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精进 创新致远
——深改五周年浙江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2018-09-04 10:03孙娜
浙江经济 2018年15期
关键词:试验区浙江试点

□ 孙娜

2018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五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五年来,浙江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高举改革大旗,坚决落实中央各项改革部署,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狠抓改革落实。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目前全省经济体制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基本推出,经济体制改革主体框架基本建立。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为“两个高水平”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国家战略举措落地生根,充分释放先行先试效应

(一)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分别获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复实施。围绕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成功复制前两批自贸区118项改革经验,出台288项支持政策,建立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管理、跨港区供应、业务操作规范等制度。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空港分区获国务院批复,成功召开首届世界油商大会。宁波舟山港和其他沿海港以及义乌国际陆港完成资产整合,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的港口,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经验获交通运输部发文推广。

(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五年任务全面完成

根据国家批复的温州金改总体方案,先后推出温州金改“12条”、新金改“12条”。在实体经济去泡沫、民间金融规范化、金融服务创新化、金融体系正规化、金融监管法制化等方面落实实质性举措。实现了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民间融资管理条例、首创设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建立“温州指数”、首批设立民营银行试点、首创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设立首个地方金融管理局等16个“全国率先”,其中9项成果全国或全省复制,为全国金融改革作出大量创新探索。

(三)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向纵深推进

编制实施《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实施计划(2017-2020)》和贯彻落实八部委文件精神深化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作。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大通关改革、跨境结算便利化、国际贸易综合服务等方面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陆港物流通道,启动“一带一路”捷克站建设,“义新欧”中欧班列已辐射34个国家,成为全国运行线路最多、市场化程度最高、运行效率领先的中欧班列。每年举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与中国(义乌)世界电子商务大会,发布义乌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项创新举措落地

研究制定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创新活力之城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城东智造大走廊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之江实验室、阿里巴巴达摩研究院相继挂牌成立,西湖大学申办报告提交教育部审批,网络信息国家实验室建设方案上报科技部,阿里巴巴入选首批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首个海外eWTP试验区全面启用。杭州经开区、浙江大学、万向集团列入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名单,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数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五)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进入新阶段

2013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2017年2月,在总结第一阶段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发展改革方案》,推动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进入新阶段。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在投资项目审批、农村三权、城乡建设用地、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推出多项率先改革举措,梳理形成多条示范点建设经验成果篇和创新案例。中央和省委领导多次肯定嘉善改革成果。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三天报道《嘉善县域科学发展启示录》,引起强烈反响。

除此之外,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21个党中央、国务院批复试点以及101个国家有关部委批复试点正在积极推进。

特色改革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提供浙江方案

(一)“最多跑一次”书写简政放权新篇章

改革实施以来,全面梳理和规范各类办事事项,完成行政审批流程改造,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证通办”。全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一般项目图审时间从55天压缩到15天以内。推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改革,将环评、能评纳入区域统一办理事项范围。实施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标准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上线应用。发布省级公共数据共享清单。全省“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87.9%,办事群众满意率达到94.7%。公布实施全国相关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最多跑一次”改革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获中央深改组点赞。

(二)特色小镇成为浙江金名片

改革实施以来,加快明确特色小镇创建内涵、主导产业、功能定位等。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鼓励各类资金投入到小镇建设。采取宽进严定、动态培育、实绩摘牌的“创建制”。形成特色小镇建设标准规范,出台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省级特色小镇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等,制定全国首个特色小镇验收命名办法,发布全国首个特色小镇评定地方标准。全省已形成64个省级培育小镇、106个省级创建小镇、2个省级特色小镇的梯度建设格局。累计完成投资超千亿元,集聚上万人创业“新四军”和一大批国省千人才、国省级大师。中央领导高度肯定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成绩,四部委联合发文推广浙江特色小镇的内涵实质、建设理念和运行机制。

(三)“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改革实施以来,重点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机制、“腾笼换鸟”激励倒逼机制等方面实现探索创新。建立分类分档、公开排序、动态管理的综合评价机制,差别化的电价、用水、排污、能耗和税收机制,低效企业淘汰退出机制、严格的新增项目准入机制、新增用地弹性出让制度以及“空间换地”体制机制。截至2017年底,全省实现用地5亩以上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全覆盖”。2018年1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亩均论英雄”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现代化经济体系根基更加坚实

(一)新旧动能转换机制加快形成

以市场化法治化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制定《关于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的若干意见》,全面取消省级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良贷款率持续“双下降”。完善浙商回归工作机制,建设省级浙商总部基地。建立健全“四换三名”体制机制。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和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和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科技大市场建设试点,成为首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示范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成果显著,编发“浙江标准”体系建设规划,成立金砖国家标准化研究中心。

(二)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

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挂牌成立,杭温铁路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成果。实施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计划,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加快推进,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继续深化,湖州、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全国首批试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德清县敲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义乌市发放全国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第一单,开展全国首批国有土地二级市场试点。推动水、气价格阶梯制度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对法人和其他组织全覆盖。

(三)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创新力度加大

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省级综合改革试点,省级空间规划试点以及三批小城市培育试点。编制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建立区域重大改革统筹推进、高能级平台统一规划建设、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新机制。农村“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进入新阶段。全面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持续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完成。

(四)开放型经济体制创新取得新突破。出台《浙江省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行动计划》、《关于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金甬铁路、舟山绿色石化、波音飞机、中澳现代产业园开工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挂牌,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获省政府批复。编制实施《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印发实施《浙江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与兄弟省市联动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小洋山港区浙沪开发合作,实施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嘉兴市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经济体制改革红利加快释放,改革经验正在形成

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全省改革红利加快释放,为浙江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和制度保障。总结起来,改革成效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打造改革创新的新样板。大手笔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温州金融改革、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形成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浙江样板”。截至2017年底,全省省级及以上重大改革试点共164项,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有30项,在全省复制推广的有62项。二是构筑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无论是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改革试点、产业结构调整改革试点,还是立足全局谋划推进新的国家战略举措,都紧盯转型升级组合拳,从制度上保证将“组合拳”进行到底。全省营商环境全面改善,企业负担明显下降,新经济成为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2017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占全省GDP的9.4%。三是激发市场经济的新活力。把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当头炮”,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17年浙江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为1049户,居全国首位,相当于10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个在创业。四是增强公众的新获得感。注重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出了一批民生“含金量”高的重点改革,包括“最多跑一次”民生事项改革、农村三权改革、小城市培育试点等,改革底色更加温暖。回顾浙江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历程,最基本的经验有五个。

始终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争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是浙江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遵循。浙江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和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时刻不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历史使命。省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上来,统筹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的改革任务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的改革部署,深入实施国家战略举措,坚持从全局高度谋划和推进改革,用改革带动和推动各项工作。

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基本方向,用好无形之手,管好有形之手,是浙江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精髓。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运用市场化思维,敢于冲破部门利益樊篱和权力顽疾,率先探索一批基础性、制度性举措,最大限度减少了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与此同时,针对市场可能失灵的领域,以及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主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行政审批、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有效政策和模式。

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基层首创,是浙江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略。浙江在谋划和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没有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做法,而是注重分析和利用本地的内外部条件,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在中央和省委的制度框架内,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化探索;另一方面,对一些暂时把握不准的改革,选择在小范围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开,做到了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互动。

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补齐发展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浙江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宗旨。深刻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遵循改革的大逻辑,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的重要标准,有计划有秩序有质量地推进改革落实。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出一批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改革方案,让实践来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最大限度凝聚了改革共识。

始终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全面激发改革锐气,是浙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着眼解决省域治理中存在的源头性、结构性、深层次问题,坚持靶向发力集中攻坚,注重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上下联动、前后衔接、左右贯通。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改革部署、亲自抓改革督办,各专项小组、改革办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力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全省上下形成重视改革、尊崇改革的高度自觉,营造敢于担当、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宽容失误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试验区浙江试点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试点改革 越艰难越坚持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