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好教师的评价标准

2018-09-10 08:54蒲应秋王萍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四有新时代

蒲应秋 王萍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教育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地位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应当具备“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标准。习总书记提出“四有”“四个引路人”与“四个相统一”的标准,是对教师的思想品格、知识能力,业务水平、学术素养的全面系统概括。其内在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内涵深刻,是新时代好教师的标准、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 新时代;好教师;“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6-0012-07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6.003

黨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深入各级各类学校考察、调研并同师生座谈、交流,给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和不同层次的老师回信,这为制定新时期教育改革方案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重要会议,通过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方案,为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特别是近年来习总书记对教师提出“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系列论述成为新时代教师的评价标准。

一、对“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系列论述的背景

当前,我国处于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就教育领域而言,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新时代赋予教育事业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可见,党和人民高度关注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队伍发展寄予厚望,给予教师崇高的社会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对教育发展和教师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做出指示与批示。

2014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发表“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重要讲话,期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并强调“好老师是学生的幸运,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3]

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他强调“教师要发挥‘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引路人)的重要作用。”[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要求,希望教师履行起神圣职责与历史使命。”[5]不难看出,习总书记对我国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而培养人才靠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1]对于教育事业来说,培养具有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要求。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具备“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系列论述,厘清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探索符合新时代教师评价标准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二、“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内涵

(一)“四有”好老师——教师的追求目标

习总书记认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4]这充分表明教师在教育事业乃至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老师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1. 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6]这说明理想之于人生方向的重要性,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理想信念就会发生动摇。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7]理想信念是教师的“指路明灯”,它是教师思想立场在其职业上的集中反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信念是学校全部教育现象及其复杂关系中最宝贵的东西”[8]。因为教师的信念不仅包括对教学行为、教育目的的认识,而且包含对自身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什么作用的认识;教师的信念是一种内驱力,在它支配下产生的教与学,都是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过滤生成的。这意味着教师的理想信念是一种自觉行动,贯穿于教育整个过程。好教师应当树立“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永远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努力成为学生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和实践者,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 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师者,人之模范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这是古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习总书记指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3]这要求教师有“热爱教育,甘为人梯”,为育人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好教师应该做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楷模,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好老师应当淡泊名利、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弘扬传统美德,执着于教书育人。如果将教师职业视为谋生手段,那么在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今天,难以抵御金钱、物欲、名利的诱惑,何谈成为好老师。总之,好老师展现的崇高品德、高尚情操必定让学生仰慕、效仿、思齐,乃至超越。

3. 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古人云“学高为师”“学为人师”。习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3]显然,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是建立在扎实知识功底之上。韩愈《师说》曰:“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可见,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应当认识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重要性。“源头活水来”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知识新旧更替步伐加快,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好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视为自觉行为;同时好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相长,教学与科研结合,深入了解学生,促进教学方法与教育质量双提升。

4. 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仁”是儒家提倡的道德标准。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9]这是古代先贤对“仁”的阐释。习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信任与尊重上,它是教师人格魅力中易于被学生认知和感受的,也是塑造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的推动力。林崇德说“热爱学生,是一种心态,一种责任,一种智慧。”好老师的“仁爱之心”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大爱,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心、真情、真诚沟通,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因此,好老师具有的“仁爱之心”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及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四个引路人”——教师的神圣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10] 由此可知,教师做学生的引路人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的理念,应当树立正确的“三观”。

1.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3]这说明育才与育人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德行。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11]可知,道德是做人安身立命之本,衡量做人成功与否的尺度。托马斯·里克纳“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好品格的养成,品格教育即是教授美德、培养德性的有意识努力。”[12]显然,教师要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具备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珍惜光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让学生向问道、悟道、明理、求真的方向前进。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绝非易事,也非一朝一夕之工,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它需要教师耐心、持久地给学生以品德的熏陶和训练。此外,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品格产生重大影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书不纯粹是传授文化知识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不僅限于课堂教学,这就给教师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其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不是让学生被动学习课本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其二,教师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不但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三,教师还要答疑解惑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与知识,帮助学生甄别信息真假,知识正误,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3. 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知识分子要增强创新意识,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抢占国内国际创新制高点。要把握创新特点,遵循创新规律,既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努力追求原始创新,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善于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13]

可见,习总书记对知识分子的创新寄予厚望,还指出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上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它具有联想、求异、发散、逆向、综合等特点。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知识分子是创新的主力军,学生是创新思维最为活跃的群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创新思维贯穿教学的全程。教师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它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思路,探索培养创新思维方法: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重视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二是教师利用线上教育平台 创新式互动教学,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实施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到最大程度。

4. 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3]可知,教师引导学生奉献祖国应当教育学生把个人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以人民的利益为落脚点。当前,教育工作存在重智轻德的倾向,片面追求学生智力发展,忽视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不够重视。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接受信息渠道多样化,社会不良风气、多元文化等观念产生思想混乱,引发信仰危机,爱国奉献精神面临挑战。然而,教师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重大影响,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教师教育学生以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时刻胸怀祖国。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自觉抵御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摒弃多元文化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爱国奉献的价值,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紧密结合。

(三)“四个相统一”—教师的内在要求

许慎《说文解字》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14]这是古人对教育内涵的阐释。“施”“效”表明教育的示范带动效应,对教育者的言行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言行举止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1.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垂范。这是因为:其一,教书是育人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传授专业知识,解答学生疑惑。易言之,教书要求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勇于尝试教学改革,把教学前沿成果引入教学当中,启发学生学习。其二,育人是教书的落脚点和归宿。育人,强调把培养学生品德放在首位,突出品德在教育中的基础、灵魂、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即是教师要为人师,不为经师,教师要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方向。一言蔽之,教书与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寓教于乐,又要从人格上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教育。

2.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15]可见,孔子认为与品格高尚的人交往相处,其人格魅力足以感化他人。李嵐清指出:“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16]这也说明教师高尚的品德散发出个人魅力,高尚的师德无形之中能熏陶和感召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以身垂范、喻德于教。“言传身教,身教为先”,即是这个道理。教师日常工作中以身示范,言行一致,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教师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要求教师言传与身教保持一致。易言之,教师言行与举止传递的价值观念、目标、方向应当是一致的。因为教师垂身示范的力量以直觉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学生效仿教师“参省己”,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习近平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17]这就要求教师培养潜心问道,学以致用,关注社会,知行合一的思想意识。当今时代,潜心做学问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而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荀子曰:“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这就告诫人们即使明白很多道理,却未付诸实践,虽然知识丰富,也会遇到困厄。事实上,教师所问之“道”源于自然和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道”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道”的现实性将会更加突出。因此,教师既要埋首书斋,潜心做学,又要主动走出书斋,关注社会发展动向,将所做学问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的相统一。

4. 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学术自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范畴内的活动,这就决定世上没有绝对的学术自由,不受限制的学术自由。学术规范是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应当尊崇学术道德,严守学术规范。坚持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要求教师做到:一是具有追求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研究不要随波逐流,附庸风雅,而是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学术自由之宗旨,这也是为防止学术思想僵化、缺乏学术灵性、失去学术灵魂,因此,学术自由是教师做学问的永恒追求。二是严守学术底线,严谨治学。学术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抵制学术上弄虚作假行为;学术研究运用的基础理论、指导方法都要严谨、规范。教师只有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学术研究才能推陈出新、学术上才有建树。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三者之间逻辑严密,论述严谨。其中,“四有好老师”是“四个引路人”的前提条件,“四个引路人”是“四有好老师”的神圣职责,“四个相统一”是“四有好老师”的必然要求。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论断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有实践意义,为新时代我国教师发展指明方向。

三、新时代好教师的评价标准

新时代下,教师队伍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以此衡量、评价我们教学与育人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准,实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新时代好教师应从师德师风、业务能力和学术素养三个方面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2]显然,习总书记要求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树立仁爱之心,并且对此充满期待。一般来说,教师的理想信念源自三个方面:一是有崇高的理想。教师个人发展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教育振兴紧密联系起来,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二是有远大的目标。教师不但要有“经师”的学识,而且要有“人师”的胸襟,实现“授业”与“传道”相统一,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三是有坚定的职业信念。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仁爱之心感化学生,以此滋润学生人格。

育才先育师,育人者先受教育。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教师的职业决定教师必须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具有仁爱之心、博大情怀。教师品德有任何瑕疵,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可低估;教师价值观存在偏颇,将动摇学生理想信念。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品德修养,健全“完整人格”,也就是说教师不断自我完善人格,这既要培养高尚品德,又要磨砺意志和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做到求知与修身相结合,这既是提高育人水平的需要,也是修炼自身品格的要求。总之,加强品德修养,教师必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崇德正心,注重品格塑造,涵养道德情操,‘常照镜子,勤‘扫灰尘,清除思想邪气,滋养浩然正气,远离浅薄俗气,守住尊严骨气,使理想更坚定、追求更高尚、情趣更健康。”[18]惟其如此,才能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张力。

(二)提高教学技能,转变育人观念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理念發生转变,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单一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技能面临挑战,这就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以强化教学基本功为目标。首先,教学语言简练。教师的语言表达生动、流畅、准确,深奥理论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其次,教学方式灵活。教师善于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好教学互动。最后,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教师通过搭建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学习平台自主学习、交流,以此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科学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仁爱之心去教化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锤炼学生品格,让学生成为有公德意识、无私奉献的人;其次,注重因材施,贯彻“有教无类”的思想。在尊重学生差异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走不同的成才路径,让学生成人成才。最后,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师应当做到“美其言,慎其行”,教师的言行举止是教师修养的反映,也是学生学习模仿的镜子,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教师提高教学技能,转变育人观念,要从传统的“‘教书匠变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责任型的育人之师,让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行。”[19]

(三)潜心学术研究,秉持学以致用

教师潜心学术研究,秉持学以致用的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方面:一方面教师搞学术研究是教育发展需要。其一,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容易产生因循守旧、思维固化的思想,引发教师职业倦怠,而教师从事学术研究能拓宽文化视野,夯实专业知识,使其获取新知、探讨未知,激发求知欲,保持职业新鲜感。其二,教师从事学术研究能够促使其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学术上“钻之弥坚”必然会促进教师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钻研教学业务,培养深邃的思考能力,吸收高超的授课技能,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三,教师学术研究存在于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之中。教师在教育一线工作,知晓学生需求,熟悉教育规律。因此,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够为学生成长提供理论引导、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做学术研究应秉持学以致用的观念。“格物穷理,知行合一”它要求教师既要潜心学术研究,又要关照现实需求。这是因为:第一,学术研究要有理论创新。教师的学术研究不仅要遵循学术规范,还要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以便揭示问题本质、提升理论高度、更好地启发实践创新。第二,学术研究要发挥知识的有效应用。教师的学术研究要致力于解决生产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由“学术探究”向“学术应用”转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尽可能把学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职业的生动描述,也是对教师崇高职业的高度评价。新时代教师应当身先示范,躬行践履,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审视自己,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 (2017-10-18)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41752399.htm.

[2]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18-09-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0/c_1123406247.htm

[3]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10(2).

[4]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EB/OL].(2016-09-09)http://www.gov.cn/xinwen/2016-09/09/content_5107047.htm.

[5]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6]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3-05-04)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7] 〔苏〕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EB/OL]. https://www.zqnf.com/2790160.html

[8]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68.

[9] (春秋)孟子.孟子·離婁(下)[EB/OL].http://www.sidneyluo.net/b/b13/08.htm.

[10]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10-2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1/c_1119765804.htm.

[11]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723.

[12] 〔美〕托马斯·里克纳.美式课堂品质教肓学校方略[M].刘冰,董晓航,邓海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5.

[13]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4-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30/c_1118776008.htm

[14] (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注[EB/OL].http://www.zgzkw.com/shuowen/imgbook/index11.htm

[15] (春秋)孔子.孔子家语·六本[EB/OL].http://www.guoxue123.com/zhibu/0101/01kzjy/003.htm

[16]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68.

[17]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 (2018-05-15)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5-15/8514030.shtml

[18] 孙尧. 努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2018-10-22(01).

[19] 芦净.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尺 争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 6).

(责任编辑:涂 艳)

猜你喜欢
四有新时代
常怀仁爱之心,争做“四有”教师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四有”书记谷文昌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