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亚茜 钟宏丽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手外科,广东深圳 518104
断指再植指的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精细的手术治疗,吻合断离的血管,修复受损的骨、神经、肌腱和皮肤,以恢复断离指体的功能[1]。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断指再植手术的成功率也不断提升[2]。但断指再植患者多会发生肌腱粘连、关节强直肌肉萎缩等术后并发症,使患者术后手部功能的恢复和预后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3]。有研究指出,显微外科术后的护理质量是断指再植患者良好恢复的关键影响因素[4]。循证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再植指体的功能恢复,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机率。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探讨循证护理在提高断指再植患者再植体成活率及满意度的作用,研究结果如下。
表1 两组患者的断指再植体功能状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选取2015 年4 月~ 2016 年9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 例断指再植患者,按照简单平均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5 例,其中观察组男38 例,女7 例,年龄16 ~ 55 岁,平均(36.4±17.7)岁,患者致伤具体原因:压砸伤患者10 例,切割伤患者12 例,撕脱伤患者16 例,挤压伤7 例;对照组男 37 例,女 8 例,年龄 17 ~ 54 岁,平均(35.1±14.3)岁,患者致伤具体原因:压砸伤患者13 例,切割患者9 例,撕脱伤患者14 例,挤压伤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讲解指导相关的健康知识,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适宜的调整,对患者的相关临床指征进行密切的监测,若出现正常范围外的波动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针对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自身具体情况,加以环境因素的考虑,确认对患者再植体成活率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2)收集资料。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整理出断指再植体成活率影响因素的相关资料,以收集到的资料为依据和培训材料,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并建立循证护理小组进行详细的培训和学习;(3)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缓解其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从而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对治疗树立起信心;(4)患者再植体护理。保持对患者再植体状态的密切关注,若再植体出现颜色或血晕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调整,保证再植体的健康状态。另外需进行每日病房消毒和患者被褥消毒,减少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1)两组患者的断指再植体成活率;(2)再植体的功能状况[5]:评价项目有关节外形、感觉、遗留症状、肌力、活动度等五个方面,按分值进行评级,若分值在80 ~ 100 分范围内则定义为优秀,若分值在60 ~ 79 分范围内则定义为良好;若分值在40 ~ 59分范围内则定义为差,若分值在39 分以下则定义为劣;(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 一般)/ 总例数×100%。并采用汉密斯顿量表(HAMA)对患者的焦虑、抑郁进行评价。
通过SPSS18.0 统计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通过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断指再植体成活率为93.33%(42例),显著较对照组的75.56%(34 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7,P< 0.05)。
观察组断指再植体的功能状况评分优良率(93.33%)明显较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的 HAMA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3。
断指再植术的不断进步使断指治疗重点从断指存活率转移到断指功能的恢复上,同时患者对再植指体的外观要求也有所提升,因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至关重要[6]。循证护理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还是较新的概念,主要流程包括三个部分:(1)提出循证护理问题;(2)寻找循证支持:(3)实施护理措施[7]。
表3 两组患者的汉密斯顿量表评分情况(± 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汉密斯顿量表评分情况(± s,分)
组别 n 术前 术后1d 术后7d观察组 45 16.43±0.25 13.36±0.21 10.54±0.10对照组 45 16.37±0.24 14.28±0.28 12.49±0.16 t 0.437 5.762 6.328 P>0.05 <0.05 <0.05
应用循证护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在明确流程和规范标准的约束下理性思维会逐渐显现起到关键性的作用[8],护理人员因此逐渐改变常规护理中以感觉为主经验至上的习惯,以循证问题为导向寻找整理相关材料作为支持和方案制定依据,护理人员可以从此过程中丰富自身对相关健康知识和护理知识的了解,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业务钻研精神,也直接使得整个护理过程更为科学合理有标准可循[9]。因而循证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增强其业务钻研能力、理解力和判断力、观察力[10],从而促使护理水平的提升和护理效果的增强。从患者的角度,相较于常规护理中的被动接受角色,患者在循证护理中更为主动[11],身心的需求都可获得更多的满足,因而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更高,护理效果因而得到有效提升[12]。
观察组患者的断指再植体成活率显著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断指再植体的功能状况评分优良率明显较对照组要高;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的HAMA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好坏和预后生活质量的高低,循证护理较常规护理更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实施循证护理能够使其从身体、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满足,与常规的护理方法相比,它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能以最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护理效果,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王文杰等[13]研究结果证实对断指再植手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再植体的成活率,有效推进断指再植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进程,且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本次实验与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提高断指再植患者再植体成活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显著,可有效推进断指再植患者的恢复进程,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