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以来,国际权威机构和专家对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提高至3.9%
2018年1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8年和2019年全球经济的增速将提高至3.9%,均比2017年10月的預测水平高出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IMF将发达经济体2018、2019两年的增速预期分别上调至2.3%和2.2%。
相比2017年10月的预测,IMF本次将美国2018年和2019年的增速分别大幅上调至2.7%和2.5%,美国税改政策实施成为了最重要的“助推器”。IMF指出,美国的税收政策变化将刺激经济活动,短期影响主要来自公司所得税降低带来的投资增长。预计在2020年之前,税收政策变化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将是积极的,到2020年对经济增长的累计影响达到1.2%。
在发达经济体中,欧元区2017年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美国复苏势头。而2018年欧元区或将继续迎来辉煌,IMF将欧元区2018、2019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均调高0.3个百分点,分别达到2.2%和2.0%。与此同时,欧元区内许多经济体的增长率也得到了上调,特别是德国、意大利和荷兰,这反映了内需增长的势头增强及外部需求的上升。
更重要的是,IMF提出了一项关键的风险因素——内向型政策。包括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脱欧谈判和之后的经济贸易协定协商以及北美自贸区协定重谈在内的重要长期商业协议正在进行之中。IMF认为在这些谈判或其他类似安排的背景下,贸易壁垒增加和监管调整都将给全球投资造成压力,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从而拖累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潜在增长。IMF强调,如不能实现更具包容性的增长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外失衡扩大都将导致采取内向型政策的压力增加。
此外,尽管IMF维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长预期不变,但具体到各个地区前景差异依然存在。具体而言,新兴和发展中亚洲地区,中国与印度表现亮眼。相比2017年,印度2018年和2019年经济将出现回暖,2018年增长率预计达到7.4%,与2017年10月的预期持平。在新兴和发展中欧洲地区,预计2017年的增长率将为5.2%,2018年和2019年的经济活动将继续强于2017年10月的预期水平。IMF表示,主要带动因素是波兰,尤其是土耳其高于预期的增长。与此同时,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复苏将加强,2018年预计增长1.9%,而2019年增长预期将提高至2.6%。IMF认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墨西哥前景受益于美国需求增强而出现改善、巴西经济复苏进一步得到巩固、大宗商品价格走强和部分大宗商品出口国融资条件更为有利。
(二)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全球风险也进一步加剧
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1月17日发布《2018年全球风险报告》称,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全球风险也进一步加剧,其中环境风险居首位,但经济的强劲发展为应对全球风险带来了机遇。
报告指出,参加调查的59%的受访者认为,2018年风险会增加,只有7%的人认为会下降。地缘政治状况恶化是导致产生上述悲观预测的部分原因,93%的受访者认为主要大国间的政治或经济对抗将变得更为激烈,近80%的受访者预计大国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增加。
与2017年相同,环境问题又一次成为全球专家们最大的担忧,在发生概率和潜在危害两个排序中,与环境相关的5项因素在总计30类风险的排名中都十分靠前,其中,极端天气更被视为最大风险。
全球可能性最高的10大风险分别是:极端天气事件、自然灾害、网络攻击、数据诈骗或数据盗窃、气候变化减缓与应对措施失败、大规模非自愿移民、人为环境灾害、恐怖袭击、非法贸易和主要经济体资产泡沫。
(三)全球财富增加但不平等依然严重
世界银行2018年1月30日发布的《2018国民财富变化》报告显示,过去20年全球财富增长迅速,但不平等问题依然严重。从1995年至2014年,包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和外国净资产在内的全球国民财富增长了66%,达到1143万亿美元。
财富集中在高收入国家的现象有所缓解,但低收入国家仍与中高收入国家有明显差距。经合组织高收入国家财富占全球财富的比重从1995年的75%降至2014年的65%;受亚洲经济体增长迅速等因素影响,中等收入国家财富占比从1995年的19%升至2014年的28%;但低收入国家财富占比仍不到1%。
报告说,这20年,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财富实现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中等收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和卫生系统的投资;但不平等问题仍然严重,经合组织高收入国家的人均财富是低收入国家的52倍。报告发现,有25个国家的人均财富出现下降或增长停滞。这些国家包括少数低收入国家、部分中东产油国和一些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高收入国家。
(四)从达沃斯论坛看世界贸易形势新情况
2018年达沃斯论坛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说,过去的2017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创下6年来新高,失业率也创下新低。对于这一成绩,她强调欧盟的团结,需要自己掌握命运,其言下之意就是不能跟着美国逆潮流而动。她说,当下多边主义正受到威胁,“我们认为,封闭自己、孤立自己,不会引导我们步入一个美好的未来,保护主义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演讲中表示,过去一段日子,多边主义变得相对脆弱,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在内的国际组织遭受各种攻击。有些国家表示有权利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或是绕过这些国际组织寻求其他替代办法。但历史证明,解除与这些组织间的合作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有人不愿意往前走,但他不应该成为别人前进的障碍”。这是对美国在过去一年来的做法表达不满。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达沃斯宣称,遭到美国抛弃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已经更名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及进步协定”,除美国外,原来TPP的11个签署国已经就此达成一致,并计划在3月初签署最终协议。对此,特朗普表示,美国已经做好准备和所有国家就互惠的双边贸易协定进行谈判,包括TPP国家。就这一表态,英国BBC称,我们听到了一个比较微妙的提法:美國不想要贸易战,美国想要的是公平的贸易。这也许会让韩国等国家感到有些吃惊,因为美国刚宣布针对进口太阳能板和大型家用洗衣机征收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不仅让美国在国际上失去了道德制高点,也失去了传统盟友的支持,即便是辩护称“美国优先”不是“美国孤立”,但只要继续下去,必然是遭遇更多的反对,贸易战随时可能打响。一旦打响,美国将遭到巨大损失,美国民众的生活将会实质性降低,届时特朗普能否承受得起美国民意波涛汹涌的冲击很难说。如果特朗普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放弃打贸易战的想法,那么对美国乃至其他贸易伙伴来说,就是寒冬里的“加热器”。
(五)全球经济复苏有望提振油市需求
IMF的最新报告将2018、2019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9%,预计油市需求也将因此复苏回升。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近期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连续第10周下降,创1982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长连降周数,库存水平创2015年2月份以来新低。在此利好下,Brent和WTI原油期货分别突破71美元/桶和66美元/桶。
近日俄罗斯减产态度逐渐明朗,并与沙特积极谋求减产新协作。据俄罗斯能源部长Novak发言,去年12月减产国协议执行率为129%,创减产以来最高水平,距离油市平衡的目标已十分接近。
俄罗斯和沙特双方均表示将坚持执行减产协议,同时敦促产油国将联合行动扩大到2019年及以后,探讨新的合作框架。地缘政治方面,短期内伊朗的国内局势渐近稳定。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表示,敌对势力煽动的多日骚乱已经被平息,美国特普朗政府早前也宣布延长对伊朗核问题的制裁豁免期,但是长期风险犹存。
美国方面,其原油日产量已突破980万桶,预计2月将超过1000万桶,接近俄罗斯和沙特产量水平。美国石油钻机数也显示增加,后续页岩油产量预计将成为油价调整的最大动力。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中国实现了世界经济史上的空前增长奇迹
2018年2月2日,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高级官员梁国勇主笔撰写的报告《全球变局与中国智慧》。这份报告以世界经济新版图和中国发展新路径为主线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报告指出,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依托独特的市场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了世界经济史上空前的增长奇迹。梁国勇表示,2018年中国经济可望保持6.7%~6.9%的增速。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是由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四个转型协同推进的结果,而消费转型、服务转型、数字(智能)化和绿色化四方面的“新转型”将塑造中国经济的未来。在全球化进程由强变弱、“逆全球化”倾向、全球治理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中国逐渐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中坚力量。“一带一路”倡议则是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重大尝试,成为世界范围内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的重要议程。
未来中国将面临改革开放深化、发展模式优化、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博士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打赢三大攻坚战,防范重大风险。未来几年,能够在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保持实体经济平稳运行,是个考验。保持GDP增长需要依靠消费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能利用率、加强金融监管,新兴消费、消费结构升级是中国未来的发展引擎。而关于近期外汇市场的波动,人民币快速贬值,中国需要放缓节奏,把握人民币升贬的力度和节奏。
(二)中国经济非常接近“甜蜜点”
高盛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迪安竹2018年2月3日在北京表示,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的产出接近潜在产出水平,通胀率接近目标通胀水平,中国经济已非常接近“甜蜜点”。
迪安竹认为,过去一年,中国是在一系列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实现了较快增长。这些政策收紧主要体现在:加强针对影子银行等领域的金融监管,抑制了整体信贷增速;加强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行而没有产生更广泛的通胀压力。
展望2018年,中国的政策收紧预计更多是监管政策的收紧,包括针对影子银行、环境污染等领域,而不是加息等货币政策的收紧。
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举措也受到高盛经济学家的关注。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杰弗里·柯里在论坛上说,在中国,包括采矿、钢铁等在内的大宗商品生产行业是负债率较高的行业之一,也往往是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中国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推动PPI回升,使得重债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得以修复;另一方面,治理了污染,带来了蓝天,“因此,我们非常支持中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努力”。
(三)中国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中心
IMF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2018年1月15日在香港出席第十一届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同时也成为世界重要的需求来源地。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要确保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发展。目前世界不同地区都出现了经济复苏的迹象。尽管世界一些大的央行仍然执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全球通胀得到了有效控制,欧洲的经济出现了回暖迹象,美国经济也在反弹。2017年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1/3,中国成为100多个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些国家占世界经济GDP的80%,中国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同时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需求来源地”。
利普顿指出,中国是全球电子商务、电子零售和电子支付领域的领先者,在金融科技、机器人等方面也走在了前列。中国的投资者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國现在迎来很好的改革机遇期,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贸易、经济一体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上升,这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带来益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不仅确保这些投资在商业上是可行的,同时还考虑他们对这些国家的能力建设、治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正面的效应。
(四)新消费时代下中国消费者将领跑全球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2018年2月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新消费时代下的中国消费者将领跑全球,精准洞悉消费者心理成为各品牌的必修课。报告称,消费占中国GDP的比重超过60%,已接近美国和日本的水平。短短20多年,中国就已从投资生产型社会跨越到了消费型社会。同时,这一过程伴随着中国数字化和技术的突飞猛进。
麦肯锡认为,消费新时代意味着要以消费者为中心重新定义品牌产品组合,重新构建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逻辑和链条,重新定位生态圈的组成和重新确定企业在其中的位置。麦肯锡预计未来5年,中国消费者对时尚的支出增幅将达到6%~7%。尤其是在奢侈品领域,中国消费者正在领跑世界,2016年消费64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总消费的32%,并将以8%~10%的年均增速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全球44%的水平。
(五)中国经济加速转型为中欧合作带来机遇
《欧洲时报》2018年1月19日发表评论文章说,中国经济加速转型为中欧合作带来机遇。文章说,当前中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经济结构转型开始加速。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已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从驱动因素来看,消费已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又让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外界普遍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将进一步加速。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经济转型已取得明显进展,未来仍有很大空间。当前,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中国出口主力,同时汽车、计算机和手机的出口增长迅速。这表明中国制造业结构尚处于向高端化、现代化迈进的阶段,但这样的转型已开始提速。
文章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和迈向高质量发展,对欧洲来说,中国不再只是一个投资者和贸易伙伴,中欧经济合作的内容和层次也将更加丰富。
欧洲有必要和中国在投资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看重质量,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也不再只求扩大规模和市场影响,而是要寻求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完善产品结构。因此,欧洲吸引中国企业投资,也需更具针对性。
中国越来越重视创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并出台一系列举措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经济方面的应用。与此同时,欧洲也力图抓住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经济机遇。在新技术领域欧洲研发实力雄厚,中国更注重各类技术的市场性和实用性,双方各具优势又可互补,可将这方面的技术合作作为新的合作重点。
责任编辑:谷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