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教学例谈

2018-09-07 09:15邱小梦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表演读后感名著

邱小梦

[摘 要]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日益重要,但名著阅读教学却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语文教师要抛弃功利性,做一个名著导读的有心人,对名著阅读进行有目的的渗透,变有形为无形,变教为不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是较好的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名著教学策略。

[关键词]名著;现状;表演;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14002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情感,使人高尚。”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发现名著阅读教学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中学生名著阅读状况很不乐观。

一、名著阅读现状

1.分值增加,范围扩大

各地中考试题都把名著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并且所占分值已增至8分左右,出题方向偏于具体细微的情节,得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看过原著。另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宁波市语文教研室已明确下发阅读目录文件,名著阅读数量增加到32本,这就意味着只阅读课本上推荐的十几部名著是不够的,只阅读推荐的精彩片段和名著导读更是不够的。

2.功利阅读,浅尝辄止

多年的教学生活,我发现很多学生难以静下心来完整地读完一部名著,谓之与自己的生活有距离,缺乏阅读兴趣;一些学校学生课业负担很重,没有安排专门的阅读课,语文教师也缺乏课堂教读名著的意识,学生很难挤出课外时间来阅读;很多经典名著被翻拍成影视作品,部分学生误认为观看影视作品可以代替名著原文阅读,却不知影视作品导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剧情的改编;对学生而言,武侠、言情类小说,娱乐类杂志,以及手机上的各款游戏比经典文学作品更具有吸引力。从学生、家长到教师对名著阅读教学的深层含义认识不足,认为是考试需要才阅读名著。其实读名著不仅可以提升语文素养,而且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对自己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3.检测不力,标准不一

新课标要求学生尽可能拓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由于学生同一时间段内阅读的书目不一定相同,教师没有一个标准尺度可以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准确的衡量比较,也难以对学生的阅读积累进行统一的检测,似乎只能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名著阅读教学实在无从抓起,其失分也是在所难免的。

二、给学生提供表演名著的舞台

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欲望,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学生也是如此。当学生读了一定量的名著后,如果给他们一个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则可以巩固他们的阅读兴趣。

1.课前5分钟演讲

本学期我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先每个月布置阅读专题,即9月份读《朝花夕拾》,10月份读《骆驼祥子》,11月份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2月份读《苏东坡传》,1月份读《目送》。接着对每个专题每月推选出20个学生进行语文课前5分钟演讲展示,可以叙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也可以谈论自己对本专题中某件事、某个人物等的看法,但要求不重复演讲内容,每个月评出最佳阅读演讲之星,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这种分享的过程不仅解决了阅读名著的时间问题,给演讲学生带来了独特的体验和自豪感,激发了他们读名著的兴趣,而且也能让那些不爱读名著的学生在听演讲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也许就此被带动去看那本名著了,也许没去看,但至少在20个学生的演讲中也被动地知道了一点,达到了“渗”教名著的目的。每次演讲结束之后,我会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简短的点拨和评介,所以演讲名著是让学生在接受名著熏陶的同时,又培养其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非常符合语文教学目标。

2.原著戏剧表演

还可以利用原著编剧本进行演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阅读《三国演义》时,我试着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编一个剧本进行表演,要求各组不重复情节。没想到,一个月后各组都交上了满意的作业,诸葛亮的儒雅、曹操的奸诈、张飞的暴躁、关羽的忠勇等,学生都表演得淋漓尽致,令我刮目相看,比教师口头布置要求看名著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当教师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时,他们是那么认真,那么用心,这明显是兴趣使然。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阅读名著,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形成能力也有帮助作用。

只要我们愿意去探索,表现名著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这种课外阅读名著的活动,把阅读和活动结合起来,让阅读更有生命力。

三、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

一本文质兼美的好书,如果仅仅读了一两遍那太可惜了,教师要让学生手中的笔动起来,遇到丽词佳句时圈画摘录,还要提醒学生特别重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学会撰写名著读后感。

1.音准则意达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阅读的效果最大化,还要提醒学生养成随时摘录的好习惯,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下来,还可以收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文学家的事迹及其名言,整理成文字,并定期翻阅,反复揣摩、吟诵,领悟其中妙处,学以致用。这对学生来讲,是知识量的累积,是知识面的拓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2.情真则理清

对于如何读书,特别是如何读名著,茅盾有自己的独特感悟。他曾经说过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与此同时,他还主张:“诵读文学名著,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历过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活中去看。”这就是所说的联想。如果在写名著读后感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指导自己的生活,那么他们写作就不会千篇一律,还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悟世、明理、养性。

3.律和则悟透

孔子称道的那位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看见糖水时说,那可以养老。可他的弟弟,那位潇住山林身为江洋大盗的盜跖见了却说,糖水可以粘门闩。对同一事物的看法竟会相去如此之远。因此,一部作品,只要作者笔下的人物感情、喜怒哀乐同读者的心灵相通,或引起同情,或产生共鸣,或赞成,或反对,或愤怒——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己思想的人,当他以“我”之心去会“他”之意,继而生发感想时,就会读出“我”的感受、“我”的理解。所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不仅要摘录和记忆,更要写读后感,把阅读中的深切感悟或心得体会写成日记。可以在读完整本书之后写,更宜边读边写(遇到不解或是值得深思的地方,要做好旁批),有感而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去寻找“感悟点”,不断与名著中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进行对话。写读后感使名著阅读由量变上升为质变,感性升华为理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品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名著作为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其作用不容小觑。语文教师要抛弃功利性,克服教学的种种困难,做一个名著导读的有心人,多多思考,变有形为无形,变被动为主动,变教为不教,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这样名著阅读教学就会逐步走出两难的尴尬境地,看见一片宜人的风景。

[ 参 考 文 献 ]

[1]李月霞.如何客观理性地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5).

[2]封金霞.我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J].新课程(中学),2014(6).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表演读后感名著
如何写读后感
国外名刊名著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大闹天宫》读后感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