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视角下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本科课程评估方案设计的思考

2018-09-10 22:15冯爱秋杨鹏林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冯爱秋 杨鹏 林琳

[摘要]课程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而课程评估是推动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发现,课程教学方面存在部分课程师资不足、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考核评价对能力考量偏弱等普遍性问题。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在本科课程建设方面具有注重教师的“双师”素质、强调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融合、强调应用能力培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等特点,特提出在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本科课程评估方案设计过程中,重点要将审核评估的“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贯穿到课程评估全过程,将审核评估中考察的“五度”落實在课程评估中,并从课程教学目标及课程大纲、课程师资、课程教学过程、课程考核及教学效果、课程的持续改进等五大方面对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重点分析。

[关键词]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本科教学评估;课程评估

[中图分类号]G 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18)03-0010-06

Abstract: The level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assessment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common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teachers in some courses, unclear teaching objectives, single teaching methods, dull classrooms, weak assessment of ability, and so on. City-base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pay attention to teachers “Double Qua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emphas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basic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as well as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evaluation scheme of city-base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emphasis should be put on the concept of “student centered, outcome ori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the “Five Degrees” in the review and assessment will be implemented in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In addition,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has been analyzed with emphasis on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syllabuses, curriculum teacher resource, course teaching process, course assessment, teaching effec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course.

Keywords: City-base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0引言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我国高等教育“五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中对院校评估的重要内容。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1],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对课堂教学等诸多审核要素的考察过程实际上是对课程不同教学环节的考察过程。从审核评估实际情况看,课程质量问题仍是目前高校本科教育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过程中会考察课程教学情况,但审核评估作为对本科教育教学的整体性评估和周期性评估,无法关注到全体课程,随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将逐渐深入到课程层面。

1审核评估中课程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各高校自评报告所列问题以及专家实际考察的情况来看,课程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程师资结构和水平

部分课程师资不足,一些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不能适应培养目标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在课堂教学上主要表现为:一些教学班学生规模过大;授课教师职称偏低,教学能力不高;教师对所授课程研究不足,缺少对课堂的有效管控;学生抬头率低,课堂互动效果不好。

课程师资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一些职称高的教师较少给本科学生上课,课程师资梯队建设滞后,很多青年教师又多为非师范类专业出身,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背景,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教学经验缺乏;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教学激励机制不完善,部分教师教学改革的热情和创新意识不足,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对教学投入不够。

1.2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些课程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培养目标的契合度不高,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针对性不足,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靈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缺乏对教材所蕴涵的深层次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信息量和深度不够,课程深度、学业挑战度不够;教材水平有待提高,选用的教材既能体现学生差异需求,又能较好反映专业的深度、广度、前沿度的不多;教学参考资料相对松散、单一,缺乏一定深度和反映学术前沿的参考资料。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不清晰,不了解该门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了解该门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对课程大纲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到位,没有站在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的高度去设计课程大纲和每一堂课的教学,一些课程大纲流于形式,缺乏系统的设计规划。

1.3课程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不足,课堂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呈单向性,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方法运用较少,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不够;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课堂沉闷。

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差,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教师忽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对课程教学目标认识出现偏差,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课前预习不足,这和前面提到的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参考资料和阅读要求不够有非常大的关系;三是一些教师和学生对课堂的认识存在偏差,将课堂教学作为获得知识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没有认识到知识的获得更多是通过自我学习得来的,课堂更应该被作为解决问题的场所;四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力不足,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1.4课程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是了解学生课程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能力导向和过程性评价是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课程考核理念。但审核评估发现,目前课程考核中,记忆性内容仍偏多,基于能力的考核相对比较薄弱,考核形式相对单一;题型比较传统,缺乏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题型;课程教学过程评价不够细致、科学,缺乏具体明确的标准等;作业管理也比较松散,平时成绩区分度不大,过程性考核反馈相对不足;一些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

课程考核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相对于国外高校的课程制度,国内很多高校迫于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课程考核严格性和考核难度普遍不够,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二是教师本身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方式缺乏深入思考和研究,课程考核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够科学合理。

1.5课程质量监控和改进

一些开课单位对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质量的监督保障不到位,课程质量监控在反馈和改进两方面存在闭环断裂或者缺失等现象,对课程教学“导”的功能发挥不够;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评价信息利用不足,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评价不到位、流于形式,如试卷分析过于笼统简单、粗放,针对性不强,缺少结合成绩对试题难易程度、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等的针对性分析,对教学效果认知不清、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反思,更缺乏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开课单位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任课教师缺乏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反馈及自我调控的课程质量改进意识,对于学生评教信息、试卷分析等在课程改进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课程教学中的责任意识不够。

2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的特点和要求

2.1课程的师资

授课教师要具备 “双师”素质,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要了解人才市场、社会需求,了解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和趋势,能善于根据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断将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与最新成就及时应用于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教师还要具有较强的应用型科研能力,能将应用型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2.2课程教学目标

既要考虑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阶段性,又要充分考虑应用型本科人才适应一线工作的要求[2];既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注重学生的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等的培养[2]。

2.3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必须体现行业需求导向和以能力为核心的个性特点,注重学科的交叉复合与行业应用[3],以知识的应用性为导向,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强调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融合[4]。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地方实际,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及学科发展与应用前沿,有计划地将学科、行业最新理论及实践成果、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项目和真实案例等引入课程教学;鼓励教师将应用型科研内容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鼓励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2.4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用能力为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课程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之外,更侧重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如问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此外,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在城市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实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2.5课程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强调能力本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注重过程性评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对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还使得考核评价不仅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此外,还应实施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鼓励行业企业专家、学生等参与到课程评价中。

3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课程评估方案设计思考

课程评估作为高校内部实施质量保证管理的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视角,在设计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课程评估方案时要重点思考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3.1课程评估的重点

“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是贯穿审核评估全过程的三大核心理念,审核评估的重点是“五度”,即“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落实在课程层面,也要把审核评估的三个核心理念贯穿在课程评估的全过程,即突出学生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突出学习成果导向: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开展;突出持续改进:注重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对课程的持续改进。将“五度”落实在课程评估中,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标的适应度,重点考察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是否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是否符合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总目标内在要求,是否符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的保障度,重点考察教师对课程实施的保障度;目标的达成度,重点考察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运行的有效度,重点考察课程大纲的执行情况、课程教学运行的有效度;用户的满意度:重点考察学生以及行业企业专家对课程的满意度。

3.2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是课程评估方案的核心内容,最能体现学校课程建设导向,也是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内在要求在课程层面的落实。结合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专家所发现的课程方面的问题,以及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课程建设的特点和要求,在设计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课程教学目标及课程大纲

熟悉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大纲是教师

进行有效课程教学的前提。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对毕业要求的实现情况予以体现[1]。课程教学目标必须呼应人才培养目标,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适应度。对该项目的考察要重点关注:

一是課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和课程大纲制定情况:要重点考察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是否建立起清晰的映射关系

,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是否有贡献,课程教学目标能否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能否支撑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课程大纲是否体现学生能力输出,课程教学目标是否既考虑了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阶段性,又充分考虑了应用型本科人才适应一线工作的要求;是否既强调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是不是既依托学科,又面向应用,是不是以提高学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

二是教师是否清楚课程大纲的设计思路,是否对以下5个问题有清楚的认识:想让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

(课程教学目标),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些成果(课程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如何帮助学生取得这些成果

(课程教学内容怎么支撑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等等),如何知道学生取得了这些成果

(考核方式、考核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如何保障学生能够取得这些成果(课程反思、持续改进的举措)。

三是课程大纲是否向学生公开:课程大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契约,大纲的公开有助于监督大纲的执行。要强调课程大纲契约性和说明书作用,教师要在第一次课向学生公布课程大纲。

2) 课程师资

拥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保障。课程评估时对于教师方面,除了考察教授、副教授是否给本科生上课、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专业符合度等常规的考察要素之外,还要重点考察教师“双师”素质情况、教学水平和教学投入。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考察除了听课、学生评教(评课)等评价方式之外,还要通过课程教案、试卷命题等来考察教师真实教学水平。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投入,要重点考察教师教案的设计情况,教师对学生作业的管理情况、过程考核的反馈情况,还要考察其对学生课外教学要求执行情况以及对学生辅导、答疑情况等。

3) 课程教学过程

重点考察在技术开发、运用与创新所必需的范围内,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考察课程大纲的执行情况,强调

重视备课、讲授、讨论、作业、答疑、考试等课程教学各环节的质量[1];考察教师能否将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带进课堂,特别是应用型大学教师的科研主要是应用型科研,转化为教学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适应应用型大学的学生特点,是否导向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否采用集实践性、针对性、综合性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方法,诸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5],以引导学生结合技术经济和社会现实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选用教材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色是否突出,教材内容是否适应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否结合行业技术发展,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和学科前沿的参考资料。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重点考察实践教学形式、内容与行业工作岗位所需能力是否匹配,是否有利于专业实践知识、技能的获取。

4) 课程考核及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关注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情况。课程考核要重点考察能否基于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

采取科学、多样化考核方法;是否做到教学过程考查与学习效果考查并重,并强调基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性评价

[1],过程性评价能否及时向学生反馈;能否做到

对学生在课程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并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6];考核是否完整覆盖了相关指标点涵盖的全部能力要求,考核内容和形式是否合理,考核内容和毕业要求之间是否建立关系;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如何,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如何。

5) 课程的持续改进

重点考察是否建立了有效的课程质量监控、反思与持续改进机制;是否形成了课程质量管理的闭环,包括教师有无针对性的试卷分析,能否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分析;能否从知识把握、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效果、考核成绩、学生满意度等方面定期对课程进行内省和反思,能否主动地征询学生、督导专家以及同行对课程的授课意见和建议,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3课程评估的主体及评估方式

除了督导专家、同行等常规的课程评估主体之外,课程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学生以及行业企业专家也应该是课程评估的主体。不同的评价主体对课程评估的侧重点可以不同,比如学生重点关注对于课程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包括教师对课程的教学组织情况、调动学习积极性情况、引导自主学习情况以及课程对于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情况;行业企业专家重点关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与行业的发展需求的适切度以及行业最新趋势在教学内容上的体现情况等。

课程评估的过程和方式要契合应用型大学的精神内涵,针对不同评估要点要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1],一是根据所掌握的课程教学状态数据进行分析诊断,包括教师数量、学历结构、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及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学生评教(评课)、学生成绩等;二是专家通过现场查看进行评估,包括课堂组织、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文件、作业、试卷等;三是通过对学生学习体验的调查、面对面的座谈,任课教师汇报交流等进行评估,重点了解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大纲的理解情况、课程大纲设计思路情况以及课程持续改进情况等。

4结束语

正如清华大学审核评估的自评报告中所讲,理念方针的实现、计划措施的到位、教改的最终落实,还是要靠老师和同学,靠一整套培养方案、一门门课、一个个课堂、一次次师生互动而落地[7]。实现教学的新发展,课程是支撑。课程建设是高校基础性、持久性的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课程评估正是推动課程建设不断探索实践、持续改进的重要载体,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要将其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任务来对待,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冯爱秋,林琳.构建本科课程评估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7(9):79-81.

[2]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2-77.

[3]马建荣.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教学设计——从学科逻辑向问题逻辑转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1(4):88-91.

[4]杜茂华.教学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与课程建设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29-130.

[5]冉隆锋.论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及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3):25-28.

[6]佚名.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运用指南[EB/OL].(2016-12-15)[2018-05-25].http://jwc.njit.edu.cn/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newsid=5646&wbtreeid=1210.

[7]邓晖.一流人才,从何生长[N].光明日报,2017-11-26(5).

(责任编辑白丽媛)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试论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之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导向模式
面向应用能力
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教学现状及教材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