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排丽扎提·莫合买提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教学工作必须走出以往的误区,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高中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借助网络学习新知识。以往高中教学由于高考压力较大,使得教师经常忽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少。为了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有效,完成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该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授课,凸显素质教育的优势。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性;实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O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063-01
近年来,高中课程教学有了全面的革新,课程内容逐渐完善,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与一般的学科不同,它以学生动手和操作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理论教学也是为了实践做指导。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全面创新,注重对学生兴趣、情感以及意志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
1 有效把握好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参考,它是教育专家长期研究后编写的课程,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特点相一致。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教学不能偏离课本,而要深入研究课程重点,掌握好教学的规律,并根据当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实施授课。
首先,教师要准确掌握课程内容,多读几次书本,掌握每节课、每个单元的精髓,并将它们形成一个体系,组织好教学的語言。其次,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坚持因材施教,从而更好地完善教案内容,组织好课堂活动,使教学与学生的实际保持一致。最后,教师要理解和扩充教学,将有用的、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带入讲解,深入挖掘教学重点与难点,进一步理解课程最难的部分,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衡量教学有效与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看学生在学习上有没有进步。当然,这种进步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还要看学生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动手能力如何,能不能自主地应用计算机软件。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做一个详细的了解,明确他们的基础、对计算机的熟识程度以及学习能力。然后再根据实际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走出“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
3 积极挖掘更多教学资源
《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对“课程总目标”、“有效教学”理想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叶圣陶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冲破课内约束,向社会延伸,将生活引入课堂,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升课程品质。如,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创作,制作班级网页、用电脑编辑班报、写博客、用“画笔、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美术创作等等。“课内外结合,拓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时空”成了延伸教育教学的必要途径。如此,“下课”将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是课堂实效展现的端倪。
4 完成教学后积极反思
教学反思是回顾课程、总结课程,并提出改进方法的一种积极方式。没有反思的学习是盲目的,不再反思后进行改革创新,教学的局限性也依旧存在。因此,教师与学生在完成课上的学习任务后,都要对教学情况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教”与“学”还不够完善的地方。
第一,教师要分析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到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询问学生,并与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他们没有掌握的内容是什么,再根据学生的诉求更新教学方法。
第二,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主动创设开放的时空,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理解不够深入,教学中往往又陷入另一种误区,即学习方式运用简单化,有名无实。我们认为;学习应先自主而合作;教学内容重难点、学生的学习困难、有争议的内容适合交流、合作学习,并借助合作的方法让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科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学科起步较晚,使得信息技术的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且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进一步推动教学有效性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