加入了手风琴的演奏。
如果说《伴随着你》是委婉而抒情,有如蜜糖一样缠绕人心,那么这首《人生的旋转木马》就是一团熊熊燃烧的希望之火,用乍看之下极其粗暴,但却格外细腻的笔法勾勒出了欧式的风格,并不断地表达着电影的真善美,诉说着美好的话语——“对不起,你一直在等我,可我却现在才来。”
(三)交响性与民族性互溶的旋律
上映于1997年的《幽灵公主》以屋久岛为取景地,仍旧传承了宫崎骏长久以来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深邃思考,折射出人与自然的矛盾无法化解,从人类自身角度探寻人与自然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共存。因时光轴换到了室町时代,所以本片中也是充满了浓郁的日本古代风情。
电影原声音乐为33首,久石让后将它们重新编配成8首,并以组曲(Suite)形式于2001年5月发行。这次他与著名的捷克爱乐乐团合作录制这套组曲,是久石让自1997年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录制专辑works Ⅰ以来又再一次和世界一流交响乐团合作。
这部配乐,久石让把日本的民族风味用西方的交响性来包裹,使交响曲始终呈现出和风感。主题曲《阿西达卡战记》充满了悲壮感,充满了战争的涂炭与森林的破坏。乐曲主要以弦乐来诠释,这也正好发挥了捷克爱乐乐团的弦乐优势。此曲又再一次体现了久石让简约的功力,在5分钟的时长中完全只有一个旋律进行,如谱例4,这个旋律是以都节音阶与日本雅乐吕音阶混合而成,并通过不同的配器、不同的织体来呈现。这首主题曲也经常运用于1990年代香港TVB拍摄的金庸武侠小说系列当中。
但是,将民族性与交响性互溶并带给人心灵震撼的却是第三首《启程,向西方》(旅立ち~西へ)。这首乐曲出现在阿西达卡为了化解自身诅咒决定前往西方一探究竟,临走前,他的妹妹卡雅前来送行,并赠与其玉刀,以表自己永伴哥哥身旁。此时在中提琴声部响起了久石让的基因——一个空灵的五度音程,随后由尺八吹奏出了《阿西达卡战记》主题的变形,也就是谱例5a部分,原本就是带有日本民族调式的音阶,这里采用了尺八,其空灵效果完美地将森林、虾夷人 虾夷人:亦译阿依努人,住在北海道、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民族。日本的四个大岛上原来都有虾夷人居住,几个世纪以来受日本人逼迫,才往北迁移。这些画面联系起来。谱例5b是由筚篥吹奏的旋律,这种乐器来源于中国的管子,传入日本后,多用于宫廷雅乐,音色要稍强于尺八。这段旋律出现在卡雅望着远去的哥哥的背影。旋律与画面一同表现了一个场景的终结与另一个场景的开始,即家乡生活的结束,新的旅途的开始。随后又是尺八的旋律部分,但这次换成了乐队全奏,并加入了钹,画面也转到了阿西达卡骑着羚角马于田野间纵马奔驰,远方是初升的太阳,晨曦洒满天地。这里的画面是呈上升和推动趋势,久石让采用尺八、筚篥再到乐队全奏的方式,利用乐器本身的音量、音色织体的叠加来建造渐强(crescendo),产生推动感,而不是简单的旋律渐强。与捷克爱乐乐团合作的版本中,这些乐器都换成了长笛,并将扩展为三部曲式,加入了以谱例5a主题为基础的赋格段,清一色的西方化了,但是民族调式、画面效果的层层递进却仍然是日本的,甚至连中部赋格段的对题也都是都节音阶的骨架,交响性思维在这里造就出的却是日本的和风!于是,音乐的画面就在这种推动下诞生了。就像久石让引用钢琴家辻井伸行所说的:“听觉也完善了视觉。”[5]为此,他还以《月亮河》为例,听到这首歌的旋律,会让人联想到蒂凡尼的景色以及楼梯上,那个弹着吉他唱着歌的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可爱动人的姿态。
二、北野武电影配乐的抽象性简约
除了宫崎骏,久石让的名字和另一个大人物也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便是北野武(Kitano Takeshi),从《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到《坏孩子的天空》,从《花火》到《菊次郎的夏天》,这些都是热爱电影人士心目中的永恒经典。而其中的音乐部分都是由久石让完成的。北野武的电影主要以暴力、镇压或者搞笑性的青春等为题材。他的电影与宫崎骏相比,更多的是带有某种静态感,简约感和抽象感,用沉思性的手法去处理他的题材,与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在暴力中体现人与人的情感和关爱非常相似,他为此极其反感别人称他是“亚洲导演”,并曾公然说道:
我真的想摆脱我们电影中典型的亚洲特征、文化和美学。虽然我不是想放下黑泽明,但我宁愿看到当代日本电影成功地超越武士电影。我讨厌看到人们公然地销售着刻板的亚洲面孔。虽然我意识到这正是目前的卖点,但这却是我想要摆脱的。[6]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久石让的配乐也带有简约性、抽象性,甚至还有好莱坞特有的美国风味,而他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纽约的行程也奠定了他的纽约风。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是久石让和北野武合作的第一部影片,影片对白极少,几乎成了哑剧,完全是通过影像来表现两位聋哑人的爱情故事,简单的故事情节蕴含着真切的情感与关怀,男女主人公没有台词,全凭对视、笑容展现美与爱。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就变得极其重要。主题曲原本因萨蒂式风格太浓重而被久石让列为候补,但北野武只听了一个开头后就大为赞赏,坚持要将其用作主题曲,于是《寂静的爱》(Silent Love)就这样谱写了出来。但久石让说道:“这样的话就是一部相当浪漫又阴冷的电影了吧,虽说可以改变,可氛围很好。但没有被‘久石让化。”其实在我看来,已经完全“让化”了。整曲的主题完全由谱例6的四个小节构成,不像《阿西达卡战记》还加入了连接段,这里是不断重复,通过音色的层层叠加,甚至还加入女声哼鸣似的效果,唱出“silent love, forever love”(寂静的爱,永远的爱)来完成渐强的效果,扩展出一首近7分钟的乐曲。有人说音乐的精华是重复,至少这段音乐正是这句话的经典例证。在北野武的静止感中,简单的画面里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与久石让对这首音乐的简约处理又是不谋而合。这是“超越时间艺术”的手法,是音乐与情感表达的融合。
在worksⅠ专辑中,这首《寂静的爱》与原声相比,录制时间缩短为5分40秒左右,采用钢琴与管弦乐队,这里更能看清久石让的简约技法,如钢琴不断重复八个骨干音符,与乐队形成了对位的织体,而伦敦爱乐乐团也发挥了他们一流乐团的实力,开始的前奏部分一强一弱的张力收缩演绎得恰到好处,这象征着滚滚浪花,结尾处钢琴在高音处的重复可以看成茂 影片《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的男主角,聋哑人,以开清洁车为生,在清理垃圾时获得了一块破旧的冲浪板,捡去修好后,带着聋哑人女朋友贵子一起到海边练习冲浪,并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经历了各种失败仍不放弃,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了奖杯。之后与往常一样,再次来到海边练习,贵子看到的却是一片寂静的海面。与他的冲浪板一起永远地飘向远方,永眠大海。
在《菊次郎的夏天》中,北野武一改以前的风格,展现出了无厘头、搞笑的喜剧片风格。主题曲《夏天》(Summer)也和影片一样活泼轻快,充满了灵动感,似乎单单这一首钢琴曲就涵盖了整部影片的精华。其旋律简单清晰,极易让人喜爱,但它同时也非常本土化,带着一种日本式的恬静。乐队编制也只采用弦乐与木管部分,如开门见山直接由拨弦呈现主题,拨弦的特性不仅造就了这种俏皮,而且音量的局限性又可以和木管很容易的搭配起来,木管声部的五度营造出的空灵感是日本式的恬静,钟琴像点缀一样的重复八度如同绿叶上的露珠,这些都无不描述着日本的夏日风。
值得一提的是,久石让将钢琴的伴奏和主题分别在乐队开始的部分呈现,进而出现了三个听觉层面。第一个听觉层面是乐队拨弦演奏的主题,如谱例7a,第二个层面是谱例7b的大管五度作为固定旋律而出现,第三个层面便是谱例7c,钢琴部分以跳跃式的分解和弦先奏出木管的五度固定旋律,主题被移高一个全音,在D大调上呈现,将前两个听觉层面以倒叙的方式合二为一。这个五度固定旋律在钢琴中先以音头来强调,如谱例7c的画圈部分,之后发展成了固定和声,就像固定低音一样一直贯穿着整部曲子,直至结束。这又是一种简约,而且藏得非常隐蔽,将简约技法直接与旋律融合,变成了听觉上,而非技法上的手段。
与宫崎骏的交响性、旋律性为主导的配乐相比,在北野武当中,简约风格、室内乐风格,以及欧美流行音乐风格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结 语
在长达多年的电影配乐生涯当中,久石让把他的旋律传播到全世界,让不同国籍、不同年龄阶层的乐迷们获得美的感受和心灵的启迪。正如他所说的,他将自己的音乐融入了古典、流行还有日本民族音乐,使交响乐既有其本身的交响性,又有日本的民族性和空灵性,呈现一种抽象感,使得电影与音乐的抽象力量互相融合把电影的唯美推向了极致,这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最能得到体现。他的音乐能让人感动,正是因为其旋律带给人心灵上的共鸣,以及孕育的深刻内涵。他用简约手法,使音乐的旋律变得极为简单,通俗易懂的同时又可以感受到其旋律深处蕴含着的能量,让人们时而感到优美,时而是快乐,时而又是那么深沉。用姜文的话来说:“所有音乐都是没有语言的,是哼唱的旋律,充满了奇幻的风情,他的曲风像天山的画面一样空灵,听起来仿如洞穿心底的一缕情绪。”
今天,久石让的名字早已和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威廉姆·沃尔顿(William Walton)、汉斯·季默(Hans Zimmer)等人一同并列为世界著名电影配乐大师了。自1997年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以来,久石让先后与捷克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等世界一流乐团合作并录制专辑。这些曾经由李希特(Karl Richter)、库贝利克(Rafael Kubelik)、戴维斯(Colin Davis)、普列文(André Previn)、阿巴多(Claudio Abbado)、拉特(Sir Simon Rattle)等大师指挥过的乐团,如今也因与久石让的合作而带来了不一样的“好莱坞”风味。当2015年柏林爱乐乐团奏响了以“好莱坞之夜”为主题的柏林森林音乐会时,当约翰·威廉姆斯的电影配乐响彻“瓦尔德尼森林剧场”之时,我们是否能期待一下,某一天以“久石让之章”为主题的音乐会由这个超一流的乐团来演绎,我们能否再进一步期待那个个子不高,却满脸清澈笑容的老先生站在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台前尽情释放他的音乐魔法?话语至此,我的耳边已响起柏林爱乐乐团“久石旋律”……
参考文献:
[1] 〔日〕久石讓.I am 遙かなる音楽の道へ[M].株式会社メディアファクトリー,ページ.
[2] 朱淑姣,吴卫.同质异构和异质同构在图形创意中的符号学解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3] 〔日〕久石让.感动,如此创造——日本电影配乐大师久石让的音乐梦(序言)[M].何启宏,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6.
[4] 〔日〕久石让.35mm日记[M].株式会社宝岛社, 2007:ページ34からページ35まで.
[5] 〔日〕久石让.音楽する日乗[M].株式会社小学馆, 2016:ページ102.
[6] Darrell William Davis: “Reigniting Japanese Tradition with Hana-Bi”, Cinema Journal, Vol. 40, No. 4 (Summer, 2001).
(责任编辑:杨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