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消费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已证实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龄、吸烟、家族遗传等为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发中风病,Brattstrom 等[1]认为血浆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缺血性中风病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病基本病理因素是风、火、痰、气、虚、瘀六方面,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瘀痹阻,上犯于脑。其病证主要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喎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喎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其病因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以内伤积损为主,在外部因素的诱发下,如情绪激动、嗜烟、劳逸失常、饮食不节、气温骤变等因素,最终导致阴阳气血逆乱、上冲犯脑而发病。中医学遵循辨证论治,为明确Hcy 与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型的关系,现分析16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结果如下。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持续数小时以上的症状和体征; 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3]。①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②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③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及先兆症状。④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中医辨证分型: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共分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痰湿蒙神证7个证型。
1.3 一般资料 入选2015年8月—2017年7月入住我院脑病科,并按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中风病急性(发病2周内)脑梗死病人。排除标准:入院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引起脑梗死者;短暂脑缺血发作;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卒中病人;癫痫及神经痛正在服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及免疫系统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病人。共入选168例,各组在年龄、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各个证型间一般资料比较情况
1.4 观察指标 所有病人检测血清Hcy值。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U680)公司提供的全自动分析仪,以酶循环法法测定血浆Hcy水平,每日进行一次质控实验。采血前嘱病人避免高蛋白饮食,血清Hcy 正常值设为(5~15)μmol/L。
2.1 缺血性中风病病人辨证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缺血性中风病各证型间血清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证病人Hcy 水平较其他证型病人明显增高,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证间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s) μmol/L
2.2 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程度之间的关系 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程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程度的关系 例
我国是脑卒中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目前卒中病人约700万,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200万左右[5-6],而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70%[7],70%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工作和生活,死亡率高达30%。北京地区心血管病人群监测(MONICA)研究显示[8]: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每年以8.7%的速度增长,卒中可以短时间内使病人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卒中发病率还在不断攀升[9]。西医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脑梗死与血浆Hcy呈正相关,约半数的脑梗死伴有高Hcy[10-11]。同型半胱氨酸来自食物中的蛋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中间产物,主要是由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及肾功能不全导致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缺乏,使各种蛋氨酸代谢酶活性降低,引起Hcy在体内堆积[12]。有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以及影响脂质代谢及体内的转甲基反应[13-16]。目前认为同型半胱氨酸的致病机制主要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一氧化氮(NO)代谢障碍,导致大动脉僵硬度增加,促进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与脏腑功能、正气、气血等有关,脏腑与心、肝、脾胃、肾等有关,其病理产物主要是痰、瘀,而痰瘀互结可导致体内Hcy 蓄积[17],引起高Hcy 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气血运行障碍,血瘀加重,气血津液输布失常。津液凝聚成痰,痰湿不化,湿浊中阻则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输布异常,则气血生化乏源,机体及清窍失养,遂发生中风。本课题主要研究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型与Hcy 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入组病人168例,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各中医证型血清Hcy水平均增高,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中风病各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6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中医证型主要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阴虚风动型; 各证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均增高,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证病人的Hcy明显高于其他证型,临床需要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