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艳
学術主持人语:
本期电影理论围绕“电影是什么”这一本体问题展开,四位作者从当下电影的生成、接受环境、心理接受、与哲学研究的交互关系等问题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讨论。《电影作为媒介,如何可能?》一文是对本刊2017年第1期刊登的王志敏先生的论文:《电影研究与哲学的电影学转向》的回应。文中提出:“王志敏教授轻易的放弃了一个最能够创造第二文明,打通哲学的电影学转向的工具——媒介”,所以该文是“对王志敏教授‘电影作为文化的续写”。另一篇《哲学研究的电影转向——作为哲学实验的电影及其知识状况考察》则是对《电影作为媒介,如何可能?》的回应,或者说进一步阐释“哲学研究的电影转向”实质何在。这三篇论文可以说是从不同的层面扩展了该问题,形成了小小的争鸣之势,也是本刊一贯所倡导和期待的。另外两篇:《照见心灵的灯塔:浅论作为心理研究的电影》对电影心理学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电影与心理的对应关系使得电影研究与心理研究可以‘双向互通”的观念。《交互、记忆与仪式——互联网媒介环境下的电影新变化》则以互联网媒介环境作为电影发生的新场域,进而提出“观影越来越成为一种建构集体认知和共同想象的社交仪式”。在此,我们也呼吁和期待更多的对话与交流、争锋与回应来到我们的平台,为电影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