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践证明,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是今天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育研究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學习情感是学生学习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杠杆作用,对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作用,影响着学生素质发展的速率和教学效果。
一、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特征
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内涵是以人为本,其教育特征也充分体现出了人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自觉性、合作性、创造性、情感性、审美性等多个方面,下面将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内容对几个显著特征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 情感性
语文本身就极具情感性,这是由其本身丰富的语言表达力和题材的感染力所决定的。这里所说的情感性是指语文教学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慢慢引导学生树立对真善美的正确理解,力求达到乐教、乐学的教学境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语文教学不能成为对语文知识进行冷静介绍的平台,而是应该成为一个情感交流互相促进的场地。在这里,既有教师对于教学、学生的热爱,也有教师在通读理解教学内容后将自身所想与内容情感结合后的感慨,更有受到教师引导而产生共鸣的学生感情,如此一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大幅度的提升,不会因传统教学带来的枯燥感而失去学习的乐趣。
(二) 形象性
形象性是指语文的情感教育有着扩宽学生形象思维的作用,通过形象思维来分析解决一些学习问题。这里的形象性具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语文课堂教学始终活跃着课文的形象,二是指教师通过课堂的引导和讲解来为学生在脑海里塑造出一个个形象,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课本知识。这些形象会在学生脑海中不断生成与变化,逐步培养学生用形象思维理解内容的能力。根据实践效果来看,应用较为广泛的画图、多媒体、话剧等教学模式效果显著,辅以教师的言语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联想能力,让课本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形象,这样的成果比直白的教学内容丰富真实的多,有力的促进学生切身体会到内容的真情实感。
(三) 审美性
审美性也是语文教学中独有的特征之一,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观念,因为小学阶段是人刚刚开始接触各种事物好坏的时候,这个阶段的语文情感教学会为之后的学习成长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样这一阶段学生对于美的认知也会影响到其以后的生活学习。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目标是使语文教学摆脱之前僵化枯燥的限制,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美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力。如感受文化内涵丰富发教材,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散文小说的意境之美,感受图片、板书的色彩结构之美等;第二是培养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力。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素材本身的审美部分,引导学生理解素材中的自然美、艺术美及社会美,让学生领悟美的不同风格;第三是培养学生对于美的创造力。这是对于审美性学习的最高境界,是美育目标的最高阶段,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如让学生在课后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整理成文字语言,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为今后文明的言谈举止和生活方式打好基础。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一) 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增加多媒体教学元素,给学生以直观的体验
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在语文情感教学中,我们可以增加多媒体元素,给学生创设情境,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图片、声音、视频,通过这些多媒体设备,使静止的书页转化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情境。语文教育就是需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因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创设情景,可以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可以说是“触景生情”。例如:教师在讲授《开国大典》时,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采用多媒体,将开过大典的情景再现,让学生对开国大典的盛况亲身体会,在看过这样的盛况之后,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会身临其境,爱国情感被完全激发。又如在教学《草原》课文时,我们可以预先收集大草原的美景素材,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视频。这些素材最好是选取一些获奖作品,本身也充满着自身的情感。通过向学生播放这些素材,可以让学生对草原有直观的体验,对草原乃至大自然产生情感,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作者的感情很容易产生共鸣。
(二) 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促进其情感发展
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学生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情感的发展。为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促进他们的情感体验向高水平发展。如:组织好语文教学中的讨论,并及时提出一些“点”题性问题,帮助学生把认识深化一步;结合教材内容,讲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使学生感到亲切,便于学习;提供教材中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物,把抽象的道德标准具体化,使学生从中获得深刻的印象和正确的认识。
(三) 注重教师的情感引导,并适当移情入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处处都是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应当把课堂上的情感教育延伸到生活中去。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对语言文字有一种超乎平常的敏感和热情,在备课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应当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思想,积极地把自己在备课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同学生一块分享,并且积极地把这种情感体验联系到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李春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10(4).
[2]査雪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1(21).
[3]王丽萍.让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升华[J].魅力中国,2008(16).
作者简介:
周杨梅,贵州省贵阳市,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