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批注破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18-09-07 09:15陈善茂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高考

陈善茂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是近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新型的阅读材料,题型上有客观与主观两类。用批注法解决此类阅读题是一种可尝试之法,分三轮批注:对文本的批注,对题干的批注,选项与原文的对比批注。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批注;高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21001

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出现了一类较陌生的文本,即学界所说的非连续性文本。说其陌生,是因为此前不管是考生还是教师,对它的熟悉度不够,至少在高考语文试卷和各地的模拟卷中不常见或不见。非连续性文本乍现高考语文试卷之时,考生稍有措手不及之感,至如今,考生在这类阅读题的得分也不甚理想。笔者不揣冒昧,试用批注法来指导学生备考这一类阅读题。

一、几个概念的界定

批注。韩中凌老师说:“所谓批注,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形式,在文中及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如果用在高考试卷文本阅读中,这个说法有些繁琐。为更方便、更准确地解读文本与题目,我们这样来界定“批注”,即依据文本特征、题目要求用符号标注主要信息,并在段落旁边的空白处辅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为解题做准备的一种阅读方式。

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由句子和段落组成的完整性文本单则阅读材料而言的。它是以图表、文字等形式来呈现,由多则相对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

二、高考试卷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特点

高考考场特殊的情境决定了考生在阅读文本时,不能像平时一样“悠闲”进行,时间有限,需快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及题干要求。解读非连续性文本也一样,为此,了解非连续性文本是解读的前提。

(一)文本特点

从选材上看,主要是新闻类材料,注重实用借鉴价值;从内容上看,多则材料共同组成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这几则材料就同一个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阐述,因而它们之间既独立又有内在联系;从形式上看,或文字,或统计图表,或图画;从阅读角度上看,直观、简明。

(二)题型特点

主客混合:两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以文解文: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本(包括图表)信息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概括内容要点。

三、用批注法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示例

(一)批注符号的选择

主要是两种符号,一是圆圈——对关键词语的圈注;二是直线——对重点句子或是题干对应的文本区域进行标注。

(二)批注示例

以2017年课标全国卷Ⅱ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例,这一次的阅读材料就是非连续性文本,共两则,话题是垃圾分类。

第一轮批注:阅读材料,用横线划出或用文字注明(很难直接从文段中划出中心句的则用文字简要说明)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目的是梳理出材料大意,整体把握材料,为做题做准备。

第一则材料。第1段,用横线划出,“随著我国城镇化……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或文字标注“我国垃圾的现状”;第2段,用横线划出,“分类收集不仅能……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但我国的垃圾分类……有效推进”,也可文字标注“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或是政府与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

第二则材料。第1、2段,用横线划出,“垃圾分类处理……才能高效运行”,也可文字标注“垃圾分类处理各环节需协调进行,方能高效运行”;第3段,文字标注“在垃圾分类中,民众与政府需明确自身责任”;第4段,文字标注“实施垃圾分类制度的前景展望”。

第二轮批注:圈划题干指令,以第7小题为例,“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用横线划出“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并用圆圈圈注“民众”“不正确”。这样标注之后,答题的指向就非常明确了。

第三轮批注:比对(客观题)或筛选整合(主观题)信息。本文还是以客观题为例,对于客观题,将选项逐个与原文比对。

运用批注法解读文本,目的在于更直观有效地选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以便在高考的特殊环境里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因而,在备考过程中教师应时常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直至熟练掌握此法。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高考
三渗透,整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