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微
摘要:田径运动其实是初中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最为广泛的接触并且能够进行运动的运动方式之一,也是最为简单明了又能在运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方法之一。而教学模式一直都是我国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的要求不断的变化,而以往并不受重视的初中体育教学成了教育研究工作人员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精神的状态投入学习,如何利用体育运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锻炼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就成了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主要简单阐述了趣味田径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希望能给体育教学工作者一点帮助。
关键词:田径运动;体育教学;趣味田径
初中生所能接触到的田径运动无非就是三大类,跑,跳,投三种。传统的田径运动注重学生的运动技巧,学生的身体本能,而忽略了学生的运动心理和运动感受[1]。传统的初中体育课并不受重视,老师自顾自的教,学生被动的接受。运动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缓解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也没有让学生得到心灵上的快乐。因此,在田径的基础上,提出了趣味田径。趣味田径就是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加入趣味的因素,让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是以一种轻松愉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参加。在参加的过程中能让学生缓解平时学习的压力,放松心情。趣味田径不仅仅是一门体育课,更是让学生通过运动自我娱乐,实现身心健康的一种方式,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趣味田径教学法所需要的新理念
趣味田径教学法与传统的田径教学法天差地别。趣味田径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操作方法,而是一种另类的关爱学生,进行人性呵护的一种升级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趣味教学当然需要相应的器材,没有相应的器材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效果不佳。传统的田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学器材来补足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一般学校开设田径只是为了应付初三时的体育考试。所以在新型的趣味田径教学过程中,器材一定要足。这样,能够提升学生上课的质量,培养学生对于体育对于田径的兴趣。
趣味田径教学对于教学场地没什么要求,普通的面积在两千平方的平坦场地(操场)就足以表达趣味田径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场地的不同,气候的不同来安排学生进行有趣但是又不同的田径运动。当然,场地更好的话,对于课堂的质量,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老师在培训学生跳跃能力的时候,可以根据物件的大小来设置不等的障碍,让学生跨过障碍。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有了一种新的乐趣,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田径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直面障碍的勇气。但是,如果场地不够宽敞平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二、趣味田径教学的应用
如何实现趣味田径,这是一个问题。传统的田径运动注重学生的运动技巧,学生的身体本能,而忽略了学生的运动心理和运动感受。从课堂的一开始进行准备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将趣味添加其中,激发学生对于这一节体育课的兴趣,将学生带入课堂。一般学校的课前准备活动都是采用慢跑一到两圈或是做热身操来引导学生。使用蛇形慢跑等具有娱乐性质的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在热身的过程中就开始期待这一节课,正好实现了教师趣味教学的目的。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不一样选择不一样的训练方式来教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达到老师此次的教学目标。
不管是教导学生学什么都要讲解技能,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导技能的课程其实是最累的一种课堂。学生要无趣的进行反反复复的被动的练习,才能达到效果或是无法达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技能中添入有趣的游戏模式是重中之重。比如,在训练学生短跑的过程中,老师在简单的教导了在短跑过程中如何呼吸之类的技巧之后,可以让学生以撕名牌的模式来进行锻炼。每次十分钟,十分钟后再次讲解技巧,如此反复两到三次,学生在游戏中就会自主去使用技巧,学习技巧的速度,质量都得到了提升[2]。
因为在课堂中,学生可能会进行大量的运动,以至于在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疲惫不堪,无法积极顺利的进入到下一堂课程中。所以,体育老师在让学生进行了大量运动之后,应该留下一定的时间供学生休息,或者采取一些有趣的但是又能让学生休息的小技巧让学生在休息的过程中再次得到娱乐,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理状态进行下一堂课的学习。
三、结束语
趣味田径教学是新型教学法中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的一种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课程的设计,在原本无趣的教学中添加有趣的娱乐,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趣味教学的发展。并且顺应时代的发展,让教学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这是值得推荐的。
参考文献:
[1]尹赵钱.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成才之路,2015 (1):86-86.
[2]王大龍.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 (2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