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燕
摘要:新课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孤立的,为了弥补这一缺失,复习课就需要高屋建瓴,抓点串线,铺面织网。在近期的教學中,我觉得“三史法”遵循认知规律,彰显学科教育的功能,在复习课中可尝试一二。
关键词:三史法;史实;史识;史感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90-2
究竟何为“三史法”呢?简单来讲,就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经历的“史实”、“史识”、“史感”三阶段。第一阶段:“史实”,掌握基础知识,这是获得“史识”“史感”的基础,也是高三一轮复习的重点,更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源泉。这个阶段主要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第二阶段:“史识”,形成历史意识,培养历史学科基本思维方法,如比较、归纳、评价能力。第三阶段:“史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感悟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史法”的三阶段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遵循规律,在新课和复习课中都可加以运用。下面笔者就“三史法”在复习课中的运用谈谈看法。
一、构体系,明史实
一般而言,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困难就是史实的记忆。经常有学生向我抱怨:老师,历史事件我就是记不住啊,基本的历史概念还是容易混淆等等。但史实又是获得能力和情感的基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虽然试题中出现的材料在教材之外,但内容却以教材主干知识为中心,如今年高考材料题中考查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顾炎武思想的核心等,这些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怎么解决这对矛盾呢?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学习方法,用蛮力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巧干加用心。学生如果死记硬背零碎的知识点,当然会感觉很繁琐,毫无头绪,巧记历史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记忆时进行压缩,然后扩展,关键是还是做到点线面结合。首先根据高考纲要把考点细化,主要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熟悉每课教材的知识点,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成就、影响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抓点串线,做到主干分明而后点线清晰,把第一次工业革命放到整个单元看,它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可以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作为主线,把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等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加深对他们的理解。最后,专题复习中还要注重“线”和“面”之间的联系,这样复习才能构建立体网络,知识整合时应立足于大专题,做到强干,放眼小专题,做到粗枝,细化常考点,做到繁叶,如以思想解放这一主题为例可这样构建:
实践证明,教师在复习中只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才能更容易从宏观上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记忆史实。
二、设情境,达共识
“史识”的达成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发现现在考试的要求不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呈现,越来越多的试题都是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来创设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的能力,归纳、比较、综合等能力,而具体、形象、针对性强、有趣且有意义的情境设计,是帮助学生学习提升历史认识的桥梁和舞台。历史情境包括材料情境、问题情境、虚拟场景、直观场景等。根据教学实际,我们的探索更侧重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实践中,我们采取了这样一些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运用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手段和文献史料创设情境,如下面一个例子(节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美国与苏联出现了什么问题。
通过漫画形象生动的展示历史事件,既能激趣,又能激思,快速把学生带入到历史情境中,此外从审美的视角对历史事实,文化艺术作品进行鉴别、比较,利用不同人物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创设问题情境,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创设情境等等。总之,只有科学的设置问题情境,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思维状态,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拓资源,激史感
伴随着课改的推进和深入,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教学目标中新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人格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所认为的史感包括历史时空感、历史敬畏感、历史眷恋感和历史使命感等,学生通过系统的历史学习和复习,感受历史,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史感”更多的是体现出史学的功能,从历史中认识现实,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历史的成败得失,纵横比较中,获得历史的启迪,以此指导生活,引领人生。那么在复习课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感”呢?我觉得应该不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展书本知识,选择合适的素材和创设开放性问题,采取小组讨论或辩论的形式等激发学生的史感。课程资源的获得由多种渠道,课外资源如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如复习到经济全球化专题时,可选择现今的经济热点材料和经济现象对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产生认识;又如在复习中我经常让学生说说历史上的今天,把现实和历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历史时代感。课本资源中也有很好的问题设计,如必修二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后学习延伸中有这样的问题: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通过这些探索,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认识。这类问题都是一些开放性试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均无不可。当然由于难度较大,我一般采取学生合作,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教学实际来看,“拓展延伸”的开放性问题设计,是培养“史感”的好方法。
“三史法”的三个步骤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史实”是前提、基础,主要是掌握记忆的方法,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复习时要求准确全面。“史识”是核心、关键,要善于联系比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史感”是历史学习、复习的终极目的,是逐渐形成的过程,突出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史实”、“史识”、“史感”的三个步骤正好与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相吻合,因此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要遵循“史实”“史识”“史感”三个发展阶段并有机统一起来,冲破复习课枯燥无味的樊篱,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