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群众路线,改进农村基层宣传工作

2018-09-10 18:56:11林政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改进

林政

[摘要]当前农村基层宣传工作仍然存在着严重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倾向,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相距甚远。必须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教育效果。

[关键词]群众路线;改进;农村宣传工作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B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03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目标,面对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必须加强农民群众的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在扶持贫困的同时扶“志”和扶“智”,在富裕农民、扶持农民的同时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但是,当前农村基层宣传工作仍然存在着的严重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倾向,与新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1农村基层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对谁宣传”的问题认识不清楚。乡、镇、村、社历来常用的宣传方式手段主要有横幅、标语、墙画、展板、宣传栏。

五种形式的分布状况是:(1)大量的墙画、标语、横幅集中在国道、省道两侧围墙上,尤其是地铁工地的隔离墙上。宣传栏、展板一般设置在政府大院内外、各村社区、村委小院内外。(2)过街横幅、标语集中在政府大院门前主街道三十米以内。(3)村(居)委楼门前街道和村委院墙内外。在绝大多数自然村内,几乎不见横幅、标语(除防治登革热的宣传)、墙画、展板、宣传栏。五种宣传方式在空间上的布局表现为:国道省道最多最密,乡镇政府大院次之,村道趋无;小广告“牛皮癣”正好与之相反,表现为:村道最多,乡镇街道次之,国道省道趋无。

五种宣传形式的分布状况,意味着乡、镇、村、社所做的宣传工作首先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者能让“上级”“上级的上级”路过看得见,为了乡、镇、村、社的“脸面”,其次才是为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甚至群众本就不在考虑之列。五种形式中,乡镇投入财力最多的集中在国道、省道上的墙画,国道、省道上的墙画对村民的影响力是极其有限的,国道、省道多数是行车路过,首先注意的是交通安全,过多的墙画反倒有可能干扰过往司机的注意力集中,影响交通安全。最近在继续大力推进的平安建设宣传栏的设定位置,多在人流車流密集的路段,并不适合路人驻足阅读,但宣传栏设计精美、非常醒目,其初衷当为“上级看”而非“群众看”。位于乡镇政府大院和村(居)委楼小院内外的横幅、标语、展板、宣传栏,少有人光顾。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衙门气”“官气”使得这些地方也少人气、地气,虽然党的十八大以后“衙门气”“官气”有所收敛,但仍不足以改变群众的记忆和习惯。除了办事,农民群众仍然有意无意地拒绝靠近这些地方,因而这些地方的宣传栏、标语、展板等也同样属于摆设,宣传的效果很难达成。到目前为止,还很难做这样的想象:村民们没事就去乡镇政府大院闲逛,没事就去村部小院闲逛,然后顺便读读宣传栏的内容。

从五种宣传形式的分布状况看,村(区)宣传阵地有“失守”的模样。常规宣传内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精神、美丽乡村、法治建设、集体主义教育等宣传材料不出乡镇大院、村委小院,专项工作的宣传如早些年的反邪教宣传、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宣传、征兵宣传、平安建设宣传等材料亦不出村委小院。一些专项工作的宣传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所有的宣传教育动员工作不过是在村委小院象征性地贴上三五条标语。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张贴的选举公告,也很难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公告一般是一个自然村贴一份,但张贴的位置不尽合适,因未设置专栏,公告只能见缝插针地张贴于村民屋墙上,而在自然村村道两侧的围墙、屋墙上,长时间以来就已经累积了海量的商业海报和大广告、小广告。村道两侧长期存在的海量小广告“牛皮癣”已经让大多数村民产生视觉疲劳,偶尔出现的选举公告很难引起村民注意。公告贴上后,有的屋主觉得白纸黑字的公告贴在自家墙上似是办丧事,担心招来晦气,一旦张贴者离开,屋主就把公告给撕了;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村民,出于对村委工作或选举工作的不满而泄愤,或是出于某种个人目的要阻止信息的传播,有意将公告撕毁;再有就是被新的小广告所覆盖,张贴的公告鲜见有完整保留超过一周的。因此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一个重要的环节——宣传教育动员工作很难做好,很难达到宣传群众、教育动员群众的目的。从乡村五种宣传形式的空间布局看,基层党组织本应坚守的农村宣传阵地有被小广告“牛皮癣”占据的趋势。

从五种宣传形式所传递的内容来看,基层组织对“对谁宣传”的问题认识不清。相对于村(居)民的认识水平而言,宣传标语、横幅等宣传内容太过于脱离实际、过于“高大上”而不接地气。如乡镇人大换届选举、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常见的标语内容如“珍惜民主权利,投好神圣一票”“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依规选举”,相对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发育水平、目前农民的民主意识的培育水平而言,能理解、认同这些标语内容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又如十八大以来被列为常规宣传内容的文化建设的标语:“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宪法》宣传的标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些标语的本意无疑是要传递正能量,但有些标语很不接地气。这些标语的文字都属于很正式的书面用语,党委、政府的报告词汇,如果宣传的对象仅限于机关干部、乡镇工作人员群体,这些内容当然“没毛病”。但是,当它们出现在乡镇政府大院内外、村委小院内外时,面对的对象是广大普通民众主要是农民时,这些内容就难以吸引农民的注意。农民无法将这些内容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农民的认知水平与这些内容要传递的意义差距太大,标语的内容远不如小广告吸引人,这就很难达到宣传部门希望达到的宣传效果。毛泽东同志曾对此有过批评:“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

标语所承载的内容,对官员群体和政府工作人员来说,虽“没毛病”却是多余。官员群体、政府工作人员组织化学习程度较高,标语、横幅等形式不适用这个群体。标语、横幅等形式适用于组织化程度低或者无法进行组织化学习的农民,如能有效地实现村民、居民的组织化学习,标语等传统宣传教育形式就可以取消。正是因为今天基层组织的组织力比较弱,召集村民开个会或者集中学习都难,所以今天还必须坚持用好标语、横幅等宣传教育形式。

2农村基层宣传教育工作的生命力

农村基层的宣传教育工作实质上就是群众工作,因此,只有切实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宣传教育工作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充满活力。2016年防治“登革热”的爱国卫生宣传动员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防治工作一启动,标语、横幅的张贴立即深入自然村的各个角落,内容也简洁、明了:“翻坛倒罐清理积水,全民运动防控登革热”“清除蚊虫滋生地,有效防范登革热”“容器不积水,病媒不滋生,预防登革热,大家一起来”等。紧接着村委成员分头带领“灭杀队”人员进入各自然村,简单入户说明后就开始工作。这是近年来与乡、镇、村、社中心工作(防控登革热)配合得最好的宣传标语,取得的宣传效果和防控的实际效果都是最好的。对不留死角地入户喷药灭蚊,尤其是对村民多年不住的老宅(住上楼房后,旧式的老宅基本上就是仓库,堆了不少垃圾)的施药,广大村民积极主动配合、自觉认真地做到不留死角,自觉清理家中废旧家具、电器等垃圾,清盆倒罐,清除积水,减少蚊虫滋生条件。

村级组织的宣传教育动员了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登革热”的防治,还促进了农民卫生习惯尤其是保持环境卫生习惯的养成,说明标语、横幅等形式在新时期依然有效。若与其他宣传手段如广播配合使用,起到的作用将更快捷、更积极,其功效应当高于电视传播和目前的网络传播,标语、横幅、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在较长时期内仍是农村不可替代的宣传手段。可惜的是,防控登革热的标语、横幅未能阻止小广告“牛皮癣”的泛滥,这些接地气的标语、横幅大部分很快被小广告所覆盖。这些标语对保持村社环境卫生仍有提醒作用,从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来说,小广告“牛皮癣”应属于清理之列。而农村广播,虽然“村村通”广播建设已搞了近十年,但因村级组织“不想用”“不会用”,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

近期以来,一些地方推进平安建设的部分宣传内容也比较接地气,如“游泳有乐趣,生命最可贵,谨慎!”“大手牵小手,安全去游泳”通过电视播出,家长、小孩都喜欢。这些内容,如能再拓展一下以动漫的形式播出,或者改编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歌谣通过广播播出,对少儿的影响将更广泛、更深入。

防控“登革热”的宣传和平安建设的部分宣传所取得成效,说明农村基层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在服务群众中提升宣传工作本领,既是贯彻落实这一根本要求的先进性价值取向,更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的重要途径。

3新时代农村基层宣传教育文化工作的重点

切实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有效克服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巩固农村基层宣传教育文化阵地,同时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发现和扩展新阵地。新时代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民的闲暇时间逐渐多起来,既有广场舞的兴起、村麻将馆的出现,也有不少老年、中年农民在自己家中“构建”成了“攀讲屋”“闲聊馆”。“屋主”“馆主”提供场地,或是老式民居的厅堂,或是新式楼房底层的一间小屋,备有茶水、椅子,特点就是松散随意、来去自由,愿意说的说,不想说的喝喝茶、看看报、听听消息。交流的内容五花八门,既有趣闻轶事、传统习俗、道德评价、村社治理,偶尔也夹杂风水八卦、家长里短,可谓“街谈巷议”的汇聚之所。对于这样一个天然的群众性宣传教育阵地,基层党组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基层宣传工作者如村两委成员、党员等若能学会串门入户,融入“攀讲屋”“闲聊馆”,学会与农民面对面“聊天”乃至谈心,那么,在轻松愉快的“闲聊”中既可以深入了解村民的实际情况,又可能就事论理、“随缘而化”,实现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的目的,还可能在“闲聊”中发现和培育村社的“民间意见领袖”,这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宣传”。當然,这种宣传教育形式对宣传者的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尤其是民生政策水平、宣传技巧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毛泽东、刘少奇、彭真等都是个中高手。对于学习农村基层宣传的年轻同志,这些“攀讲屋”“闲聊馆”更是一个实战实训、提高宣传工作技能水平的好场所,研究“攀讲屋”“闲聊馆”的形成,对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4结论

新时代农村宣传教育文化工作能不能取得实效,能不能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取决于农村基层宣传教育工作者能不能切实贯彻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改进
坚持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王道”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29:17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督查工作改进策略研究
浅析加强和改进消防产品的监督管理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57:20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02:12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9:53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36:14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