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廉洁
肉类营养价值很高,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是人体每日所需7大营养素中蛋白质、脂肪的主要来源。而且,肉类中的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中赖氨酸的不足,所以是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不管你吃哪种肉,一个正常、健康的成年人每日所需肉类的总量应在100~150克。我们可以把这些分配到一日三餐之中,分1~3次进食。当然,若是具体到每一个人,则可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质、身形、工作性质和运动量而进行适当调整。如一个身体健康、高大、活动量较大的男性,每日吃150克(3两)以上也可以,若是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就是吃半斤(250克)也不算过分,如果你身体较胖,甚至患有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那么每天食肉量不要超过100克可能最为适宜。
此外,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吃肉的标准也可根据每天的活动量和食量定得略高些。如果是大病初愈、身体较瘦的患者,若胃口已开,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助于身体康复。有些老年人在平时尽量少吃肉或不吃肉是不对的。随着年龄增加,若缺乏蛋白质则会使免疫力低下、肌肉力量变弱、平衡能力变差。所以,老年人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不但应适量吃肉,还需要吃一些蛋和奶,这对保证健康大有好处。研究表明,完全吃素的习惯对健康极为不利,不但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消瘦,还易引发低蛋白血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等,所以说肉还是应该吃的。
在我国,过去的习惯是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吃得较多,而鱼肉、鸡肉、兔肉等白肉吃得较少,这种习俗在现代虽有纠正但仍然不够。
蛋白质按质量可分为五等:一等是牛奶、鸡蛋;二等是鱼肉、虾肉;三等是鸡肉、鸭肉、兔肉;四等是猪肉、牛肉、羊肉;五等是植物蛋白。也就是说,鱼肉、鸡肉等白肉中所含蛋白质的质量不但更高,而且其脂肪与胆固醇含量也比较低,鱼类所含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所以,适当增加白肉的摄入量、减少红肉的摄入量,不但所摄入的蛋白质更优质,可使人更聪明,而且能降低胆固醇的摄入,减少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但是,也并不是不可以吃红肉,因为吃红肉能使机体对铁等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增高,可防贫血等疾病找上门。
肥肉和动物内脏高能量、高脂肪,特别是动物内脏,其胆固醇含量尤高,摄入过多易使人发胖,并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导致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宜少吃或不吃。
淋巴系统是生物体内的免疫系统,有害物质易残留,腺体中有甲状腺、肾上腺等,也包括淋巴腺,这些部位中可能含有大量激素,摄入后有可能扰乱机体的激素平衡。所以,鸡屁股、鸭屁股等含腺体很多的“异香”部位,脂肪组织和淋巴组织都较多的鸡皮等,都不推荐食用。不过,笔者认为,如果每次吃得不过量,也不会像网上说的那么可怕。
凡是没有经过检疫部门检疫的肉类,不宜购买食用。特别是病死或被毒死的家畜、野生动物的肉类或感染了寄生虫(如囊虫病)的肉类等,绝对不能食用。肉的存放时间也不宜太久,怀疑已经变质、出现哈喇味的肉类最好不吃。盐腌的腊肉不宜太咸,吃得过咸会使高血压等病的患病率增加。此外,国家规定的一、二类野生保护动物不能打、不能食,以防触犯国家法律。
吃肉一定要合理烹调,最好多用蒸、煮、炖,少用煎、炸和暴炒。肉类最好吃熟的,不可半生半熟,否则不但不容易消化,而且也可能给细菌、寄生虫等有害、有毒物质可趁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