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在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在充分把握雷锋精神内涵基础上,把雷锋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结合,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扎实的课程社会实践,能充分实现雷锋精神导航、对标的教学价值,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雷锋精神 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湖南省教育工委立项“基于学习动因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湘教工委通[2011]48号)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059-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大困难是怎样通过行之有效的载体内容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大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性与自觉性。把雷锋精神全方位融入进思想政治教学中,是增强教学吸引力,不仅是弘扬“雷锋精神”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的有效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雷锋精神及其内涵
雷锋是生在旧社会、长在新社会的孤儿,新中国的成立后他翻身得解放。在新社会里,他不再感到“孤独”,他深深认识到这是中国共产党从苦难深渊拯救了自己,是社会主义给予自已一切的幸福、温暖。为此,他立志要为党、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积极奉献,直至献出宝贵生命。在雷锋身上,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思一虑,均表现出的是一个革命战士、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的精神。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结合,有着永恒的生命力,是亿万中国人民学习的价值典范。
雷锋精神内涵丰富深刻,是对雷锋的道德观念、先进思想、崇高品质的高度概括与深刻总结:一是体现雷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这是与他的身世经历密切相关。雷锋曾说过,“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过去家破人亡、受苦受难的日子,就感到党的恩情永远报答不完。”这是发自他灵魂的肺腑之言、“饮水思源”之语,因此他要“对党对人忠诚老实,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二是体现雷锋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高尚品格,也为“傻子”精神。在雷锋的日记里处处体现他助人为乐、为他人服务的举动,为村社拾肥、为室友缝补、为同事修车、为困难群众寄钱捐物等等。在雷锋工作之余的时间里,他把为别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视为“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三是体现雷锋敬业奉献、刻苦钻研的高尚情操。雷锋发扬“钉子”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说 “我时刻牢记着马克思的教导: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1]四是体现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他发扬“螺丝钉”韧劲、挤劲,学习上始终坚持并持之以恒,成为学习标兵;工作上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成为各项工作的红旗手。五是体现雷锋艰苦风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旧社会的痛苦生活让雷锋深感新生活的来之不易,他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时时注意节约”,注重艰苦奋斗,为国家节约财产,为帮助他人而简朴自己的生活。
二、新时代条件下雷锋精神的教育教学价值
从上世纪50年代发出 “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以来,时至今日已过去半个多世纪,雷锋精神并没有因为时代条件、社会环境变化而“消失不见”,相反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雷锋精神内涵越更凸显其重要性。人民更加清醒认识到,要实现宏伟的目标需要价值指导引领,需要精神凝心聚力,雷锋精神就是担负这一功能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担负起传播、弘扬具有永恒价值的“雷锋精神”重任,把学生塑造成、培养成“雷锋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1.“雷锋精神”的鲜明导航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教育大学生深刻认清“为了谁”、“如何为”以及“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这样的人”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成长成才,更加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雷锋的成长、发展历程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雷锋的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精神,为我们青年学生指明了发展方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名利观、得失观,要像雷锋那样,把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推进者。
2.“雷锋精神”的强烈对标性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在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变化,各国文化思潮交汇对撞加剧,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会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大学校园出现了学习懈怠化、功利化不良现象,大学生中出现重技术轻思想、重物质轻精神倾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力学习雷锋精神,要旗帜鲜明地以弘扬“雷锋精神”为武器进行反击,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对标雷锋,以雷锋为参照来明辨是非,弘扬真善美,打击假丑恶,锻造良好清纯的人格品质。
3.“雷锋精神”的彻底实践性
雷锋精神是雷锋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以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来阐释形成的,他的实践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彻底的实践性是其精神内涵的根本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大原则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仅仅只停留在课堂上、书本上、嘴巴上、笔头上,而不付诸社会实践,这样的学习根本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引导青年学生对照自己,把自己摆进去,充分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生活实际,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要大胆进行大量社会实践,讓社会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做到“内化为心,外化为行”。
三、雷锋精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运用
把雷锋精神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雷锋事迹、雷锋思想品格教育学生,充分发挥雷锋的道德示范、思想引领作用,需要在深刻把握雷锋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扎实的课程社会实践来实现,坚决摒弃那种不假思索、不经探究的“拿来主义”做法。
1.做好系统的课程设计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多门课程的统称,具体不同的课程由于内容、侧重点不同,与雷锋精神的结合也有所不同。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是对大学生开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课程教学目的,这门课程的主要章节内容和雷锋精神内涵的契合度相当高。首先,要系统梳理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点,严格筛选出与雷锋精神能契合的内容。其次,把雷锋典型事迹配套雷锋精神内涵进行加工编写成教学案例,案例编写勿求多但求精。再次,设计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的课程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项
(下转第61页)
(上接第59页)
目,活动项目的设置要符合实际教学需要、学生需要、社会需要。最后,把融入雷锋精神的章节内容、设置的实践环节在课程标准里固定下来,形成课程教学的基本文件。
2.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宣传、弘扬雷锋精神的主渠道,学生能不能把雷锋精神视为自己思想道德必备内容,真正做到“内化为心”,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一定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充分运用讨论、对比、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广泛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当前存在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只有通过热烈而深入的课程争鸣,学生思想才得以触动、得以洗礼、得以深化,雷锋精神的魅力、价值、作用才得以凸显。马克思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2]要让学生以雷锋精神进行武装自己,把这种精神变为一种力量,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走做雷锋式的路,像雷锋那样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服务,就得依靠开展大量而深刻的课堂思想“斗争”来实现。
3.组织扎实的课程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雷锋精神是雷锋用生命来诠释他的道德观念,先进思想和高尚品质,其最大的特质就是实践性,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育目的一样,就是要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牢固不牢固,思考得深刻不深刻,要通过多次参加课程实施的社会实践,学生的思想动态、精神面貌、行为特点将毫不掩饰地呈现在社会之中、人民眼前,让社会来评判,人民来检验。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把自己放置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的真切感受,才能从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角度思考和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真正实现“外化于行”。
党的十九大指明了中国开启新征程的方向,明确了國家发展的目标,这对高校进行青年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说,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把雷锋精神全面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在教学载体还是教学方法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创新,这是我们经过多次教学考核与学生测评得出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雷锋全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2.3.
[2]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214.
作者简介:
谭必翰(197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8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