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 逯新红
摘要:2017年世界经济企稳向好,国际贸易、金融、制造业的增长态势出现了普遍向好的趋势,世界经济呈现了诸多亮点,但恢复到长期均衡状况可能还需要数年。2018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将继续向好的同时,全球经济复苏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中国要把握战略机遇期,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注入新动力;研究制定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构建全球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朋友圈;扩大对外开放深度广度,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参与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关键词:世界经济企稳向好防范化解不确定性风险
作者简介:
张燕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研究员、博导;
逯新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一、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
2017年,世界经济企稳向好。无论是全球贸易、金融、大宗商品、服务贸易和实体经济,还是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都是6年来显著向好的一年。然而,要化解全球产能过剩和失业压力,达到长期均衡状况可能还需数年。
经合组织(OECD)警告,市场过于乐观,全球经济将于2018年见顶,2019年回落。OECD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达到数年来的高峰3.7%,2019年將回落至3.6%。
(一)2017年全球经济进入上行通道
全球经济企稳向好。随着2016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日趋活跃,2017年全球经济向好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增强,可望进入上行通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8—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都上调至3.9%。
主要发达经济体同步回暖。2017年美国经济保持稳步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3.1%和3.2%,这是美国自2014年以来首次连续两个季度增速超过3.0%,四季度为2.6%。欧洲经济也趋于好转,2017年欧元区实际GDP增速达到2.5%,为2007年以来最快增速。日本经济保持稳步复苏态势,三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增长2.5%,连续7个季度实现增长。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结构调整展现成效。IMF预测,2017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平均为2.3%,其中,美、欧、日、德、英的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2.3%、2.4%、1.8%、2.5%和1.7%。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提速,中国仍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2017年,中国经济实现6.9%的增长,印度三季度同比增长6.3%,资源输出国经济状况好转,俄罗斯和巴西从衰退中走出,南非三季度经济增长0.8%。IMF预测2018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为4.9%。其中,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的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6.6%、7.4%、1.7%、1.9%和0.9%。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39%。
(二)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
国际贸易实物量增长加速。2017年全球贸易复苏步伐明显加快。9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将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预测值上调至3.6%,增长区间上调至3.2%~3.9%,6年来首次与世界经济增速持平。同时,WTO将世界贸易景气指数(World Trade Outlook Indicator,WTOI)上调至102.6,为2011年4月以来最高值。
国际海运市场呈现明显的回暖趋势。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2017年底为1366点,相比2016年2月10日低点290点大幅上涨了3.7倍。
全球制造业加速增长。全球制造业根据联合国工业发组织(UNIDO)预测,2017年全球制造业预计增长3.2%,为过去6年来最高。其中,发达经济体制造业产值预计增长1.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预计增长5%。中国制造业预计增长6.3%。
(三)全球投资下降
2017年全球投资下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简称“贸发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FDI流量下降16%,从2016年的1.81万亿美元下降到1.52万亿美元。发达经济体FDI流量下降27%,是全球FDI减少的主要原因。北美和欧洲的FDI流量分别下降33%和27%,主要是由于美英FDI流量回调至正常水平。基于全球经济加速增长预期,UNCTAD预测2018年全球FDI增至1.8万亿美元,但仍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前2.0万亿美元的水平。
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加大。美联储加息与“缩表”将带动美元持续走强,若新兴市场不加息,新兴市场则面临新一轮资本外流压力,若新兴市场跟风加息,将增加这些国家企业借贷成本,不利于本国企业发展和经济复苏。
(四)全球金融环境改善
随着世界经济显著好转,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转向,回归正常化。美联储从2014年开始退出量化宽松(QE),2015年加息一次,2016年加息一次,2017年加息三次,10月启动缩减资产负债表进程,显示出美国经济增长势头转强。加拿大央行2017年7月启动首次加息,并于9月再次加息。欧洲央行从2017年4月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规模,11月英国央行宣布加息,这是英国央行10年来首次加息。
全球汇率走势分化。美元指数小幅走低。2017年以来,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人们对特朗普财政刺激政策失去信心、欧元走强,市场开始修正预期,美元指数小幅走弱,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中长期来看,基于美国经济长期预期向好,美元仍是一个强势的货币。欧元大幅升值。2017年欧元累计升值12%,达到1.18美元/欧元。随着欧元区经济增长稳健、欧央行开始紧缩货币,市场预期欧元可能继续走强。日元相对稳定。2017年底,日元对美元汇率为114.9日元/美元。然而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日本央行仍维持利率-0.1%不变,美日利差持续扩大,日元短期或呈现震荡偏弱走势。新兴经济体汇率波动加大。新兴市场经济体方面,截至2017年底,人民币、印度卢比、墨西哥比索和俄罗斯卢布对美元汇率较1月分别升值4.6%、5.9%、11.5%和4.4%;巴西雷亚尔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菲律宾比索对美元汇率贬值1.3%,土耳其里拉贬值2.9%。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和国际资本回流发达国家的压力加大,以及美元走势影响,新兴经济体货币波动将明显加剧。
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走势继续分化。2017年底,美国和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2.40%和1.25%,较2016年末分别下降5个和3个基点;德国和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0.48%和0.05%,较2016年末分别增加26个和1个基点。
主要经济体股市普遍回暖。截至2017年底,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日本日经225指数、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较2016年底分别上涨了25.1%、19.1%、22.1%和7.6%。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股市分别较2016年底上涨6.6%、27.9%、26.9%、20.0%。
全球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呈现分化。2017年,美元隔夜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震荡走高,2017年底收于1.43%,较2016年末上升74个基点。受欧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和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欧元隔夜Libor收于-0.44%,较2016年末下跌1个基点。欧元区隔夜欧洲银行间欧元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继续下行,收于-0.35%,较2016年末下跌了2个基点。
(五)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趋于回升
截至2017年底,涵盖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的美国商品调查局(CRB)现货综合指数报收432点。国际油价震荡回升,报收60美元/桶。國际能源署(IEA)预测,2017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约为54.6美元/桶;2018年为57.2美元/桶。全球天然气供给大幅上升。美国“页岩气革命”之后,全球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IEA预测,未来5年(2018—2022年),美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天然气需求增长的90%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占40%。工业用气需求是天然气需求增长的最大来源,约占50%左右。
(六)服务贸易较快发展推动全球贸易结构转型
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2005年至2015年10年间,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增速快于同期货物贸易增长速度。服务贸易规模快速扩大,2015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比重达23%。
随着新兴经济体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释放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
服务贸易发展有利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一是服务贸易正成为多边、诸边和双边贸易协定的重要内容。二是服务业市场的开放程度将直接影响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三是当前服务贸易谈判的核心问题是服务业市场准入。其中难点之一,是服务领域对等开放还是平等开放、公平贸易还是自由贸易等问题的分歧。
中国服务贸易需求大幅上升。世界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三大地区,发达经济体服务贸易顺差与发展中经济体服务贸易逆差逐年扩大,双方比较优势差距有扩大趋势。特别是中国服务贸易需求大幅上升。一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蕴藏了巨大的服务贸易需求。二是中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演变带来对现代服务跨境需求倍增。保守估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至少将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占全球服务贸易比重达到10%左右;到2030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进口国。三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将成为推动全球贸易转型的重要力量。未来5到10年,中国服务贸易的较快发展,不仅直接带动国内服务业市场开放,而且将会对全球贸易治理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二、2017年世界经济的特点和亮点
2017年世界经济呈现诸多特点和亮点,从各个层面推动了全球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一)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2007年的28.4%上升到2016年的38.7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按汇率法计算)2016年为65%,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经验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近40年的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使7亿人摆脱了贫困,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参考的发展经验。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可借鉴的现代化道路选择。
(二)中美经济关系一波三折,构建超越零和博弈的大国关系在艰难中前行
当前中美关系依旧是世界上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双边关系。美国目前采取的加息、缩表、减税等宏观政策的外溢性将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影响。美国在朝核、中东等地所采取的政策将对东亚、西亚地区乃至全球经济格局带来重大影响。中美之间如何构建超越零和博弈的大国关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脱欧背景下的中欧和中英关系稳定发展
英国“脱欧”谈判本身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加。中欧、中英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中欧作为世界上第三大和第二大经济体,英国作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国际金融中心,中欧、中英有必要在维护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体系、多边体制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中英直接金融和教育合作成为重点领域。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在继续推进。
(四)金砖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开启“金砖+”的第二个“黄金十年”
10年来金砖机制性合作取得巨大成就,金砖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从10年前的12%提升到13%,贸易比重从11%提高到16%,对外投资比重从7%提高到12%,吸引外资的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2017年厦门金砖峰会推出了“金砖+”的新合作机制,开启了第二个“黄金十年”。金砖国家在经贸、金融、基础设施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打造“金砖+”合作模式,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亚太经合组织(APEC)机制下推动东亚经济合作机制不断深化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相比欧洲和北美地区起步较晚,但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APEC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努力构建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在APEC机制下,东亚经济体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秉承开放地区主义,形成了东盟机制、“10+3”(东盟——中日韩首脑会议)、“10+1”(东盟分别与中日韩合作)、“中日韩”等合作机制,2017年都取得了程度不同的进展,预计2018年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
(六)“一带一路”峰会取得巨大成功
“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日趋成熟,朋友圈在不断扩大。2017年5月14日,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成为各方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合作的盛会。来自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会,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代表参会,覆盖了五大洲各大区域。
新华社:《杨洁篪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网,2017年5月18日。目前,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发布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合声明,签署了4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的国际产能合作。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11个国家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和韩国签署了自贸协定,与56个相关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建立了11个文化中心。2017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59个国家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3.6亿美元,同比下降1.2%,主要流向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印尼、巴基斯坦、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地区。
商务部合作司:《2017年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商务部网站,2018年1月16日。
(七)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和人类命運共同体建设举世瞩目
2017年,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继续甚嚣尘上,全球治理改革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
(八)全球新工业革命趋于“小而美”
新工业革命技术和成果正缓慢渗入各国生产端和供给侧,有望在未来形成全球生产率增长的新动力。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引领全球新趋势,世界电子商务贸易平台(eWTP)促进全球普惠贸易发展,全球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率创5年新高。UNIDO数据显示,2017年二季度,全球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率为5.3%,是过去5年的最高增幅;中等技术制造业增长约为2%;低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3%。经验研究表明,中高技术制成品的生产过程通常会拆分成不同的环节,由不同的国家分工完成,因而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更利于带动相应中间品贸易增长。小而美、定制、普惠、绿色、共享正成为新时尚,形成全方位合作新格局。
三、2018年世界经济展望:增长与不确定性加大
2018年世界经济、贸易、投资、生产向好的趋势将继续。IMF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3.9%,高于2017年3.7%的经济增速,但达到长期均衡状态可能还需要4~5年持续恢复性增长。WTO预测2018年全球贸易量增速为3.6%,增长区间在1.4%~4.4%。然而,全球不确定性仍不容忽视,预测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清单在拉长。
(一)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仍很薄弱
IMF预测未来5年(2018—2022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将达到3.7%,仍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前10年(1998—2007年)年均4.2%的增速。2018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增速将依然低于1998—2007年全球出口量年均增速5.9%。2018年全球投资规模也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减速,降低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长期潜力。
全球化进入调整期,进入全球不确定性增大的时期。当今世界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在上升,目前仍有25%左右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态势不容乐观,全球经济要恢复到均衡水平以上可能仍需4~5年。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经济仍承受全球产能过剩和失业压力,这些压力仍将可能引发或加剧内部经济社会不稳定性和外部贸易保护主义。未来逆全球化的走向、全球劳动生产率减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世界金融和经济结构性调整存在着巨大不确定性风险。
(二)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着世界经济前景
当前,发达国家由于收入分配失衡、贫富差距加大,助长了保守主义、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升级,损害了国际交换和分工参与国的共同利益,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风险。尽管WTO、IMF、世行、G20等国际组织明确表示反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但是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机制化、法治化、高端化趋势。全球贸易摩擦高发态势短期内难以缓解。
美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增大全球不确定性。
比如美欧出台或收紧外资安全审查条例,要求对等开放;美欧依据国内法出台“市场扭曲”或其他形式贸易救济措施;美国以贸易不平衡为由推行所谓的公平贸易措施等。这些措施有可能引为贸易摩擦、贸易冲突、贸易战、货币战、税收战等,随时可能恶化甚至逆转全球经济和贸易恢复性增长的基本态势。
(三)全球宏观政策调整的外溢性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随着世界经济普遍好转,主要国家刺激性宏观经济政策将发生调整,如撤出量化宽松、加息、缩表、减税等,其外溢性将是2018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重大风险点。IMF《全球财政监测》报告显示,2017—2018年全球政府财政赤字率分别为3.4%和3.1%,高于3%的国际安全警戒线。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债务风险在加大。下一步美元趋于坚挺,也加大了全球债务风险。国际金融监管在放松和收紧之间徘徊,增加了长期不确定性风险,朝核、中东局势等地缘冲突风险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四)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向好基础不牢固
供需不平衡是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基本面,美元走势是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货币因素。尽管2016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减产协议开启了新一轮油价上涨趋势,但由于OPEC减产协调力度不够,新能源开发、美国和利比亚原油产量不断增加等因素,导致国际石油依然过剩,从基本面抑制国际油价上涨前景。2018年国际油价的走势,一方面受全球需求持续增长、同时美国页岩油气供给增长的基本面双重拉升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全球资本流向调整和美元汇率持续走强伴随着美国财政赤字、经常项目赤字攀升的货币因素多重打压的影响。最终的结果看那种力量处于主导地位,将直接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未来方向。
(五)全球不公平和贫富分化趋势仍在加剧
联合国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1%的人占有了50%以上的世界财富。2017—2018年,这种趋势仍将继续。基于西方规则的全球化缺乏普惠机制,无法解决全球化贫富不均日益扩大、不公平日益严重的问题。未来全球化应走向开放包容。全球化发展应让发展成果惠及处于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不同位置上的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其未来趋势应走向普惠贸易和共享经济,而不是过度资本化、虚拟化,应努力缩小贫富差距。然而,全球化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只有有限参与机会。为此,一方面国际社会应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源用于经济和技术援助,增强发展的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全球治理结构改革和全球规则重构应体现更多的包容、共享、可持续的内容,提高发展利益、责任和命运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六)全球劳动生产率减速的态势仍未改变
美国大企业联合会研究显示,2016年全球全要素生产率仅相当于2007年的96.9%,尚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2017—2018年,全球“创新加速”尚未出现引领全局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很多科技创新仍处于孕育期和导入期,以线上替代线下、机器替代人力的效應,对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有限。预计新一轮科技革命进入成熟期后将大幅提升全球生产率。
(七)全球产能过剩和失业压力矛盾在继续累积
全球性产能过剩问题还将持续数年。全球产能过剩会加大贸易摩擦,导致以邻为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将会引发贸易战、货币战,使疲弱的全球经济形势进一步出现恶化。全球结构性失业问题凸显。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7年世界就业与社会展望》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失业率预计为5.8%,全球新增失业人口将达到340万人,失业总人口将超过2.01亿,创历史新高。2018年将新增失业人口270万。
(八)全球人口结构在一些国家日趋恶化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困境之一,是人口日益老龄化、生育率日趋降低和严重少子化,导致全球人口结构的扭曲。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2050年预计达到16.2%。同时,全球少子化程度加剧,0~14岁人口比重不同程度出现下降。全球性的人口困局削弱了经济发展动力,制约了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的战略选择
2018年,全球经济复苏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同时也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的战略选择包括,一是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注入新动力;二是研究制定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构建全球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朋友圈;三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四是主动参与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注入新动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领域的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新华网,2017年1月18日。“一带一路”建设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它以亚欧大陆为重点,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放,不排除、也不针对任何一方。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新华网,2017年5月15日。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在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习近平:《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新华社网站,2016年8月17日。
(二)研究制定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构建全球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朋友圈
构建全球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朋友圈。新时代,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进程。围绕全球负责任大国、开放型大国、包容性大国的目标,建立最广泛国际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交朋友,与欧美日和其他发达国家搞合作,完善金砖合作机制,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面向未来的经济外交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总规划,也是我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
《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八),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6月。新时代,经济外交要围绕“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推进。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成立“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同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建立能力建设中心。
新华社:《习近平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网,2017年5月14日。
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中共十九大开幕,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直播全文)》,中国网,2017年10月18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中美合作关系。就中国而言,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核心应对策略,是如何有效实施超越零和博弈战略,构建中美大国关系;中国的核心利益,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既定目标;实现路径是筑牢中美经贸关系这个压舱石,做好地方、政党和民间的外交工作,打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包容对话和交流机制,真正构建中美大国关系,赢得未来30年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中欧、中日、中俄、中印等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战略力量,关系到世界和平、发展和合作前景以及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方向。中国与这些大国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竞争对手,要推动与这些国家经济外交的全方位合作。一是创新对话机制,努力进行沟通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二是有效掌控分歧和风险。比如,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背景下,要有理、有利、有节掌控中欧分歧,把分歧掌控在经贸领域。三是充分利用经济贸易关系作为改善大国关系的压舱石。比如,中俄两国积极开展经济外交,有效推动了两国经贸的深入发展,加强了两国的战略依存度。四是通过经济外交加强政治互信和战略互信。政治互信和战略互信是大国之间经贸合作的基础。比如,中日之间政治信任关系薄弱,制约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化。可以通过经济外交手段及时进行沟通与协调,增加彼此间的信任,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政治支撑。
(三)扩大对外开放深度广度,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国际环境。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态势,这是近10年来世界经济始终难以真正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全方位合作,重视跨境创新网络建设,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能力,是世界经济进入强劲、平衡、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关键。
使世界经济增长模式更加包容。当今世界,之所以主要发达国家内部民众对现有经济的分配格局不满意,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现有经济的治理结构不满意,广大青年人、小企业和边远地区民众对现有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不满意,原因在于这个世界的经济增长模式缺少包容、共享和可持续性发展机制。因此,中国大力推动基于开放包容、共商共享、平衡协调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是为世界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公共产品。
(四)参与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人类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打造富有活力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打造开放共赢的国际社会合作模式,打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打造平衡普惠的人类包容发展模式,牢牢把握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不动摇。
继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一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系谈判进程,促进全球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二是大力推动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积极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商签自由贸易区,加快RCEP、中国—海合会、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推動与以色列、加拿大、欧亚经济联盟和欧盟等建立自贸关系以及亚太自贸区相关工作。全面落实中韩、中澳等自由贸易协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继续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新华网,2016年3月18日。三是积极推动eWTP等跨境电商贸易、普惠贸易、绿色贸易等新贸易业态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继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首先要维护和平的发展环境。加强全球安全、反恐合作,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其次,构建开放的、基于规则的、有利于发展合作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传统的基于西方规则的全球化一而再、再而三地屡次受挫,其核心矛盾是在市场机制和发展机制之间没有达到平衡。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就是希望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效率和发展之间达到某种平衡。再次,构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合作机制。在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地球村”,协调解决财政货币政策的外溢性、贸易投资政策的外溢性、结构性和社会性政策的外溢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统筹解决好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问题。当美国不愿意承担更多全球公共产品供给责任的时候,公共产品赤字将会上升,中国的国际责任将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更多人的一道,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开放,推动全球反恐和安全保障,推动全球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要担当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充分发挥G20等全球经济治理平台的作用,发挥WTO、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发挥国际社会尤其是民间组织的作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我们美好家园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向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人民日报》2017年3月8日。
2.联合国贸发会议:《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联合国网站,2017年6月7日。
3.逯新红:《哪些不确定因素导致全球经济走势难测》,《中国证券报》2017年4月14日。
4.逯新红:《全球不确定条件下的亚洲经济前景》,《金融与经济》2017年第4期。
5.逯新红:《中欧金融合作》,《中国金融》2017年第14期。
6.张二震、戴翔:《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人民网,2017年3月16日。
7.新华社:《“一带一路”:建设有挑战,专家来支招》,新华网,2017年5月16日。
8.张燕生:《全球经济尚未到乐观的时候》,《环球时报》2017年10月13日。
9.张燕生:《转换增长动力是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一环》,《全球化》2018年第1期。
10.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7年11月17日。
责任编辑:沈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