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蕾蕾 孙在丽 李乙冉
(国际关系学院 公共管理系,北京 100091;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山东 济南 250011)
公共服务动机近年来逐渐成为公共管理领域备受重视的概念之一。它起源于“新公共管理”运动时期: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上,新公共管理理论假设公共部门雇员为自利的“经济人”,并引入绩效工资等来进行管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公共部门中存在一些雇员纯粹的利他性行为,并不以自利为目的,这意味着雇员的行为除了受到外在激励(如薪酬、晋升等)的影响,可能还会受到内在动机的作用。因此Perry和Wise首次提出了“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他们将其界定为“个体对主要或完全由公共制度和组织引起的动机进行回应的心理倾向”①Perry J L, Wise L R. The Motivation Bases of Public Servi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90, 50(3):367-373.。公共服务动机的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诸多学者对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测量方法、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中的区别、与工作绩效水平的关系、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等相关变量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尽管中国对公共服务动机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已经达到了相对前沿的水平。近年来,我国已有文献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对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我国各地(涵盖东、中、西部)公务员群体、教师群体、警务人员、党政干部、MPA学生等为对象研究了公共服务动机相关变量的关系。但公共服务动机具有广泛性、多层次性的特点,并且不同的地域环境及其文化也会对公共服务动机概念的界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测量方式以及相关变量关系等也尚未有定论。大量研究发现,在美国以外的文化中,公共服务动机或者需要增加各自本土化的维度,或者缺失了某些维度②李明:《公共服务动机的跨文化研究及其中国文化本位内涵》,《心理研究》2014年第7期;杨林、王璐:《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进展——基于共词聚类与战略坐标法的文献计量分析》,《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年第6期。。。虽然为了克服比较研究中跨文化适用性较低的障碍,Kim等开发了公共服务动机16题的跨文化量表,我国学者包元杰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量表,但要克服其跨文化差异性,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服务动机量表的目标并未达成。
虽然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数量不断增多,但尚且缺乏对我国国内公共服务动机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运用计量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为全面系统地梳理我国国内目前对于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现状,适应公共服务动机的跨文化特性,为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与中国社会现象相结合,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2001—2018年3月CNKI数据库收录的234篇期刊及教育辑刊论文等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以期能全面地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梳理其研究方向,为未来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提供基础。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源来自于中国知网(CNKI)。根据前期检索测试,在CNKI官网中,搜索主题为“公共服务动机”的期刊文献,得到234篇检索结果,该数据集的数据来源于SCI来源期刊、CSSCI以及核心期刊、教育辑刊等。涉及到“公共服务动机”的首篇文献刊发于2001年,因此本文数据源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01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经由citespace数据处理后,这234篇公共服务动机的文献最终被划分成268个子数据集,生成为总时间跨度为18年(2001年至2018年3月)的268个子数据源的研究源数据,本次研究涉及到的所有可视化分析均使用以上数据源。
Citespace软件是陈超美教授研发的一种结合了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的基于JAVA 环境的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它结合了多种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的功能。借助Citespace软件,研究者可以快速掌握所研究方向的论文网络图谱及时间图谱,实现论文的共被引分析和共现分析,提取被引用频次高的核心论文、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等,分析学科的发展脉络,进而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本研究借助该软件对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包括频次研究、中心性研究在内的关键词可视化分析以及时间线分析。
研究主题的学术关注度可以用载文量和基金关注度来衡量。载文量能反映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而基金支持量能反映本研究领域的社会关切和策应情况。从发文情况及载文量来看,我国涉及到“公共服务动机”主题的期刊文献最早发表于2001年,之后年均发文13篇,18年间文献数量呈现出波动上涨的趋势。以2010年为界,前期发文数量较少,研究进展相对缓慢,且有数年处于研究空白期,期间没有关于公共服务动机主题文献的发表;2010年以后以公共服务动机为主题的文献数量明显增多,期间虽有较小幅度的数量波动,但总体上升趋势明显,尤其是自2016年至今,发文量激增。公共服务动机在我国的学术关注度在逐步提升,公共服务动机逐渐成为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话题之一。
图1 2001—2018.3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样本文献的年度发表量及基金支持情况
从基金支持角度来看,我国以公共服务动机为主题的文献,有基金对其进行支持的总共有52篇,占比22.22%,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重最大,共支持发文22篇。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发文11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支持发文5篇)、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基金项目为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支撑。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与近几年国家及科研基金支持密切相关,但是总的基金支持率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提高公共服务动机的社会关切,提高基金支持率,对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领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者们关注。具体出版文献数、基金支持量和基金支持率如图1所示。
研究主题的学术影响力可以用文献被引频次和刊载平台来衡量。文献被引频次能反映其学术质量及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刊载平台则能衡量研究的倾向性。本研究样本文献共234篇,总共被引941次,总下载次数为82981次,特点:第一,高被引文献发表时间都比较早,集中在2008年到2012年,学科范围则集中在行政学与国家行政管理学科,主要介绍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及基本测量方法,为公共服务动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的相关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样本文献以综述类和实证类为主,研究层次以社科类基础研究为主,占比71.2%,其次是社科类政策研究,占比14.3%。文献刊载平台主要为行政管理类期刊,主要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管理学报、领导科学等。
关键词频次作为文献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用来度量某一节点在数据源中出现的次数,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的关键词频次分析结果显示,作为检索关键词的“公共服务动机”频次为86,其次是“公务员”(11);公共服务(9);公共部门(8);工作满意度(7);工作绩效(4);组织公民行为(4);其余提取出的关键词频次均为2。同时,本研究将搜集的源文件导入Citespace软件,新建项目“公共服务动机”,以实现对“公共服务动机”主题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和中心性分析。
本研究设置时间区间为 2001年至2018年,将该区间按照一年为一段进行时间切片;以关键词为节点类型;重新设置阈值(Threshold Interpolation)为30%,即只显示每个时间切片中出现次数在前30%的关键词;提取每个时间切片排名前50位的数据来生成最终的关键词图谱,对“公共服务动机”主题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分析。关键词图谱中节点的大小反映了该词出现的频率,字体越大,该节点出现的频率越大,其中心性就越强,也代表着该词的研究热度更高。Citespace软件中,Modularity Q和Mean Sihouette是最能代表整体框架特征的重要参数,当Modularity Q值和Mean Sihouettez值在0.4到0.8之间时,图谱的可视化效果较好,节点间距离适中,利于后期的分析。本次研究中,基于以上参数设置,运行软件所得的Modularity Q值为0.4156,Mean Sihouette值为0.5474,均处在较为合理的区间内,说明本研究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是合理并具有说服力的。公共服务动机的关键词图谱如图2所示。
图2 2001—2018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关键词图谱
“公共服务动机”作为主检索词,在可视化结果中占据中心位置,公共部门、公共服务、公务员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公民行为等关键词与公共服务动机关系较为紧密,即这些关键词代表了公共服务动机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关键词中心性的运行结果显示,作为研究主题的公共服动机中心性最强,为1.17;其次是公共服务和公共部门,其中心性分别为0.03和0.02;其余关键词,比如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他们的中心性几乎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公务员的出现频次虽然高,但是中心性却弱于公共服务、公共部门以及公共满意度。
依据图谱分析结果可以将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领域的重点关键词分类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对象,其关键词主要有:公共部门、公共服务、公务员群体、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二是公共服务动机的相关变量,其关键词主要有: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工作投入、组织公民行为、变革型领导、组织承诺、高绩效工作系统、幸福感、价值观等;三是公共服务动机的实际运用,其主要关键词有:公民体验、服务型政府、建言行为、社会公正、政策执行力、干部管理制度。
Citespace软件中的时区图(timezone)和时间线图(timeline)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对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过程中每一年的热点关键词,进而揭示研究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并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测。依据本文所用数据源,Citespace软件运行所得我国公共服务动机时间图谱如图3。
图3 2008—2018.3 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热点时区图
自2001年至今,我国对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文献类型从以综述为主向以实证为主演化,研究内容从西方转向本土,从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转向与其相关的变量关系研究。本研究将我国对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01—2007年为我国公共服务动机领域研究的萌芽期:在此期间,我国对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介绍西方对公共服务的动机的研究成果、对公共服务动机概念的界定上。2008—2014年为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领域的发展期:在此期间,我国学者对公共服务动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大量文献开始探讨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方法;同一时期也出现了更多研究公共服务动机与其相关变量关系的文献,这对拓宽其实际运用领域、提升其后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016年至今为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领域的提升期:在此期间,随着该领域的逐渐发展,我国对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已经进入前沿水平,除了继续深入研究公共服务动机的相关变量之外,学者开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尝试将公共服务动机的理论、公共服务动机与其相关变量的作用机制运用到社会治理和公务员队伍管理实践中,以丰富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实际价值。
热点主题是在研究过程中被提及数量较多且能反映研究内在逻辑的文献主题。我国对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浅到深、由综述到实证、由理论到实际、由概括到具体。本研究对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三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主要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与探讨,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呈现出三个热点。
研究热点一:界定公共服务动机概念及范围。概念的界定是深入研究的前提,从我国开始对公共服务动机进行研究之初,我国学者即是以研究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为起点的。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始于西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西方对于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日渐成熟,在我国对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萌芽期,对公共服务动机概念以引入及介绍为主。李小华最早在文献中介绍了Perry及Wise对公共服务动机的定义是“主要或特定针对公共机构的目的所具有反应的个体倾向”,以及他们把公共服务动机分为理性、规范和情感三类动机*李小华:《西方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理论探讨》2007年第3期。;Perry的理论得到了不少学者的支持,但仍有批评者针对其地区适用性提出了质疑,因此范登毕等人将公共服务动机更加包容地定义为“信念、价值与态度”,关注更大政治实体的利益,并通过公共互动,激励个人采取有目的之行为。*曾军荣:《公共服务动机:概念、特征与测量》,《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2期。有学者在Perry研究的基础上亦对公共服务动机的分类进行改进,“认为组织成员个体存在着不同的公共服务动机, 并将其概括为四种导向,分别代表公共服务的一种独特观念,即乐善好施者、共产主义者、爱国者和人道主义者。他们均体现出强烈的公共服务愿望,由不同的动机所驱动,既相互重叠又具有差异性”*朱春奎、吴辰、朱光楠:《公共服务动机研究述评》,《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第4期。。近年来,我国学者除了依据国情对量表进行了本土化改良,同时通过各类实证调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及地域特色,对公共服务动机概念进行补充。
研究热点二:透视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方法。公共服务动机并不只存在于公共部门,也曾有学者对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中的公共服务动机进行了比较研究。但“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这两个关键词的高频次和高中心性显示出我国关于公共服务动机的文献研究范围主要还是集中于公共部门,而不是非公共部门,尤其是对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部分,都集中在我国的公共部门。Perry在1996年提出了用于测量公共服务动机四个维度的(公共政策制定、公共利益承诺、同情心和自我牺牲)24题量表,是目前被引用率最高的公共服务动机量表,对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和成果产生了较大贡献。我国学者在公共服务动机测量的研究方面也颇有成效。李小华介绍了西方公共服务动机测量的两种方法*李小华:《公共服务动机的结构及测量》,《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通过测量相关变量来间接反映公共服务动机的间接测量方法和通过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和外延建立量表进行测量的直接测量方法,Perry使用的测量方法就是直接测量法;曾军荣则概述了报酬偏好比较、公共服务动机问卷和公共服务行为研究三种测量方法;我国诸多学者在研究中采用了Perry四个维度的公共服务动机测量方法,但Kim等则认为公共服务动机的比较研究中存在跨文化适用性较低的问题,因此开发了公共服务动机16题的跨文化量表以求克服此问题,我国学者包元杰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短版量表,并通过信效度检验证明了该量表的合理性与可用性。
研究热点三:探索公共服务动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对已知的公共服务动机相关变量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依据社会的现实情况开发提炼新的变量,在对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对公共服务动机相关变量的研究中,“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是十分重要的两个变量。大量研究试图通过实证验证公共服务动机对工作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共服务动机越高则员工的工作绩效越高,但仍有研究对此提出异议,因此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绩效间的关系尚未形成定论。在我国对公共服务动机相关变量关系的研究中,“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频次和中心性也排在较为靠前的位置,说明了我国学者亦认为二者都是公共服务动机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在公共服务动机实际运用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这与西方的研究情况颇为相似。关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与公共服务动机的关系,我国学者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背景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当工作满意度作为公共服务动机的结果变量时,吴绍宏通过研究澳门公务员群体,认为公共服务动机会对工作满意度有明显的影响*吴绍宏:《公务员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公共服务动机的关系探讨——以澳门特区政府公务员为例》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9期。;朱春奎、吴辰在对我国中西部省会城市公务员的研究中发现,公共服务动机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公共政策制定吸引力和自我奉献影响力最大*朱春奎、吴辰:《公共服务动机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公共行政评论》2012年5期。;毛万磊等在研究山东省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时,发现其与公务员的工作满意度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且公共服务动机对公务员的主观工作满意度大于对其的客观工作满意度*毛万磊、郑栋、陈玉龙:《公共服务动机对基层公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当工作满意度作为公共服务动机的前因变量时,叶先宝的研究认为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公共服务动机有显著的影响*叶先宝、赖桂梅:《公共服务动机:测量、比较与影响——基于福建省样本数据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8期。。当工作满意度作为公共服务动机的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时,刘昕等的研究认为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且在工作价值观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他同时提出,我国存在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较高,但工作满意度不高的情况*刘昕、王许阳、姜炜:《我国公务员的工作价值观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公共服务动机为中介变量》,《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12期。。
在有关于工作绩效与公共服务动机关系的研究中,孟凡蓉对教师群体*孟凡蓉、马新奕:《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17期。、祝军等对北京市专职团干部的研究显示,公共服务动机越高,则工作绩效越高,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祝军、钟坚龙:《共青团干部公共服务动机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221名专职团干部为分析对象》,《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30期。;李小华和董军在对MPA研究生的研究中发现,公共服务动机与个体绩效也呈正相关关系*李小华、董军:《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对个体绩效的影响研究》,《公共行政评论》2012年第5期。;从刘晓洋以青年警务人员为对象的研究中可以体现出,公共服务动机与绩效水平显著正相关,且工作满意度能够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刘晓洋:《公共服务动机绩效促进模型与检验》,《学术研究》2017年第05期。。
除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外,我国学者亦研究了一些其他的公共服务动机的影响因素。在对公共服务动机前因变量的研究中,李锋、王浦劬的研究认为中国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结构与西方的传统结构存在差异;组织环境中的权责明确、与上级部门信任关系良好等因素能显著地提高公共服务动机,教育层次、领导职位等也在不同维度影响公共服务动机*李锋、王浦劬:《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的结构与前因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5期。。在对公共服务动机结果变量的研究中,邱茜的研究说明公共服务动机对我国公务员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公共服务动机四个维度都能体现*邱茜:《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基于山东省17地市的实证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6期。;郑楠、周恩毅则认为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和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郑楠、周恩毅:《我国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对职业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3期。。在对公共服务动机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的研究中,陈振明、林亚清研究了公共服务动机对政府部门领导关系型行为与下属变革型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结果证明公共服务动机在其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陈振明、林亚清:《政府部门领导关系型行为影响下属变革型组织公民行为吗?——公共服务动机的中介作用和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公共管理学报》2016年第13期。;谭新雨、汪艳霞证明了公共服务动机在服务型领导与公务员建言行为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谭新雨、汪艳霞:《公共服务动机视角下服务型领导对公务员建言行为的影响》,《软科学》2017年第8期。;马岩以税务领军人才群体为对象,探讨心理资本、公共服务动机和职业成功之间的关系,其研究证明公共服务动机在心理资本与主观职业成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马岩:《税务领军人才心理资本、公共服务动机与职业成功的关系研究》,《税务研究》2016年第11期。。
研究热点四:落实公共服务动机的实际应用。在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提升期,我国对公共服务动机进行研究的文献越发的注重实际应用。相较于早期较为零散的介绍一些西方重点研究的相关变量,后期的样本文献更注重于我国实际国情的结合,也更注重公共服务动机的实际作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我国转变公务员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张素红、孔繁斌以公共服务动机为视角研究了公共服务精神的塑造,认为要强化公务员内在激励和注重外在激励的内在性,激发公共服务的内在动力,塑造公共服务精神*张素红、孔繁斌:《公共服务动机视角下的公共服务精神塑造》,《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基于公共服务动机理论,彭晓娟提出在选拔源头引入心理测评机制,将公共服务动机作为选人的标准之一,这对整个组织绩效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彭晓娟:《PSM及强化理论双重视角下的官办社会组织管理机制研究》,《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公共服务动机理论对我国党政干部的选拔亦有启发,叶菲菲、刘碧强的研究认为要使干部具备公共服务动机,要从干部内在激励角度出发,监督问责与常态化机制结合,建立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建设廉洁政治;提升党政干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引进绩效奖励机制,激发党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公共服务动机*叶菲菲、刘碧强:《公共服务动机及其对党政干部争竞性选拔工作的启示》,《行政与法》2016年第09期。;黄艳茹等将公共服务动机归为公务员考核创新的内隐性动机,它可能会促进政府部门领导者的创新行为*黄艳茹、阎波、郑烨:《我国公务员考核创新的动因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也有学者认为公共服务动机大量存在与公共部门中,是一种长效的激励,但它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激励为基础*何晓晶、陈毅文:《公共服务动机视角下的公务员激励机制》,《人类工效学》2015年第21期。。虽然我国对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范围并未有太大改变,仍然集中在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公务员群体;但基于我国目前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规范公务员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以基层公务员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数量迅速增多,成为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重点领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改善公务员选拔制度,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提高公务员工作效率,以促进政府工作效能的提升,是新时代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公务员及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动机,以促使他们工作绩效的提高,从而实现部门整体绩效的提升、实现公民体验的提升、助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公共服务动机研究领域的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问题。我国对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正在朝实证化方向发展,这将使该领域的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但目前的实证研究存在样本数量较小、样本来源范围狭窄或太过分散等问题,缺乏大样本的、代表性更强的实证调查研究;同时,尽管已有学者针对公共服务动机的跨文化差异性、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发出新的量表,但这并不代表公共服务动机的跨文化差异性就此得到克服,应该在后续对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以我国实际情况为背景的公共服务动机量表开发,以求更全面、更准确地在我国进行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使研究能够更加切实地服务于我国公共部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