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2018-09-07 09:15金华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6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师生道德

金华江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学校传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同时又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历史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走向了多元化,网络不仅已成为德育的必要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一种能够对学生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德育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完全打破了传统德育强行灌输的模式,学生成为道德自主构建的主体性存在;改变了传统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封闭状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道德实践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更能使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融为一体成为可能,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得到全面、生动、自由的发展,应是网络教育功能的真实凸显和网络教育的真实追求。

一、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德育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这里的对话是指师生双方各自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和沟通。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隐蔽性,可以为师生提供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进行心灵对话的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通过QQ、网上心理咨询室等多种私密性较强的方式,在师生互不见面的情况下把自己在公开场合难以表露的心里话告诉老师,使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德育活动中透过学生表面的道德行为分析其隐藏于背后的深层的心理原因,包括学生正常的和正当的心理需求,从而使自己的德育工作更具有人情味、人性化,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也可以登陆班级博客、校园网深入到学生中去,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通过与学生网上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消除心理隔阂,了解大多数学生思想动向和精神需求,从而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

网络在对学生人文关怀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德育手段和工具的独特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破时空限制。教育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二是贴近学生生活。方针政策和道德规范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都可以与学生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并以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数字化信息呈现在网页上,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趣味性,使师生双方都意识到德育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三是拓宽了服务渠道。学校采取主动关心学生的姿态,在有关的网页上征求学生对学校各部门工作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学生的监督,及时进行决策更新和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

三、网络环境下实现学生德育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德育活动中,教师拥有制度化的权力,规定着德育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和接受教师的安排。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自主意识高度发挥。一方面,在网络中没有等级差别和上下级关系,有的只是设备和技术上的差距,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主体;另一方面,网络环境所带来的道德要求更多的取决于自主的约束,需要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尤其是网络让人们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面对丰富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信息,主要的还是依靠学生自己去辨别、去挑选、去占有,具备道德自主构建能力和自主免疫能力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不仅必要更显得重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德育工作提供机遇和条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为德育工作造成强有力的冲击,产生负面效应。网络环境下师生的准分离状态和在线网民身份的隐蔽性、不确定性,极易导致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从而引发学生主体作用的异化。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学生的道德行为要受到道德规范的支配和约束,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而在网络世界中,人与人的交往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具有虚拟化和间接性的特点,受现实规范约束的学生就会在网络空间寻求自己心灵的寄托,从而使现实的道德规范权威性弱化。在网络上网民并不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身份,每个人都只是一个符号,再加上尚无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导致上线学生责任感减弱或缺失,道德自我约束能力降低。网络为实现学生德育的主体性创造了条件,但要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仍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放弃自己应尽的监督、管理责任,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不仅有悖于职业道德,更与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相去甚远。

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十分艰巨和迫切的问题。正面引导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德育工作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发展的人性化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与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取得联系,共同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网络社会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的社会,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甚至反道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学会选择,明辨是非,分清美丑,选择和利用对自己的发展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才不致偏离道德的轨道,才能促进自己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德育离不开网络,网络也离不开德育。在人性化德育理念构建层面上,网络具有区别于其他媒体而所独有的特点、功能和优势,有助于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为主体转变,由物性化向人性化转变,从而使学校整体的德育工程真正地成为“良心工程”。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师生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麻辣师生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