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怡
摘 要: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快速生活节奏,使人们的语言交流变得更加鲜明,表现出直截了当、简明扼要的特征。受众的欣赏习惯和观看标准不断提高,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具有良好的记者素质和较为丰富的采访报道经验,使其成为一名记者型主持人。
关键词:记者型主持人;职业敏感;社会责任感
记者型主持人的素质集中体现在对新闻内容的驾驭能力、表达能力和较为丰富的采访报道经验,这些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必备的基础,也是新闻节目发展趋势对主持人的要求。目前很多电视主持人自己就是新闻业的代表,他们就是一个栏目的品牌。他们既在充当记者,调查采访事件的全过程,又在充当主持人,掌控节目的大局。作为记者型主持人不仅要有主持技巧,而且需要不断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修养。这样才能使主持人立于不败之地,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来阐述记者型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一、采访前做好周密的布置是主持人节目创作流程必需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记者型主持人的好习惯。
为了采访的顺利进行,主持人要事先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有足够的了解,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当然还包括编导的沟通,跟摄像的沟通,跟录音的沟通等等。要多角度分析采访对象,全方位透视新闻事件,做到心中有底,有备而去。比如:在涉及某些专业领域的采访,经常会碰到一些平常不会接触到专业性词汇,那么就需要通过查词典、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解。这样才能以最佳的状态出现在银幕上。
二、记者型主持人一定要亲临新闻现场,要善于发现、分析问题。
主持人到了现场,一定要争取见到所报道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了解事件的真相,用客观事实说话,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做到有大事发生的时候未,“我”就在现场,“我”是整个事件的目睹者。主持人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学会倾听,必须尊重采访对象。主持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要同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人物打交道。他们的地位不同,表达能力不同。但是,主持人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采访对象,都必须尊重对方,平等待人;否则,将阻碍双方真挚的思想交流。必须用心倾听,边听边思考,使自己处于兴奋状态。记者型主持人要善于分析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确定报道思路,观众才能更加清楚,明了地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
三、要设置悬念,合理分析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悬念构成了节目的关键点,随着悬念的出现、发展和结束,节目也完成了自身的起起落落。悬念设置的根本出发点是把握好观众的心理,让观众和主持人同时面对一个问题。主持人必须不停地代表观众席提出问题,不断地寻找答案并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主持人要学会揣摩观众的心理,例如,观众在什么时候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会对什么问题提出质疑等。做一名合格的记者型主持人首先应学会当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好记者,而好记者的最重要的大前提,就是要端正自己的采访态度——诚实,倾听。
四、记者型主持人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
主持人应力求自己所说语言中的字词语句通顺流畅,句意表达完整优美,用词造句准确生动。一是要善于学习、勤加积累。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观众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更好地反映事件、体现观点,已成为新闻采编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要熟悉情况、掌握全局。熟悉情况是起草文稿的前提和基础。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新闻材料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全面性。作为文字起草人员,需要对新闻事件有一个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样在起草文稿的过程中才有精品意识贯穿到每一次文稿编写过程中,坚决克服只 “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对每一篇文章都深入研究,仔细琢磨,认真检查。
五、记者型主持人必须具备较强的采编能力
做一名记者型主持人,要学会采、编、播。而学会独立完成一项项工作就是一个积少成多、由浅至深的过程。而且会发现,随着对这些东西的逐渐了解和深入,你对新闻的把握,对现场的主持和采访会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不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地背诵或播新闻,而是在说新闻,开始学会用自己的语言与观众直接交流。观众也能在记者的引导下,深入了解报道的内容,把握事件的信息,并产生自己的思考。它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朋友般的亲切感、信赖感和亲和力。
六、合格的记者型主持人需要社会责任感
社会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其中有许多社会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如何准确地认识这些问题和现象,如何透过表面现象去探寻事实的真相是新闻调查人一直在思考的。发自内心地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和行动上的执著:什么是真相?真相是“正在或一直被遮蔽的事实”,探寻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被遮蔽的真相是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是需要有激情的。没有责任感的人往往会被表象所蒙蔽,只能蜻蜓点水,触及皮毛。只有那些真正有激情有责任感的人才会不断质疑,直到探寻到事实的真相。所以说社会责任感对一名记者型主持人来说至关重要。
七、记者型主持人必须具备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新闻主持人“重、苦、杂、难”的特点十分突出,天天不断线,常年如一日。没有甘于吃苦、不懂牺牲的境界,就难以安心安身安业。因此,要把“奉献精神”当作 一种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事业服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无私奉献编织出事业的美丽蓝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电视新闻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制作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记者型主持人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主持人,他不是话筒架势或播音员式的主持人。不再是出镜前背稿子、提问,而是直接参与新闻报道,对整个新闻报道的完成走着主导作用。作为主持人,他是整个节目的策划、组织、传达者。他要把媒体的报道意图通过自己对节目的准确率把握表达出来,沟通媒体与观众的关系,实现人性化的传播。他们接近了新闻采访报道和观众席的距离,适应了电视节目的多样化需要,为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电视新闻的发展开拓一片全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