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鑫钰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大主要环境,这二者对幼儿的成长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开展有效、有益、有趣的家园共育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成功的幼儿教育,尤其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朝着共同的目标,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家园共育。
【关键词】家庭 幼儿园 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004-02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共育,极大程度地拓展了幼儿教育的空间范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丰富的成长体验。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家长建立家园共育理念,丰富家园共育的途径和实施办法,建立家园共育的长效机制,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家园共育的作用
1.家园共育,促进了教育质量提高
在通常情况下,教育行为的实施往往被限定在“幼儿园”或“家庭”的特定空间中,这种教育行为从本质上往往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而通过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各种社会背景、拥有各种社会资源的家长,无疑可以为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活动方式和教育方案。
2.家园共育,丰富了幼儿的成长体验
无论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多么先进、家庭的教育方案多么丰富,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独自提供的成长体验毕竟都是有限的。因此,有效地发掘家长群体中所具有的潜在的教育資源,通过家园共育,用科学的实施方法加以组织,提供给其他孩子。这样,帮助孩子们拓宽了视野,大大地丰富儿童成长体验。
3.家园共育,搭建了家长互动平台
目前,在家长极端重视子女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实情况下,却常常存在着缺乏针对性的、盲目的、甚至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因此,通过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家长们构建一个关于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交流平台,帮助部分家长放弃不合适甚至是错误的教育方式,进而在专业人士的有效指导下,对孩子采取较为科学的教育方式,施加良性的教育影响,避免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困扰。
二、如何进行家园共育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获取家长的信任
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家长的水平明显提高;另外,由于独生子女普遍,家长们对幼儿的期望值也明显提高,他们对自己孩子所就读的幼儿园的活动环境,特别是对孩子的老师的素质要求几乎提高到一个完美无缺的理想高度。注重教师是否有良好的师德,扎实的专业技能,对孩子能否细心、耐心、关心……,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全面的素质。
首先,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缺点,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她会精心地安排幼儿一日的生活和学习,对幼儿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不同的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师在家长面前树立的爱生、敬业的形象会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的老师产生信任感。而教师一旦取得家长的信任,就等于在家长工作中获得了一张通行证,这样,教师与家长就可以在家园同步教育这一轨道上携手前进了。
2.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近年来,我园在家园共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园活动,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从而大大拓宽了教育空间,充分利用了各种教育资源,使家庭成为幼儿园的第二课堂,家长成为幼儿园的编外教师,使幼儿园教育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3.注重家园的互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了家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保证家园教育内容的衔接与互补,促进家园教育方法的协调性,注重家园互动,实现家园共育,是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本途径。由于各家长的观念,素质不同,对孩子的教育也就各不相同,甚至有时会出现有悖于幼儿发展规律,与教师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及方法,要使家长与教师、幼儿园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家园互动就显得极为重要。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8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