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浸润学生的心灵

2018-09-07 10:34周金华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朗读语文学生

周金华

【摘 要】 朗读是语文课堂中最真情的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朗读训练,只有朗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倾情感悟的重要方式,成为师生智慧對话的桥梁,语文课堂才因此更显得富有韵味和情味。

【关键词】 朗读;学生;语文

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活动,是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富情于声,以声传情,该激昂处还它激昂,该委婉处还它委婉,该悲凉处还它悲凉,该欢乐处还它欢乐。只有这样,才能将体验到的情感酣畅淋漓地传达出来,让朗读浸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作者产生共振,实现文本、作者与学生情感熔为一炉。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朗朗诵读呢?

一、立足文本,巧妙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感悟

朗读是学生体验、感悟文本的重要手段,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进入课文的深处进行感悟体验。只有建立在学生潜心领会文本基础上的朗读指导,才不至于淡而无味,这样的朗读才能真正生成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生成深刻的生命感悟。如在教学《月光曲》时,教师立足文本中琴声由舒缓、逐渐增强到高昂的变化,充分发挥男女学生得天独厚的声音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真正走进所表现的意境中,与文中的穷兄妹产生共鸣,才能深刻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生成深刻的生命感悟。

二、渗透策略,有效点拨,让学生在朗读中趣意盎然

纯粹枯燥的朗读,既无法激起学生心中的情感涟漪,也无法促发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致使教学氛围缺乏生气。教师如果能精心营造朗读场景,渗透朗读策略,加强朗读方式方法的有效点拨,便能使学生在满怀趣味的朗读过程中,收获“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体验效果。在教学时,不去繁锁的分析,不去支离破碎的讲解,而是巧妙的引导,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在读中拨动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读中自然进入了作品的意境,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迂回拓展,渲染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浸润心灵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常会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尴尬,学生的情感定格在某一层面,要想继续深入挖掘,总感无处着力。此时,教师若巧妙地迂回拓展,补充文中隐现的空白点、未尽点,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效果,学生思维的空间得到拓展,体验的深度得到加深,情感的厚度得到提升,于是朗读便成了语文课堂最动听的旋律。

朗读是语文课堂中最真情的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朗读训练,只有朗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倾情感悟的重要方式,成为师生智慧对话的桥梁,语文课堂才因此更显得富有韵味和情味。

【参考文献】

[1] 钟学燕.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6).

[2] 周奇. 朗读的温暖[J]. 小学语文教学,2017(5).

[3] 车秀华. 小学语文朗读漫谈[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3).

猜你喜欢
朗读语文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我的语文书
聪明的学生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