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课程,实际教学中越来越需要重视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使得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陷入了瓶颈。因此,本文笔者对语言组织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及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期望能为学生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言组织能力;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出台之后,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标准与要求。因此,作为语文教育者,需要针对问题及现存因素进行全面的深思,找出科学的方式转变此种低效的教学现状。
一、语言组织能力概念
语言组织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具有准确、清晰语言表达和情感表现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确语言这一载体的作用,通过语言载体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思想意识及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进行展示。但对于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而言,它是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理解、阅读、写作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的最终目标,需要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乎基本性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出较强的得体性与生动性。
二、目前培养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逼真的练习环境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学生的口语练习缺乏逼真的练习环境。加上课堂时间充斥着知识讲解,课后时间充斥着大量作业,使得学生根本没有时间与空间去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2. 課业负担过大
由于成绩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在老师与家长两重压力的局限下,会被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来气,每天进行无尽的学习,一方面学生缺乏与人交流时间,另一方面会越来越自闭,长期以往会出现不愿表达自己意愿及想法的情况。
3. 老师缺乏足够的重视
阅读和写作确实是小学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两部分,此两部分的掌握足以让学生拥有高分数。但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所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不是会考试的机器,每个学生应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将来才能在社会中才会有立足之地。
三、培养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创新策略
1. 组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老师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而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而言,一般都是比较有限的,所以老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空间和课外空间与资源来对学生进行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2. 开展创新的教学
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善于利用创新的、生动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来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首先要多鼓励每个学生敢开口说话,为表达与出口成章奠定基础。
3. 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培养方案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进行培养时,必须要体现出个性与针对性。
4. 老师需要不断学习与总结相关经验
老师是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引导者和指导者,所以针对不同的文章需要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以达成循循渐进积累丰富培养经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谢德钊. 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与教学对策[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1).
[2] 陈冰.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