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全玉
摘要:身体观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有趣的话题,它代表着不同的人群对于身体的不同的看法,身体哲学认为,身体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是主客体的辩证与统一,离开了身体的桥梁,身体的价值就失去了意义。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之中,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身体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贬低或者抑制,从大的方面来说,中西方身体观思想的不同也说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发展;研究
中国传统身体观思想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公元前500年左右),这个时期受到政治背景和权力背景的影响,形成了儒家、道家、医家三家身体观,其中儒家属于社会化的身体观,道家属于自然化的身体观,医家象征着实体化的身体观,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人物,儒家的身体观具有隐喻社会、政治和道德的作用;道家以老子为代表人物,既有对身体的肯定,又有对身体的否定,既有对身体的批判,又有对身体的褒扬;医家的身体观则更加侧重于人身关怀,更加贴近实际,采用多种手段维护人们的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它与儒家道家这种社会化色彩或者自然化色彩的身体观不同,可以说医家身体观弥补了儒道两家身体观的偏漏。
先秦两汉之后,再到魏晋时期再到清朝,中国传统的身体观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魏晋时期(220-420年)开始对文人极端瘦弱体格的塑造,人们开始崇尚瘦弱的文人的风格,以文弱书生为理想对象,在古代君为阳,臣为阴,君王不追求臣子的体格,而是更注重他们的忠诚,换句话说,文人增多才会让帝王的统治更加安心。
从宋代(960-1279年)开始“主静”思潮的出现,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社会局面,宋代对“白面书生”的塑造造成了武学人才缺乏和全民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深入人心,脑力劳动者才是应该受到社会尊崇的职业。
清朝末期,救亡图存运动开始兴起,身体经历着军事化的构建过程,人们对身体的塑造上升到关于民族危亡的层次。
纵观历史身体观的变化,中国的身体观大致的变化可以分为身心一体→尚文轻武→文武兼修→军国民体育→劳卫制体育→举国体制→职业化体育→全民健身。
西方的身体观思想则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时期(公元前400年左右),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是古希腊哲学的奠基人。其中柏拉图有个非常有名的洞穴理论,这个理论充斥着柏拉图的精神哲学思想,柏拉图意识到,只有哲学才是救赎民众思想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哲学才是个人提高的关键,这在一定程度上,身体也受到了冲击,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身体有多么的重要。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也是如此,身为雅典公民,苏格拉底被法庭以侮辱雅典的罪名判处死刑,尽管有机会逃跑,但是还是选择饮毒汁而死,在他看来身体的死亡并不算什么,他的逃亡会破毁掉雅典法律的权威,他认为是为了自己的精神而死。
这一时期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抑制,他们以精神作为灵魂的支撑,认为身体是灵魂的牢笼,身体中充满着欲望与贪婪,其中柏拉图将身体定义为与灵魂的对立,要想得到真理就必须要克服身体的一切欲望与贪婪。这种扬心抑身的思想开启了西方思想中身体被压抑的一段黑暗的历史,尤其是在基督教的哲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基督教崇尚灵魂,贬低身体,认为人们天生就是存在罪恶的,使基督教众一直处在救赎之中,因此使身体受到了极大的贬低。在反对基督教精神这一块最有名的就是哲学家尼采(1844-1900),尼采的出现使得西方对身体观有了全新的认识。
尼采有句经典名言“凡是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坚强”,“我完全就是肉体,不是别的什么,灵魂不过是附属于肉体上某个东西的代名词罢了”,从尼采开始身体与精神的二元对立被大大的颠覆,尼采一生有四个观点:1.坦诚自己的嫉妒心,尼采认为嫉妒心是天生都存在的,这并不是一种缺陷,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坦诚自己的嫉妒心,这样才会使人们的相處更加融洽。2.对基督教存在偏见,认为基督教完全就是对人们身体的折磨,基督教是弱者道德观的体现,因为它崇尚顺从、怜悯、虔诚、同情和禁欲主义。3.绝不饮酒。4.上帝已死,上帝是不存在的。也是从尼采开始,正式提出了谱系学理论,谱系学的宗旨是使事物具体化历史化。谱系学作为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一书中用谱系学理论来分析道德,这种理论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包括米歇尔·福柯等人。
在尼采之前,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是崇尚精神贬低身体的极端,“我思故我在”便是出自笛卡尔,笛卡尔认为,凡是通过感官来判定的事物都是要被批判的,他提出了一个筷子理论,筷子放在水中,会出现弯折现象,但是通过手在水中摸筷子并没有摸到弯折的现象,这就说明了要么你身体的视觉在欺骗你,要么就是你的手的感觉在欺骗你,所以他认为通过身体来判定的事情是不可靠的,笛卡尔甚至认为,没有一个可靠的迹象来帮助我们分辨我们到底是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在梦里。所以对于笛卡尔来说,他是完全不相信身体的。直到尼采时代之后,身体才成为了主导,民众才开始对锻炼有着全新的认识。
对比中西方的身体观的发展历程,有很多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相同的是中西方都经历了重视精神轻视身体的时代,不同的是,中西方对身体重视的时间起点不同,相比较中国来说,西方进入重视身体锻炼的时间要早于中国,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人重视身体的锻炼要高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