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与大学休戚相关、互动共生,城市为大学的生存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资源,大学为城市的建设需求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改革开放孕育了北京联合大学的诞生,北京城市建设推动了北京联合大学的发展,学校的成长也为满足北京城市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所始终坚守应用型发展道路,不断创新应用型发展模式的大學,学校要面向新时代,坚持新发展理念,秉承高质量发展标准,立足北京、服务北京,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北京及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一流建设;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 64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18)03-0001-04
Abstract: Citi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Cities provide necessary conditions and resources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Universities provide talent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itys construction needs.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gave birth to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and Beijings urban construction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The growth of the school also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meeting Beijings urban needs. As a university that consistently sticks to applic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 and constantly innovates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 model, BUU must face a new era, adhering to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 uphold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andards,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with the concept of “taking Beijing as the foothold and serving Beijing”, and further increas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supply to serve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 and Tianjin-Hebei area, and realiz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BUU.
Keywords: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40年前,北京联合大学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诞生。40年来,学校始终与北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探索经历了一条艰辛而富有成效的融合发展之路。首任校长谭元堃在建校伊始就曾提出,学校“要从过去大学分校时期大学能办什么办什么,转变到北京需要什么办什么。着重发展应用学科,培养应用人才”[1]。几十年来,学校在应用型大学建设道路上矢志不渝,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应用型科技创新,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开启新时代,北京要承担新的城市功能,北京高等教育发展步入新阶段,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新定位,明确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确定了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学专融合、心智融合“五大发展路径”,办学定位更加聚焦,服务面向更加精准,建设路径更加清晰。
1精准聚焦北京建设发展新要求
“城市是大学的摇篮,没有城市的补给和保障,大学就不能获得充足的财力、物力支撑。大学是城市的名片,没有大学的特色发展,城市也会失去文化底蕴而缺乏繁荣兴旺的人力、智力支撑。”[2]作为北京市属高校,服务北京以及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北京联合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价值和历史使命,也是学校在新时代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基点。
1.1深刻把握北京城市功能新定位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考察北京时强调,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落实北京城市功能新定位的重要战略支撑。北京市明确指出,要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推动市属高校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3]。因此,北京联合大学必须紧紧抓住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重大机遇,突出“城市型”的服务面向和“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增强办学的“北京味道”,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2深刻把握北京产业发展新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要调整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4]。《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现代产业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规划》指出,要优化发展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现代产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发展;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推动文化产业创新繁荣发展[5]。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是应用型大学的立身之本和活力之源,紧贴所在城市和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是应用型大学的生存发展之道。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必须“对接产业”“亲近行业”“携手企业”,适应并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有效支撑。
1.3深刻把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北京要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围绕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为此,北京的经济社会建设是围绕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等内容展开的。因此,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必须要把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与解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围绕城市发展需求,准确定位学校学科和专业在城市发展产业链、创新链上的具体位置,增强服务北京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2着力提升服务北京的能力和水平
对照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北京联合大学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扎根京华大地办大学,立足服务北京新定位,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密结合产业、就业、人口等布局调整,不断提升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供给能力和质量。
2.1围绕北京城市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1978年办学之始,北京联合大学满足了当时北京知识青年和青年学生上大学的需求,并为北京日后的建设发展积累了重要的人才资源。1999年高校扩招,北京联合大学又一次勇立潮头,为北京率先在全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北京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对照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例如,由李德毅院士提出的“以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成效;职业教育专本硕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取得重要成果;与俄罗斯乌拉尔交通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探索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与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6]等等。
2.2适应北京产业调整深化学科专业改革
根据“城市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北京联合大学大胆突破传统的学科定式,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切入点和北京的产业需求为导向,整合传统的学科和专业资源,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智慧城市学院、机器人学院,组建成立了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艺术学院、健康与环境学院等。学校软件工程和旅游管理两个专业获评首批北京市属高校一流建设专业;“智能时代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和“开放、融合、共享的地方院校新工科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两个项目获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大力促进多学科广泛交叉、深度融合,学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智能车驾驶脑认知技术、平台与转化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产生重要社会影响。
2.3紧贴一线需求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建设
一是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促进融合发展。北京联合大学主持制定了《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一批行业法规和标准,参与起草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北京相关行业企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18年北京联合大学成为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首批理事单位。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政治文明研究基地、台湾研究院的一批研究成果获中央和北京市采纳和表彰,智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服务北京文化建设,共建人文北京。关注“三山五园”“三个文化带”等研究,完成有关调研报告近40份,建成北京市首家“三山五园”主题数字体验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研究受到北京市领导高度肯定。关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数字模拟等信息技术推动什刹海古城改造,助力提升故宫旅游公共服务。关注人文北京建设,与《首都之窗》联手打造“人文北京”专栏,学校学报的“北京学研究”专栏被教育部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
三是参与北京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关注食品安全,主持制定了《北京市餐饮业经营范围》,为平谷区桃农研发生物制品代替农药,有效解决了蟠桃的褐腐病问题;关注北京社区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密云希望小镇: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新模式》等研究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关注基础教育,“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项目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关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专业支撑团队,积极参与相关项目研究与落地,等等。
2.4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强化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征
审核评估的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实现状况的评价,“强调用学校‘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为国际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培养多样化人才”[7]。在为时一年多的评建工作中,学校秉承“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紧紧围绕“城市型、应用型”办学定位,着力对标“应用型”,按照“反向设计”原则,把审核评估的“五个度”质量标准和所倡导的质量文化融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实施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切实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了学校应用型本科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3加快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8]。这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要求,即目标上要瞄准一流,方法上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作为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将牢固树立一流意识、紧紧围绕一流目标,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围绕应用型和“北京味道”形成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
3.1以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内涵式发展
要落实学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持续深入贯彻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更加精准地落实学校“城市型、应用型”办学定位,更加紧密地对接北京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全方位立体化凸显学校办学的“北京味道”,加强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理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行业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合作模式,深度服务北京转型发展需求。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延伸和扩展至全部课程,强化“全课程育人”理念,不断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3.2以新工科为引领强化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
实施“新工科”建设是国家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北京联合大学要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统筹推进学科和专业协调发展,全面加强一体化建设。进一步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促进交叉发展,提升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重点打造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智慧城市、健康、环境、文化创意、文化遗产、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特殊教育、基础教育等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群,力争在智能驾驶、功能食品安全检测、智慧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北京学等应用领域再取得较大突破;积极推动旅游管理和软件工程两个北京市一流专业跻身全国一流,更多专业进入全国排名前20%(RCCSE);
推进两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大力支持与北京现代产业体系紧密对接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智库建设,推动相关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推广,更好地服务北京转型发展。
3.3以国际化为契机拓展国际办学资源和空间
国际交流合作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使命的新拓展,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拓展办学空间和资源的重要渠道。要进一步提升学校对外开放质量及治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继续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对国际应用型高校的对标研究,大力推进与国(境)外应用型大学的合作,建设好“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探索中外高校联合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筹建中俄交通学院;专业国际认证、中外合作办学等取得标志性成果;不断推进孔子学院建设,努力打造“留学联大”品牌;稳妥推进境外办学,建立海外院校。
3.4以综合改革为保障提升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办学水平
深化综合改革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品质的动力基础。一是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好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充分发挥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落实好《学术委员会章程》,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坚持和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有序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二是要积极构建有效管用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制度体系,完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教师评聘制度和教师发展支持制度,创新应用型科研管理评价制度,激发学校发展动力和活力。三是着力落实推进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举措,持续加强改革创新,健全完善对接产业、亲近行业、拉手企业的运行机制,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综上所述,北京联合大学40年来“不负使命、勇于担当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面向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不断推进,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日臻完善和成熟,全力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既是不二选择,也是重大机遇,时不我待。学校必须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定位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和创新发展,努力早日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参考文献]
[1]张楠.谭元堃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
[2]王清远,唐毅谦,杨明娜,等.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3.
[3]刘宇辉. 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J].北京教育(高教),2018(1):7-9.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
[5]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现代产业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规划[EB/OL].(2017-01-24)[2018-03-25]http://zhengwu.beijing.gov.cn/gh/dt/t1467518.htm.
[6]韩宪洲.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7,31(1):1-5.
[7]吴岩.高等教育公共治理与“五位一体”评估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14-18.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6.
(责任编辑李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