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校园网贷的时政评议: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

2018-09-10 10:13陈舒丹崔演兰杨尚昆
高教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陈舒丹 崔演兰 杨尚昆

摘 要:高校网贷乱象丛生,已成为时政焦点,客观上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和家庭悲剧。其危机化解应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开掘,积极开展预防教育、自我教育、法制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有效建构“三位一体、内外结合、重在预防、综合防治”的大学生网贷教育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网贷;时政评议;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8-0158-03

Abstract: The chaos of network loa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ety, which has caused many social problems and family tragedies. The resolu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ctively carry out ser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such as preventive education, self-education, and legal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construct a college education network credit education for "trinity,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prevention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Keywords: college campus network to borrow; political review;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大学生校园网贷是一种新兴事物,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现实中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创业等带来了不少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其规模扩张客观上引发了诸多恶性事件。大学生自控力弱、辨识力差、法律意识淡薄又无经济收入、偿还能力不足,导致了其陷入高利贷甚至“裸贷”困境而无法脱身,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学习与生活秩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一定社會中人们思想、政治观念的教育行为,具有永恒的重要价值。[1](P1)高等院校应正视大学生网贷不良现状及趋势,积极开展教育引导活动,建立科学高效的防范机制,规避其可能遭遇的系列问题与各种风险。

一、现状剖析:大学生校园网贷的弊大于利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意识不断增强。从2007年首家P2P网贷公司“拍拍贷”进驻高校以来,大学生校园网贷“蔚然成风”。从其现状审视,可谓乱象丛生,主要彰显为骗贷、裸贷与以死逃贷。

(一)骗贷现象突出

第一,不少网贷平台以“零利率、无担保、无抵押、无服务费”等不实宣传吸引大学生。尽管月息低,但网贷的手续费、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等较高,分期付款购物平台则更高。第二,大学生投机取巧,在多家校贷平台多方、多次贷款,造成逾期无力偿还而成死贷。第三,大学生欺骗同学或校友,以其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和信息质押网贷平台进行贷款。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一名学生用十多个同学信息网贷了70多万元,自己却人间蒸发;同学们则不停地接到催款通知,严重影响了其学习生活。

(二)裸贷问题备受关切

即贷款女大学生在向网贷平台发出贷款申请时,被要求拍摄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替代借条。若贷款人逾期难以偿还便会遭致以“公开裸照”相施压或威胁。而多数女生迫于无奈而选择隐忍“肉偿”——在放贷人的唆摆下进行色情服务。

(三)“以死逃贷”时有发生

指大学生在无力偿还网贷巨款而精神压力超负荷时以结束生命为代价逃避贷款困扰的极端行为方式。2017年4月11日,福建厦门华厦学院大二女生熊某卷入至少5个网贷平台欠款约57万,迫于“快乐花吧”网贷公司威胁“将裸照和买花圈寄给父母与老师”的催款压力而自杀,家庭成员悲痛不已。从现实来看,这种情况虽不多见,但已不是个例,且可能引发心理暗示与连锁效应。

二、追本溯源:大学生校园网贷的诱因分析

(一)外在因素——网贷平台

校园网贷公司的“独特优势”构成了对于大学生这一高消费群体的强烈吸引。第一,便利性。准入门槛低,放贷速度快。大学生只要在网贷平台填写其身份证、学生证信息以及父母、辅导员等联系方式即可申请办理贷款事宜,而无需任何担保。且操作快捷高效,审核只需3分钟,隔天就放款,最高金额可达两万。第二,隐秘性。网络的相对封闭性与单一的个体性对于大学生自身的隐私权和自尊心起到了绝佳保护。此外,网贷很大程度上只体现为货币的符号意义和数字概念,这更助长了大学生的网购和过度消费。第三,蛊惑性。激烈的竞争致使多数网贷平台在广告宣传上也极具鼓动性。如: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我的未来我做主”、“超前消费是现代人的意识”等偏激之词,使得本就蠢蠢欲动的心野蛮生长,终致陷入一时冲动的非理性选择和过度消费的泥淖而不可自拔。[2] (P3)

(二)内在因素——个体自身

除了校园网贷的超值“性价比”,大学生对于网贷平台的狂热还在于其多重因素。

第一,大学生群体具有追求“即时满足”的共性社会心理。受网络极端话语和西方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活在当下”成为了新的生活理念航标。网贷是大学生用明天的钱支付了今天的消费,这种消费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即时满足”。[3]2013年人民网爆出了“武汉两万余名大学生背债买‘苹果”的新闻事件,正是此种心理的集中呈现。

第二,大学生尚未参与社会实践,是无经济收入的“啃老族”。但其追赶潮流、凸显个性的意愿日趋白炽化,其消费结构转型且愈益扩大化。恋爱、社交、娱乐、旅游以及购买高级化妆品和高档电子产品等越来越成为其钟情的新宠,而这些从根本上说是其角色担当异化的虚假需要。马尔库塞认为,真实需要是在一定的物质水平上,有关衣食住行的需要,是一切需要的先决条件。虚假需要不是人内在的、自发的需要,而是从外部强加于人的需要,是人们在无知和失望中被动接受的需要。[4] (P6)可见,这种需要只是对于大众化虚荣心的非理性维护与主观性慰藉。

第三,社会从众心理与个体体验心态是大学生追捧网贷的又一主因。在人类的天性中,有一种“求同于人”的心理机制,即对群体性行为的遵从与模仿。[5] (P40)网贷是新生事物,受好奇心的驱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观上都愿尝试。由此引发了“雪球效应”。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名大学生。结果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表示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贷几乎占一半。[6] (PA6)可见,从众心理与体验式消费心态正是大学生主流型性格的真实写照。

三、规避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

显见,大学生网贷对于其身心健康、正常学习、校园秩序、社会和谐和家庭稳定已构成了较大影响。2016年4月,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优势,以大学新生为主要施教对象,积极开展预防教育、自我教育、法制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其价值来看,预防教育是“防火墙”,自我教育是“中央处理器”,法制教育是“杀毒软件”。三者协同作用,才能有效建构“三位一体、内外结合、重在预防、综合防治”的大学生网贷教育机制。

(一)预防教育

预防教育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针对人们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差,事先进行教育,防止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教育方法。[1] (P184)其是通过了解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各种变化、活动情况,掌握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及时抓住思想行為的苗头,把教育工作做在前面。[7] (P358)这就要求以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开展新生入学专题教育,培育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当前,大学生虚荣攀比现象增多,超前消费意识增强,其消费结构早就超出了饮食开支、考证培训等应有范畴。手机要“苹果”,服饰要名牌,购买欲望强但购买力低,难拒诱惑却又手头拮据,于是便求助校园网贷。网贷平台以盈利为目的,以低利率为幌子招徕顾客却以高息将其捆绑套牢,以致其越陷越深。因此,“勤俭节约、量力而行、健康科学”的消费观专题教育必不可少,以预防大学生接触网贷的异化倾向。

第二,强调突出典型教育,从正反两面引导新生。典型教育法也叫示范教育法,是通过典型的人或者事物来进行示范,引导人们分析和解释典型事物或现象,以促使人们学习或吸取教训,从而达到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1] (P158)吃苦耐劳、勤工俭学、品学兼优的学生大有人在,其专注学业、正常消费的行为应该得到鼓励和弘扬。相反,肆意挥霍、超前消费的现象应该受到谴责和批评。尤其是网络曝光的骗贷、裸贷及以死逃贷的案例应该作为典型在新生入学教育、校园网站、班级例会等时空场域进行广泛宣传,以提高大学生尤其是新生对于校园网贷的深刻认识,规避其涉事风险。

第三,积极运用疏导教育,建树新生诚信体系。疏导教育法是指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广开言路,同时要善于引导,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1] (P154)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和较强的民主意识。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就要换位考量其个体感受,充分尊重其表达意愿,让其畅所欲言。[8] (P83)唯此,施教者才能准确掌握受教者的帮困需要和思想动向。对校园网贷的真正需求者,高校应引导其本着诚信原则到正规网贷平台如实填写个人信息申请小额贷款,并按时归还。信用消费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举足轻重,小到刷信用卡或分期购物消费,大到购房购车贷款,社会人难以避免地要使用这种方式。[9] (P109)与信用消费相匹配的是信用教育。要以校园网贷的基本常识宣讲、具体案例分析为契机,明确告知学生其网贷行为属于金融活动,必将被社会征信体系记录在册,要避免忽视还款能力而发生冲动消费留下信用污点。校园网贷的风险预警可成为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的良好时机。

(二)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言行的方法。[1] (P160)自我教育是积极主动的自我解剖、自我批评、自我改造。[10] (P138)校园网贷是取决于大学生主观意念的互联网金融活动,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第一,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强化“三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基本道德范畴。“骗贷”行为践踏了自我尊严、社会法则和同窗好友的信任。而“裸贷”事件的频发已然成为了人人诟病的丑陋社会现象。这种拜金主义的泛滥和个人品德的衰退正是源于自我教育的缺失与理想信念的沦丧。

第二,通过自我教育,加强自我管理,主动抵制过度消费。大学生的身份决定了其应自觉专注于学业,要坚决摒弃非理性消费。

第三,通过自我教育,坚持自我反省,做诚信之人。正规合法的网贷平台只提供“救急不救穷”的小额资金,大学生要有清醒认识,不能投机钻营,利用多家平台重复申请贷款,而对其按期还贷的信用风险全然不顾。殊不知,信用记录、信用等级将会在金融网络系统中自动生成。

(三)法制教育

其任务在于通过持续的、系统的法制教育,使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自觉地知法、守法和护法。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已驶入建设法治社会的快车道。要特别注重法制教育,以法律为标尺审视大学生校园网贷,规范网贷平台职业操守和行为,警示大学生合理合法网贷并积极维权。

第一,网贷平台大都打着低利率的旗号招揽生意,其实除了要偿付利率还有手续费、违约金等名目,已涉嫌违反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24%的法律规定。然而,法律意识淡薄的大学生对此浑然不知,知情者也很少去申诉维权。

第二,法律应规定网贷平台的严格审核义务,并明确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其中对学生信息真实性的审核义务为实质审查,违反此项审核义务导致冒名借款的,被冒名的借款人将不承担任何责任。这一漏洞急需从网贷平台自身的制度规范和网贷金融体系的法律层面予以填补。

第三,网贷平台让大学女生自拍裸照抵押贷款以及泄露学生信息的行为均已涉嫌违法,应依法受到查处。若网贷平台顾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必然要主动以“法律红线”为标杆,自觉遵守市场规律,树立行业自律精神,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网络金融活动在合法的轨道上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张焱.我国P2P网贷平台数量达3932家[N].中国经济时报,2016-02-18.

[3]宋雁慧.大学生网贷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05).

[4]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厉彦龙.社会思潮发生发展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4).

[6]刘旭.揭秘校园贷如何“套牢”大学生:年息可高达30%[N].北京青年报,2016-03-24.

[7]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8]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逄索,程毅.大学生网贷成因及其风险规避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2).

[10]吴铎,罗国振.道德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