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骏
【摘 要】化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注重探究不同物质间的本质规律,通过变化、反应等来揭示不同结构物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实验就是化学中常见的研究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些学生并不能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原因就在于学生并没有构建化学实验思维,不同学生的化学实验思维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本文将对此作出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思维水平;差异
【中图分类号】O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103-01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因素,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等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建立科学的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是帮助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对此初中化学教师要认真的研究学生化学实验思维水平差异的相关问题,找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化学思维模式。
1 学生化学实验思维的外显特征
思维的差异化是客观存在于不同个体之间的,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去研究实验思维的差异性。学生的思维是抽象的,教师无法直接去了解学生化学实验思维的差异性,为此需要通过思维的外显特征来间接地了解与分析,具体来说可以结合以下几个因素来进行科学评估。
1.1 发现问题与搜集信息的能力
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化学反应,尽管我们并不能全面的了解各类化学反应的原理与规律,可是只要拥有发现问题的思维,就可以为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奠定扎实的基础,确保学生在兴趣中完成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仅有少部分的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并主动的搜集资料来解决问题,具备发现问题与搜集信息能力的学生化学实验思维能力要强于一般学生。为此教师可以把发现问题与搜集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化学实验思维差异性的区分标准之一。
1.2 有效的信息篩选能力
为了解决某一个化学问题,学生需要构建大量的研究信息,从研究信息内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比如,在解决如何借助现有试剂鉴别无色的稀盐酸和碳酸钠时,教师向学生提供PH试纸、金属、苏丹红、高锰酸钾、酸碱指示剂等各类鉴别物体,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从各类鉴别物质中选择出具备检测功能的方法,如测pH值法、滴加酸碱指示剂法、加较活泼金属、不溶性金属氧化物、不溶性碱、碳酸盐、酸溶液等。在信息筛选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可以迅速的做出判断并最终试验成功,而有些同学选择较慢,犹豫不决,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
2 化学实验思维水平的评价策略
在实际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整体表现做出多种评价,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在评价中发现学生的差异性,并有效的开展教学,帮助化学实验思维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取得进步。从对学生思维能力鉴定的角度来看,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按照标准参考策略模式运行,具体的参考标准模式分为:
优秀等级:能够快速而准确的完成实验,在实验中可以主动的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有效地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方案具有创造性,并主动地对实验进行反思,提出进一步改进实验的方法和策略。
良好等级:基本可以独立完成实验,对实验中的单一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借助模仿的方法完成实验,在实验完成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反思。
一般等级:在他人的帮助之下,基本可以完成实验,且实验结果较为准确,在实验中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完全借助与模仿的方式完成实验,不能对实验进行有效的反思,也不能发现实验中存在的多种问题。
3 学生认知与实验思维同步发展
3.1 认知需要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内驱力
在化学实验中,只有学生对实验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确保个体在实验中的积极性。教师要主动的了解学生,寻找学生化学实验思维能力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差异性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认知需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把认知需要转变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内驱力。
3.2 认知策略是实验思维的工具
学生在化学实验时需要反复的运用认知策略,从而构建合理的实验思维,达到最终完成实验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认知策略成为了学生实验思维的工具,在实验中需要遵循联想——试错——调整——再试错——完成实验的步骤,来不断的提高个体的实验思维水平。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将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为此,在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差异性,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化学实验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