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进展探析

2018-09-10 12:46毛建青陈文博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毛建青 陈文博

摘要:学科建设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更是我国高校建设的基础工程,肩负着实现“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历史重担。梳理和探讨国内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和前沿进展,对于明晰我国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着力点和前进方向,构建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借助于CiteSpace软件,通过对CNKI数据库内2008-2017年间的1465篇文献进行祥明的可视化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学科建设重视人才培养、一流学科、思想政治、学科特色等内容,但更需要重视微观层面的研究、协调好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促进组织间和学科间的合作等。

关键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前沿进展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5-0045-08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5.009

学科的水平与层次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层次,學科的结构决定了大学的类型。学科建设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决定着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称得上一流,首先是因为其拥有世界一流的学科,伯顿·克拉克也曾提及,“高等教育必须以学科为中心”。[1]我国于1985年首次在文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将学科建设提高到了高等教育战略层面,并由此拉开了我国学科建设的序幕。我国又于2015年正式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在2017年正式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在这30多年的学科建设漫长征程中,我国大学学科组织呈现出能力水平、构成要素等深化发展的态势,而“双一流”方案的提出无疑为我国学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梳理和探讨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的热点主题、研究趋势以及前沿进展,可以厘清我国学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这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一)研究方法

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Drexel University) 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因其强大的关键词、文献共被引分析等功能而被广泛熟知与使用,其通过“图”与“谱”的双重维度可视化分析,可较为直观地呈现出某一知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进展。因此,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层次的可视化图谱分析,结果的效度和信度较高。本研究首先搜集了完整的数据,再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图谱分析,以探寻学科建设领域的热点主题和研究前沿。

(二)数据采集

文献检索库为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文献搜集步骤为:选择高级检索模式,数据来源为“期刊”,检索条件为“主题”,输入关键词“学科建设”,时间为2008-2017年,文献分类目录仅选社会科学Ⅱ辑中的“高等教育”,来源类别仅选择CSSCI,精确检索后共得到了1877篇文献,再筛选剔除文章评论、会议综述、访谈记录等无效信息后,最终得到1465条文献数据,使用CNKI的导出功能,输出格式为Refworks的纯文本文件(数据更新至2018年1月6日)。

二、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研究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本文搜集的1465篇文献数据的刊文时间、作者、研究机构、主要研究议题等情况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后,可得到如下结果。

(一)历年的论文数统计

为清晰展现近十年的发文时间分布,我们借助于CiteSpace与Excel绘制了图1。从中可知学科建设长期以来都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研究议题。历年刊文数虽然有所浮动,但是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2008至2009年,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现增长态势,在2009年后呈现递减的态势,直至2011年达到了最低谷,随后整体呈现上升态势,特别是2016年的学科建设成果数量达到了192篇,是发文量最高的一年,2017年达到了176篇,由于数据库数据更新时间与刊文时间不同步,因此,2017年还没有一整年的数据,但却呈现出赶超2016年的态势。

(二)发文作者知识图谱分析

辨明某研究领域中的核心作者可通过普赖斯定律N=0749×nmax来确认。[2]该定律描绘了某研究领域核心作者与全体作者间的定量关系,计算公式中的nmax为发文量最多作者的发文量,N代表了核心作者群发文量的临界值,即发文量大于N的作者为核心作者。根据高产作者统计可知发表文献最多的是王建华,其发文量为10篇,即nmax=10。将nmax=10代入普赖斯定律公式,得出N=237,计算出核心作者共有19位。2008~2017这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学者们长期坚持致力于学科建设研究,其中,王建华、刘小强、宣勇、邱柏生等的研究成果较多,在我国学科建设领域具有绝对影响力,更是我国学科建设领军人物。这些学者所做的研究及相应的学术成果对我国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各类重点学科的评选、各类学科平台的建设、“双一流”建设等贡献了不可磨灭的智慧和能量。表1我国学科建设领域发文量前20的作者

序号论文数(篇)作者序号论文数(篇)作者110王建华114张耀灿28刘小强123武建鑫37宣勇133张瑞45邱柏生143项建英54梁传杰153赵君64凌健163卢晓中74刘献君173李兴国84翟亚军183佘双好94黄英193胡建华104马陆亭——————

(三)发文机构知识图谱分析

根据CiteSpace软件统计得出的可视化图谱可知,图谱参数N=106,E=18,这表示共有106个研究单位,研究单位间的合作次数为18次,这一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致力于学科建设领域研究的相关机构较多,但是机构间的合作交流较少,这不利于学术交流与发展。为整体展现机构研究实力,故将二级研究机构归入一级机构之中,最终结果如表2所示,从中可清晰地看出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排名前十的高校中,有七所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而且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另有两所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另外,作为唯一进入前十的地方普通高校,浙江工业大学的刊文量位列第五位,具备同“双一流”建设高校相比肩的成绩,表现抢眼。表2发表数量前10的研究机构

序号篇数发文机构序号篇数发文机构127厦门大学614中国人民大学224武汉大学710清华大学322华中科技大学89天津大学422南京师范大学97南京大学518浙江工业大学107东北师范大学

(四)主要研究议题

借助CiteSpace进行聚类分析,可发现该领域的研究议题。[3]经过多次调整,设置参数为:节点类型(Node Types)择选关键词(Keyword),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选为1,路径剪裁为Pathfinder,其余为默认设置。运行软件后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之后进行聚类分析,并运用对数似然率算法(LLR)为聚类命名,得到图谱结果如图2所示。

图2显示,CiteSpace共生成309个聚类,其中,规模较大且具有联系的聚类共有17个。这些研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基础。通过同类词的整理划分,大致可分为四类内容。第一,对研究主体的关注,比如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高校等。第二,對人才培养的关注,比如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生教育等。第三,对思想政治等的关注,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等。第四,对学科建设建设目标的关注,比如世界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等。

三、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时的CiteSpace参数信息设置为: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为关键词(Keyword),阈值(Selection Criteria)为前50,其余参数为默认设置。通过对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的统计,除去无意义、指向不明的关键词;选择寻径网络(Pathfinder)选项对合并后的网络(merged network)进行剪裁,其他都为默认设置,最后得到具有326个节点、437条连线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国内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学科建设”的节点最大,但却是主题词,所以忽略不表。再除去了学科、高校等指向性不强的关键词后,国内位列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如表3所示。

共词分析中,中心性(Cenrtility)的大小映射了关键词所对应的节点所起作用的强弱,关键词的中心性越高、频次越多,越能代表其在整个研究领域中重要地位。结合表3中的关键词对相关文献仔细研读后,可归纳整理出国内学科建设领域的四大研究热点。

(一)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除“学科建设”外,“人才培养”的节点最大,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同为人才培养内容,可归为一类研究热点。随着时代发展进程的加快,学科组织也承担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但人才培养仍然处于核心地位,必须贯彻学科建设的始终。政府多次强调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制,建构健全的育人机制,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4]当下,我国学科建设的相关研究集中于学科功能的发挥、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等。如柳和生认为有关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强校实施、学校优势和专业特色等方面,都需要通过学科建设进行体现,[5]更需要建立人才培养新路径,着眼于培养拔尖人才,[6]学科建设也需加强研究生培养力度等。[7]还有人认为高校要拓宽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研究领域,创新理论与核心技术研究等。[8]

(二)对“一流学科”的思考

关键词“一流学科”是热点主题,与此相关的词还有“重点学科”“学科发展”“优势学科”。2015年我国提出“双一流”建设方案,2017年正式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使得“双一流”成为我国当前的学术研究热点。学科建设的一个研究方向也由“重点学科”转变为“一流学科”。当前,有关“一流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与内涵、现实问题与实现路径、国际经验等。比如有人从学科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分析了一流学科建设的价值取向。[9]还有人认为当前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解决我国学科建设存在的布局不合理、缺少顶层设计等问题,并要在遴选重点学科、经费投入、学科组建实现转变。[10]在学科建设的语境下,学科不仅是知识的分类,更是围绕特定知识生产领域,重新配置组合要素的实体组织,这就需要提升学科组织化程度,打造一流的软实力。[11]还有人研究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案例,重塑了一流学科建设的理论模型,[12]以及在ESI学科评价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一流学科建设的内涵等。[13]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同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同类研究热点。我国学科建设领域一直将思想政治摆在重要位置,国家曾多次出台文件,指出要抓紧开设马克思主义学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硕博士点建设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仔细研读后,可知当前以“学科建设”为主题有关思想政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经验的总结、课程建设等。如针对当前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问题,陈占安认为应该通过学科建设支撑教育教学,设置独立的课程提供机构。[14]还有人认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应以问题为导向,[15]借鉴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延展研究视野和领域,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实现路径。另有人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经验,并对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做了深入思考。还有学者以湖北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例,探析了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16]

(四)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思索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大学建设”为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的同类热点议题。学科建设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工程,高校想要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就必然要从学科建设入手,特别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之后,学科建设更要承担起大学的诸多职能,学科建设与大学建设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国内学界对学科建设的研究也已经认识到了此内容,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国际建设经验、案例探析、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等。比如有人研究了学科建设的理念与模式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影响,认为学科建设理念与模式的完美结合才能成就世界一流大学,[17]并以MIT等高校为例,探究了国际上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等。另有人基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创建了优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18]还有人基于ESI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对国内外的顶尖高校学科群进行了计量比较探析。[19]

四、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进展

研究前沿的辨识与寻踪可展现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预测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借助于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突现检测,可发现该领域的前沿进展,而且突现强度(Strength)高的关键词意味着其所受的关注度越高。在默认参数下共出现24个关键词,详情如图4所示。

图4中的关键词对相关文献仔细研读后,可归纳整理出国内学科建设领域的四大研究前沿,详情分述如下。

(一)对“思想政治”的偏爱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度最高,为1101。“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与此相关,故归为一类。思想政治的相关研究不仅是学科建设的研究热点更是研究前沿。建国以来,思想政治就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也将一直是我国学科建设的重点研究内容。

(二)对“重点学科”与“优势学科”的关注

关键词“重点学科”“优势学科”都是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学科,可归为一类。我国关于重点学科与优势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典型案例探析、学科功能发挥、具体建设路径等。如有人以广东省高校重点学科与珠三角产业发展的丰富科技创新资源关系为例,探讨了学科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王建华深入分析不同高校内部的学科建设后,认为同一高校中的不同学科间应避免“马太效应”。[20]另有人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成绩与经验,[21]分析了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特点,构建了全寿命周期模型。[22]还有人分析了优势学科的内涵、培育的必要性及基本途径,从人才培养、学科交叉等方面指出优势学科培育的具体措施,[23]并以江苏部分大学的优势学科建设为例,深入地分析了地域差异、学科布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优势学科建设的现实路径。[24]

(三)对“学科特色”的思考

关键词“学科特色”是重要研究前沿,相关的词还有“中国特色”与“特色学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并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中国特色。”特色是大学的独特标志,世界著名大学在自身兴学理念、运行机制等都各具特征。我国更需要把“中国特色”引入到学科建设之中,体现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化学科建设道路。学科建设不仅要结合学校优良传统,还要尊重学科内在发展规律,并同时代发展要求同步。我国对学科特色的重点关注,也使得我国学科建设的内容得到深化发展。如有人认为“双一流”建设需根植于华夏大地,在文化融合基础上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体系。[25]还有人将特色学科同地方高校联系起来,并认为省域的学科建设定要突出中国特色和学科特色化建设。[26]还有人认为需通过区域特定需求导向、政企学联动等推动学科的特色化建设。[27]

(四)对“协同创新”的研讨

关键词“协同创新”的突现强度达到了42745,关键词“交叉学科”也涉及协同内容,故归为一类。协同创新是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回应。我国“2011计划”成为了学界关注协同创新建设的推动力。目前,学界对于协同创新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协同创新下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学科融合等内容。如有人从协同创新角度审视了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机制。[28]还有人明确了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价值追求,并认为各类高校贯彻“2011计划”也应采取不同的路径,[29]而协同创新更是为地方院校的学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开辟了新路径。[30]另有人以“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分析了高校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方式以及演进规律,期望提升学科创新能力。[31]而且有学者从建立交叉学科的角度对我国的合作创新进行了深度分析。

五、对策与建议

对2008年至2017年间的1465篇以“学科建设”为主题的文献进行有效地文献统计分析后,整体展现了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具体的研究结论和建议整理归纳如下。

(一)结论

第一,学科建设长期都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关键研究议题,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关键作用。[32]虽然2008-2017年间发文数有所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学科建设的研究热度持续升温。相关的研究基础主要集中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高校等主体,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内容,以及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等建设目标。另外,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是成果产出最高的机构。虽然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机构较多,但机构间的合作却整体偏少。

第二,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共性分析后,可知我国学科建设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人才培养、一流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世界一流大学等。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建设领域的主要议题,贯彻于学科建设的始终,但是国内学科建设明显偏向于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研究偏少。我国学科建设领域还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前20个主题词中,有4个与之相关。除此之外,近年来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的多数研究热点主题都与“双一流”建设相关。

第三,通过对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前沿进展可知,思想政治、重点学科、学科特色、协同创新等成为了重要研究前沿。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不仅是热点主题,也成为了研究前沿,更说明了其在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的重要地位。另外,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前沿主要由“重点学科”等逐渐转移至“双一流”建设等议题之上,学科特色等相关研究也多是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之下开展的。另外还有“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等时代背景词汇。

(二)建议

1重视学科建设微观层面的研究

数据研究发现,国内学科建设领域中的热点研究主题多是基于宏观层面之上的,如“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大学”等,涉及微观层面的实践研究偏少。具体研究内容也多是从宏观的视角来谈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度,缺少具体可行的实践操作路径和现实可能性。深入探究可知,其主要原因为我国学科建设的研究进展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比如随着“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公布和实施,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数量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研究重点也由“重点学科”转向了“一流学科”等。但相关研究内容往往都是基于宏观视角进行的理论研究,缺少基于实践层面的微观研究,长此以往会导致“坐而论道”的严重问题,影响学科建设的基础研究进程,阻碍学科建设的实质性推进工作。因此,面对当前学科建设领域微观层面研究不足的问题,我国各个层次的高校都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将学科建设视角更多地放置于微观的实践研究层面之上,从微观角度入手,构建出层次丰富、布局合理的学科生态体系,加快推动我国学科建设的发展进程,进而总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體的水平与实力。

2协调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

学科组织作为大学的细胞,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功能。其中,人才培养处于不可撼动的核心地位,贯穿于学科建设的始终。研究发现我国学科建设领域虽然关注人才培养,但其中却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互脱离,存在着就学科建设论学科建设,就人才培养论人才培养的问题;第二,人才培养偏重于研究生教育,忽视了本科教育,我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所展现的问题之一就是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呈现出结构性矛盾。其实这两个问题的背后映射的是科研与教学并未能有效地结合,表面上看还存在着矛盾冲突。由于我国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中,科研成果等的量化程度较高,而教学水平以及本科教育质量则难以度量,这就使得各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研究生教育,忽视课程教学与本科教育。但事实上,本科教育规模巨大,其与研究生教育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而且科研与教学并非是非此即彼的独立关系。[33]课程教学作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键连接点,需要科学研究成果加以丰富,以此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质量的提升又可以促进学术发展,如此的循环才是我国学科建设的最佳实施方案。未来的学科建设更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着力点,协调好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从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

3加强研究机构间、学科间的合作

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所需的多元化课程教学体系要求多学科相协作以提供支撑,从而推动学科组织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功能,实现“科教融合”。但研究结果却表明,虽然我国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机构众多,但多是基于单学科的研究,学科间的合作却明显偏少,机构间的合作也严重不足。当代科学技术的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类重大创新成果往往诞生于跨学科领域,整体呈现出综合深化发展的态势。而且为应对当前社会中日益繁杂的问题,更需跨学科间的交流合作、聚力创新。但目前国内不同学科组织间却存在着不同的学科评估体系,在分配资源、申报项目、认定学术成果等方面都面临着体制的限制,抑制了研究人员进行学科合作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我国学界虽然关注了协同创新等内容,但仅是基于“2011计划”这一国家层面政策性文件所进行的相关研究,相关文献数过低,研究主题也仅限于平台建设等,未有建设性的成果出现。因此,我国学科建设必须始终紧密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主旨,创新机制以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合作,从而构建起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带动整个学科建设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王承绪,譯.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6-37.

[2]马费成,胡翠华,陈亮信息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83-85

[3]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6:163-164

[4]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03-3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167226html.

[5]柳和生,程肇基 地方院校如何以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强校[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6]蒋洪新 强化育人导向 推进一流学科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2016(11)

[7]项延训 加强学科建设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S1)

[8]魏秋月 关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7)

[9]周光礼,武建鑫 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 中国高教研究,2016(1)

[10]宣勇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要实现“三个转变”[J]. 中国高教研究,2016(5)

[11]张鹏 一流学科需要打造一流的软实力[J]. 中国高教研究, 2016(5)

[12]张胤,温媛媛 行政推动、学术内生与市场引领——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理论模型及其现实模式研究[J]. 高教探索,2016(7)

[13]张伟,徐广宇,缪楠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内涵、潜力与对策——基于ESI学科评价数据的分析[J]. 现代教育管理,2016(6)

[14]陈占安关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8)

[15]冯刚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16]杨荣湖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17]翟亚军,王战军理念与模式——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的解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

[18]刘莉莉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及其对策研究——基于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19]何培,郑忠,何德忠,李彦C9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群体学科发展比较——基于ESI数据库的计量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

[20]王建华,朱青 对我国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反思[J]. 中国高教研究,2013 (12)

[21]王孙禺,孔钢城,雷环,邵小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水平大学及其重点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4)

[22]王鹏,李爱彬基于全寿命周期理念的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监理角色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

[23]张影陆 优势学科培育基本途径研究[J]. 江苏高教,2012 (2)

[24]徐翠华 高校优势学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

[25]管春英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其中国特色[J]. 江苏高教,2016(5)

[26]徐高明 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内涵、动因及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2017(1)

[27]倪建伟 基于区域发展的地方高校重点学科特色化建设[J]. 教育发展研究,2014(9)

[28]方丽协同创新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与选择[J].江苏高教,2014(2)

[29]杨兴林高校协同创新相关问题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3(6)

[30]陈健协同创新 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水平[J].中国高校科技,2015(10)

[31]夏桂华,殷敬伟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服务支撑行业发展——“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案例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5(6)

[32]刘浩,饶武元我国高教领域学科建设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基于2005—2016年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7(1)

[33]倪亚红,王运来“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统一[J].江苏高教,2017(2)

(责任编辑:赵广示)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