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荣
摘 要:技工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始终坚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促进就业服务的办学宗旨。几十年来,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了数千万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劳动者。实践证明,技工教育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转化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大量引进了新的管理方式、新的生产方式,这一变化要求员工不仅具备工作岗位的功能性能力,还要具备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面对当今世界对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出的新要求,技工教育势必要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行反思与创新。教育的要义是课程,课程是教育和学习活动的综合。为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改革
一体化课程旨在探索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技工教育的一体化课程,来源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实现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企业用人需求,满足学习者职业生涯发展需求,这是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
一、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来源
从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新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人力资源价值定位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技工院校开展课改的背景;从新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学校课改趋势分析技工院校开展课改的需求。
1.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背景
改革开放多年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部署,技工院校作为公共人才资源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其在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员工技能提升、职业资格标准开发、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功能。当前,由于产业转型升级使企业普遍面临用工压力,迫切需要技工院校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服务。但是,技工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主要表现为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其专业能力,不能满足新时期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2.一体化课程改革的需求
对当代学生而言,在学校选择某一专业进行学习,他们希望通过几年的技工院校学习与生活,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学校里面仅仅通过书本知识能够为他们未来进入职业领域带来个人竞争实力吗?通过调研分析,经过一定年限的工作,部分学生在职场取得一定成功,但大部分毕业生碌碌无为。这充分说明,技工教育的课程体系存在缺陷。例如:学生是否明晰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学生是否明白所学专业的行业标准和规则、学生除了学习任务是否有沟通协调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等。
3.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趋势
从当今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职业教育的考察调研结果证明,我国要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无论是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还是提升传统产业,都离不开技能人才的强大支撑,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但是,受我国“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体现“类基础教育”、“类高等教育”的特征。近年来,受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影响,广大技工教育逐渐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是现代技工教育的特色,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技工教育发展的关键,而要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工作。
二、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关键概念的理解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组发(2011)11号]文件提到“推动技工院校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上述种种信息对技工院校提出关于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技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1.一体化课程的状况
对于技工教育领域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目前被国内技工界所认识和认同的多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明确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十个问题:(1)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2)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3)应用科学的职业资格方法进行职业分析;(4)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门类;(5)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确立课程结构;(6)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7)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8)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9)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10)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
2.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组成架构包含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学习工作站建设、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等五大板块,这些板块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为一体的。
3.一体化典型工作任务的理解
一体化课程通过提取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而来,因此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是核心环节,对是否成功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具有决定作用。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一个职业通常有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提取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要将工作过程的某一个工作环节或步骤看成是一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所以,要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势必需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借助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实现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
4.一体化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出
把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特征之一。如何正确理解综合职业能力,可以从这六个方面去体会。(1)为什么要提出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目标;(2)谁最需要“综合职业能力”;(3)為什么传统学科课程不能完全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4)为什么传统技能训练不能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目标;(5)为什么一体化课程能实现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6)如何看综合待职业能力中的“综合”二字。
5.一体化课改中“工学一体”的运用
在学科课程体系中,我们很关注“学”,包括学知识、学技能、学方法、认为学的东西越多,其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就越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越强。但是,由于学科体系的学习,并没有与实现工作建立直接的关系,学生学到了知识、技能、方法,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一体化课程体系中,我们强调“工作”、“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希望学生在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彼此沟通、学习、交流、工作、评价等环节,实现其隐性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工作过程的经历,是需要知识、技能、方法、经验做支撑,而这些知识、技能、方法不是已知的,而是未知的,是逐渐积累的。因此,在一体化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开发中,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要关注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到“工”与“学”的结合,实现工学一体。
6.一体化课程改革评价的使用
学习评价的设计是判断整个一体化课改完成效率的重要依据,是检验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指标,它贯穿整个一体化课程体系。由于学习过程就是评价过程,教学组织形式也由团队协作或个人独立完成等多种方式组成,所以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设计为自评、组评、师评或者设计为课中评、课后评等。
结语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学革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技工院校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犹如春风给技工教育带来播种的新征程。我们要在总结多年课程体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针对传统学科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构建出一套符合现代企业用人需求和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烟台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