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平,牛文泽,黄卫良,周新华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江苏常熟 215500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在儿科属于较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引发此疾病的主要原因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与副流感病毒较为常见,多发于2岁及以下的婴幼儿,其中1 ~ 6个月的婴幼儿更为常见[1-2]。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热、咳痰、咳嗽、气喘及肺部湿啰音等,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造成患儿肺炎反复发作,严重者会导致机体内多器官重症衰竭,可能对小儿后期发育造成一定影响。有研究表明,应用重组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疗效[3],而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两种药物结合可迅速缓解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安全可靠[4]。此疾病目前多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或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而联合应用干扰素α2b治疗的方案较少。因此本研究观察采用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血清RSV、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水平的影响。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9月- 2017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0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其中观察组男34例,女32例,年龄4 ~ 10个月,平均病程(12.5±2.8) d;对照组男33例,女31例,年龄5 ~ 12个月,平均病程(13.0±3.1) d。纳入标准:符合美国儿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对本次用药有过敏史、有过服用激素类药物史、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病原学检查显示未出现衣原体肺炎或病毒性及支原体肺炎等。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家长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应用空气压缩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治疗,0.2 ~ 0.3 mg/次,必要时配合吸氧治疗。患儿机体电解质失衡及发生絮乱症状时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抗生素应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患者体温为38.6℃时需首先对患儿进行退热,再行正常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干扰素α2b(剂量0.3 ml,每日1次,持续10 min)联合布地奈德(氧流量4 ~ 6 ml/min,剂量0.5 mg/次)+异丙托溴铵(剂量0.1 ml/kg次,每日2次)治疗7 d。
3 观察指标 记录临床疗效及咳嗽、气喘、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病毒检测:取患儿2 ~ 3 ml鼻咽分泌物,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采用毛细吸管反复吹打洗涤,去除黏后2 000 ~ 3 000 r/min离心10 min,将沉淀点在玻璃片上,风干应用冷丙酮固定10 min,采用Deko病毒免疫荧光诊断试剂盒作病毒筛查,确定是否存在RSV病毒感染阳性标本。hMPV基因检测提取患儿2 ~ 3 ml鼻咽分泌病毒RNA进行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PCR进行扩增病毒。治疗前后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清内降钙素原(PCT)测定分析,其中PCT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CRP则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
4 疗效评定 显效:患儿接受治疗后的48 h内咳嗽、气喘等症状有明显改善,72 h内患儿气喘等症状完全消失,治疗1周后内支气管肺炎、肺部啰音及咳嗽等症状治愈;有效:患儿治疗72 h内气喘、咳嗽减轻,但偶尔会出现气喘及咳嗽等,治疗1周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无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与治疗前相同。
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两组诊疗后临床体征及症状比较 观察组患儿肺部湿啰音、咳嗽、体温恢复及气喘消失时间等大多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9%,对照组为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见表 2。
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MPV、RSV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hMPV、RS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hMPV、RSV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hMPV、RSV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的症状及体征对比Tab. 1 Comparis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in children of two groups
表2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Tab.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children in two groups (n,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MPV、RSV水平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serum hMPV, RSV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多发于2 ~ 6个月的婴幼儿,常见于2岁以下,诱发病变的主要原因为炎症细胞浸润,气道黏膜水肿造成管道发生阻塞,并出现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患儿管腔明显狭窄[4-5]。有研究表明,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血清中的IgE水平较发病前明显升高,且细胞因子中IFN-1降低,IL-4升高,IL-4及INF-7显著降低。目前临床中多采用抗感染、化痰,平喘、病原治疗及免疫疗法等常规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6-7]。
干扰素(IFN)是一种高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是机体天然免疫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IFN-α已有3个亚型被批准应用于临床中,均为基因重组产品[8-9]。本研究选用IFN-α2b制剂,可通过增强机体细胞免疫,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IG)增殖,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发挥清除病毒的作用。干扰素有广谱抗病毒作用,通过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刺激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国外研究证实干扰素α对几乎所有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也能提高抗原提呈能力[10-13]。
布地奈德是一种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具有较高的脂溶性,且受体选择性较高,与受体亲和力好,局部抗感染作用明显高于其他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气道炎症细胞释放炎性介质,抑制气道高反应,有效缓解喘息,收缩气道血管,降低肺水肿发生率。缩短喘息持续时间,改善肺功能[14-15]。当病毒侵犯呼吸道黏膜时,形成气管非特异性炎症,上皮细胞受损,气管壁胆碱能受体暴露,与各种刺激物接触,导致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气道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大量黏液,气道反应性亢进[13,16-17]。
异丙托溴铵是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局部应用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加速支气管毛细血管生长及结缔组织增生,可用于支气管痉挛的维持治疗,特异性高,有效缓解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咳嗽、肺部湿啰音、发热及气喘等症状经临床治疗后恢复速度大多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学者纳入56例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发现此治疗可有效扩张平滑肌、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同时还起到了抗炎症作用,缓解气喘和咳嗽的持续时间,与本文研究结果相同[13]。刘东锋[14]纳入8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1.25 ml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5 mg地塞米松+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溶液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2次/d,3 d为1疗程;观察组患者接受1.25 ml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1 ml布地奈德吸入性溶液+5 mg地塞米松+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溶液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2次/d,3 d为1疗程,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00%(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通常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造成患儿出现肺部炎症感染,若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将会导致患儿出现全身性感染。因hMPV和RSV水平变化属于病毒性反应,是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因此本研究将它们作为判断临床疗效的指标。两组患儿在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hMPV和RSV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hMPV和RSV水平显著降低,这与布地奈德属于新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病毒效果好有关。
综上所述,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还可降低血清hMPV和RSV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