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学芳
摘要:当前诗词热这一中国文化浪潮已经兴起,小学音乐教材的古诗比例也明显增加。古诗与音乐的特点有很多共通之处,在小学音乐课堂搭建学习古诗的平台,做到诗乐合一,既可以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又可以丰富学生音乐学习的内容,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这是小学音乐教师值得尝试的一种教学实践。
关键词:古诗;吟唱;演绎;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52-1
诗与歌原为一体,古人的诗词吟唱表演性强,有乐谱可依,是古典诗词音乐美的升华。因此,把古诗词与小学音乐课堂融合是极为自然和恰当的。古诗词文化可以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音乐更可以让古诗绽放艺术的光彩。在学习和传承我国的古典文化的同时,丰富学生音乐学习的内容,同时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趣读古诗,训练学生音乐节奏韵律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把握句中的停顿。适当将学生熟知的古诗引入音乐课堂,学生的音乐节奏训练就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例如三年级音乐教材中,诵读乐府诗歌《长歌行》,先让学生诵读全诗,然后取最后两句练习:4/4
通过不同节奏的朗读,学生能很清楚地感受到不同休止符和速度带给自己不同的情绪体验,理解诗人对大好时光的感慨和珍惜。
二、吟唱古诗,加深学生音乐情感体验
荀子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意为音乐生于人心,感人的力量最深,改变人的情感也最快。诗词吟唱,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诗词音乐性的进一步升华。在熟练诵读之后,古人又通过吟唱的方式,进一步入诗境、会诗情、品诗味。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师亦可带学生进入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
1.诗画入情境。
我国古诗词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一首好的诗词,总能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巧妙地通过吟诵古诗创设的情境,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歌曲《送别》时,以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开场,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放映,加上学生深情的吟诵,学生一下子仿佛置身于一千多年前的黄鹤楼下,诗人李白与故友孟浩然挥手告别,最后船帆消失在水天之间的情境之中。这一环节的创设,为学生学唱歌曲《送别》做好了情绪上的铺垫,更容易把握歌曲的情感。在最后的拓展环节,我又加入了歌曲《但愿人长久》的欣赏,将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这首词合情合理的介绍给学生。内容不仅符合课堂的主题,给离别的人们送去美好的祝愿,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古诗新唱优美的音乐意境,学生自然而然地跟着唱起来,并陶醉其中。
2.吟唱抒诗意。
近年来,小学音乐教材中也陆续加入了古诗词歌曲的教学,例如四年级古诗歌曲《江南好》的教学,我先让学生了解“忆江南”是一个词牌名,也叫做“望江南”。懂得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词原来可以配上曲谱吟唱的。然后让学生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诵读诗词,再学着古人进行吟唱,出示吟唱谱:2/4
学生尝试吟唱过后,老师对诗人白居易为什么这么留恋江南进行深入分析,让同学们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回到洛阳12年后依然对江南魂牵梦绕,他67岁时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知道了词的背景内容后,再来学唱歌曲《江南好》,学生就更能深情款款,情真意切地演唱了。
三、演绎古诗,激发学生音乐创作潜能
学生的创作潜能是无穷的,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演绎。
例如三年级歌曲《游子吟》,这是唐朝诗人孟郊写的一首关于母爱的颂歌。描绘的是母子离别时的情景,全诗的核心句子就是“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表现了儿女们对父母的深情厚意。学生学会演唱后,为了能更生动地表现歌曲意境,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小组,放手让学生合作演绎歌曲。我进行巡回指导,发现学生各显身手,创意无限。分组展示的时候呈现了丰富精彩的节目,一组学生在“编剧、导演、演员”的共同努力下,以小品的形式再现了古时老母亲和儿子分别时谆谆教诲和密密缝衣的情景;一组用优美的舞蹈动作演绎了母子离别;一组用打击乐为歌曲配上了符合意境的伴奏节奏;另一组则是将歌曲又进行了二度创作,改编成了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歌谱如下: 3/4
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新歌《游子吟》,真是意猶未尽,兴奋不已。
古诗词融入音乐课堂,创设诗乐合一的音乐意境,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挖掘了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了学生理解感悟和创造古诗词音乐美的能力,使音乐课堂充满活力,使古诗词文化得到传承并焕发光彩。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让一首首好诗好词成为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流进学生心田,这将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