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历史发展思维

2018-09-06 10:24李默
读天下 2018年13期
关键词:发展思维知识网络课程标准

摘要:依据2018《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课程性质定位,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应“立足历史,发展思维”。立足历史就是要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网络,发展思维就是要善于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在知识迁移中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

关键词:课程标准;历史;发展思维;知识网络;大历史观

2018《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普通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定位为“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分析这一定位,我们不难发现普通高中历史教学还是应该“立足历史,发展思维”。

历史教学离不开历史知识、史实材料,培养学生系统化的历史知识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如果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是支离破碎的,不能对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有一个系统清晰的把握,那么任何历史规律性的理论知识都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些建立在毫无根基之上的历史理论也都是空中楼阁。因此,指导学生梳理历史脉络,建构历史知识网络,让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历史发展框架图,是高中历史教与学最基本的任务,也是高中历史教与学的出发点。

以中国历史为例,学生要理清朝代兴替,各朝代的历史大事件,理解清楚朝代兴替的前因后果,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对后世的影响等,唯其如此,才能对历史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比如“商鞅变法”,我们就应该教学生知道“变法”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变法”发生在了“秦”?“变法”遇到了多大的阻力?秦孝公和商鞅是如何突破阻力的?“变法”的结果如何?“变法”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变法”对我们现代人有何启示?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历史问题,也可以启迪学生智慧,他们再遇到同类史实时也可以自己设置问题并加以解决,如此,则“立足历史,发展思维”的目的就达到了。

怎样指导学生立足历史、理清线索、建构知识网络呢?一是要在吃透课本的基础上利用目录,探究章节内容、子内容之间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了然于胸;二是要重视对历史各阶段特征的理解与把握,形成纵向的总体认知;三是要总结归纳,精设多个专题,便于横向联系。

学习历史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个历史事件,要培养学生形成“大历史观”的能力。世界上任何一个事件都不是孤立的,一个历史事件都和它前代或同一时代甚至国际上的其他事件相关联,要善于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如果把一个事件同其他事件割裂开来,就难以看清历史真相,甚至于误解历史。比如清朝的“闭关锁国”既有清朝统治者狭隘思想的烙印,又有明代“倭患”的阴影,还有早期“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这就要求学生既要看到当时,又要看到过去,还应旁观世界。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当时、历史根源,能够将“中国史”同“世界史”作联系与比较,促使学生形成“大历史”观念,力求学生做到不仅有“古今”纵向思维,还应有“中外”横向联系能力。

要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方式反作用生产力,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作为高中学生,认识问题不能只停留在史实的表面,应该由表及里,深入剖析,得出结论,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见解。比如在学到“洋务运动”时,如何认识洋务运动?首先要从洋务运动形成的背景和指導思想入手,再来分析洋务运动的客观功效。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就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下实施资本主义改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来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客观上,中国派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在中国开办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科学技术人员。洋务运动的兴起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工业发展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兴起,但是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在中国失败?最主要的是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适宜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遭到了顽固的封建势力的强烈反对,充分印证了历史唯物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在知识迁移中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现实教学中学生仍然存在“死记硬背就能学好历史”的想法,学生缺乏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能力是指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其他类似的新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的能力。迁移能力的形成需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运用基本原理,深入分析史实,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具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分析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可归结为:政治稳定、民族融合、对外交流频繁、人民的辛勤劳作、科技的进步、前代的基础等。而由此形成的认识我们也可以用在分析其他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上,广而言之,在特定阶段分析得出的结论,形成的认识,掌握的规律等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分析不同时期历史中作为思维的角度运用。

迁移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基础之上,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郑雄飞.中国社会建设思想和理论的当代转向[J].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13,7(00):68-103.

[2]温晓莉.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岳麓法学评论,2003,4(01):82-87.

作者简介:

李默,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会宁中学。

猜你喜欢
发展思维知识网络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知识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让孩子在情境中学语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