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色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9-04 07:43:02李依儒杨雄华卓月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

李依儒 杨雄华 卓月华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茂名 525400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一般有腹部痉挛样疼痛或隐痛等临床表现,可见该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因此诊断有效性较低,这对于患儿的治疗十分不利[1]。因此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患儿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是临床常见诊断手段,超声波的特点是频率与分辨率呈正相关性,频率与探查深度呈负相关性[2]。儿童年纪小,腹壁相比成年人更薄,对超声探查深度没有特殊要求[3],因此高频彩超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成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探究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效果与价值,我院特开展了相应研究,效果显著,现进行下述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68 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参与研究,设置为研究组,所有患儿均于2017 年1 ~ 12月期间入院,所有患儿均以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为主诉,包括男 41 例,女 27 例,年龄 1 ~ 13 岁,平均(6.2±2.4)岁;另选择同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8 例健康儿童设置为对照组,包括男43 例,女25 例,年龄 1 ~ 14 岁,平均(6.5±2.5)岁,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不存在明显差异,可开展临床对照研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儿童淋巴结节情况比较(x ± s)

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两组儿童及家长对本次研究知情,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本研究两组儿童均行高频彩超检查,设备型号为Philips HD7 高频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为4 ~13MHz。两组儿童呈仰卧位,完成常规B 超肝胆胰脾等部位的扫描检查后,对两组儿童腹部、盆腔等部位使用高频线阵探头进行多切面扫描,对影像上呈现出来的腹部肿块、阑尾以及肠套叠等异常征象进行观察,高频彩超的检查重点部位放在儿童的右下腹、腹腔、肠系膜根部、淋巴结等部位,记录淋巴结节数量,以及其内部和周边的血流情况。若儿童体重较重或有较厚的脂肪层,或者儿童发生肠气干扰情况时,可以对探头进行适当加压,以保证超声显像清晰。同时测量淋巴结节纵径、横径,计算纵横径比。

1.3 观察指标

测量淋巴结节纵径和横径,计算纵横径比值,当纵横比值为2 时,说明超声检查法对病理性淋巴结、正常反应性淋巴结诊断敏感性80% ~ 95%[4-5]。若在超声图像中,一个区域中的肠系膜上有至少2个或以上淋巴,或淋巴结短轴径超过0.5cm,长轴径超过1cm,或者淋巴结的排列呈为集簇状,血流量增加说明儿童淋巴结肿大[6-7]。

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级可分为4 级[8-9],0 级表示淋巴结内无血流信号;Ⅰ级表示淋巴结内有轻微血流信号,且呈点状;Ⅱ级表示淋巴结内有血流信号,呈带状或条状;Ⅲ级表示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呈树状。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 表格中,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率(%)表达计数资料,并分别予以t检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超声结果分析

对照组的健康儿童超声检查结果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节一般出现在儿童脐周部位,图像显示为低回声,呈现长椭圆形,大部分儿童淋巴结节数量不超过3 个。并且其淋巴结节内部不显示血流信号,若有血流信号显示,呈星点状。

研究组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超声检查结果表现为,患儿淋巴结节一般在右下腹部位以及脐周部位出现。超声回声偏低,回声一般呈现椭圆形或肾形。患儿薄膜相对完整,表面表现为光滑,皮髓质分界更为清晰,周边皮质低回声,中央髓质则显示为高回声。纵横径比值超过2。大部分患儿淋巴结节数量超过3 个,并有分布状呈现,且不存在融合、钙化等现象。同时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淋巴内部血流呈条状分布,表浅患儿淋巴结节内有树枝状血流信号。

2.2 两组儿童淋巴结节纵径、横径及纵横径比分析

研究组患儿的淋巴结节个数、纵径、横径以及纵横径比值相比对照组儿童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2.3 两组儿童病灶血流信号分级分析

经比较,研究组患儿的病灶血流信号分级中0级患儿相比对照组显著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Ⅰ级、Ⅱ级、Ⅲ级患儿明显多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病灶血流信号分级分析[n(%)]

3 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儿科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人体肠系膜中淋巴结数量较多,一般以走行排列,并且淋巴结最丰富的位置在回盲部或回场末部[10]。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与小儿生理发育不成熟有关,其淋巴系统屏障作用较差,导致病毒或细菌感染发生率较高,进而对其肠系膜造成了侵袭,导致患儿肠系膜处淋巴结肿大[11-12]。由于该疾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导致其诊断效率不高,因此探寻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患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往,该疾病主要通过查体、CT 等方法进行诊断,但是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上述诊断方法准确率偏低,且误诊率较高[13]。而高频彩超在近年来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超声诊断操作简便,无侵入性,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破坏,适用于小儿疾病诊断。并且超声诊断能够连续、多角度对患儿腹腔情况进行探查,同时小儿因年纪小,腹壁薄,脂肪层薄,通过高频探头能够更清晰的显示儿童腹腔内是否存在合并症,并能够对恶性淋巴结核、肿大及阑尾炎等情况进行鉴别,有效避免误诊[14-16]。

研究组患儿超声结果显示其淋巴结节在右下腹集中,其原因与患儿该疾病的病因有一定的联系。肠系膜淋巴结炎有血源性和回盲瓣关闭两种病因,其中血源性病因为小儿年纪小,淋巴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病毒入侵难度小,并可根据血液循环进入其淋巴结,而患儿远端回肠区域有着丰富的淋巴引流,升结肠及回肠末端分布着大量淋巴结,当病毒留置在此时易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而在回盲瓣关闭病因中,其关闭后患儿肠内存留的细菌、毒素代谢物无法及时排出,只能滞留在回肠末端并被吸收,进而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在本研究中,两组儿童均行高频彩超检查,两组儿童腹腔情况被清晰显示,关于研究组检查结果显示高频彩超能够显示出患儿的淋巴结节数量、纵横径、回声显示、皮髓质分界等多种情况,且研究组患儿纵横径平均比值超过2,而对照组儿童纵横径平均比值则明显低于2,研究组患儿除0 级血流信号外,剩余3级血流信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高频彩超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有着良好的诊断效果。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通过高频彩超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说明该种诊断方法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普及。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扁桃体炎并发颈淋巴结炎 贴敷见效快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08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2-12 18:25:39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2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基层中医药(2018年7期)2018-12-06 09:25:46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04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