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娜
摘要:随着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流行音乐已然被大众接受,成为当前音乐的主旋律,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音乐风格之一,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流行音乐开展教学,将极大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本文将从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选择角度、选择内容、引用方式、引用策略四方面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策略,以期让流行音乐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作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流行音乐;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音乐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操,然而,在初中音乐的教材中收纳的往往是经典的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这些内容对于教育而言固然教育意义深厚,然而,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些教学内容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经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通过巧妙的融合让学生更好的培养乐感、陶冶情操。
一、巧用符合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对音乐课程兴趣缺缺,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教师选择教学的内容往往是极具教育意义却过于古典的音乐,这些音乐如果充分的开展教学固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然而,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巧妙的选用当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流行音乐,通过这些音乐的合理引导学习,让学生对初中音乐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锦绣江南的教学过程中,这单元涉及的曲目主题是歌颂我国的锦绣江南的风景,是对祖国的赞颂类曲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可以选取当前流行的诸如《国家》、《湘江颂》等曲目开展教学,让学生对运用歌曲歌颂祖国产生兴趣,从而更好的开展后续教材相关内容的教学。
二、秒选富含教育意义的流行音乐,增强流行音乐的教学效果
音乐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当前的流行音乐,可以说是五彩缤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的就是合理的巧妙的选择富含具有教育意义的流行音乐,从而进一步增强流行音乐对于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生爱国主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选择全面赞颂祖国的《国家》歌曲教学,引导学生哼唱,在哼唱的过程中让学生的爱国之情幽然而生,也可以选择节奏慷概激昂的《我的中国心》开展教学,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表达我的中国心的过程,当然,也可以选择《黄种人》、《龙的传人》这种既富含民族意味,又不同于民族歌曲的流行音乐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身份炎黄子孙的骄傲。挖掘流行音乐的素材,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音乐都极具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这些流行音乐加以合理利用,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教育。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提高音乐的教学效率
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单纯的教师教唱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还会极大的降低教学的效率,因此,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要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从不同的方面将音乐的美淋漓尽致的体现,让学生享受美的饕宴,从而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的音频功能,将流行音乐的原版放给学生,让学生用心体原作者的歌声以及其在歌声中表达的感情,从而让学生理解音乐的真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将音乐以全方位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得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从而让学生陶冶其中,极具精力开展学习,增强教师的教学效率。当然,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开展“线上”学习,让音乐不受地域限制与语言限制的美感更加惠及学生。
四、合理把握流行音乐的运用方式,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的深思
音乐的创作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哼唱和旋律的组合,其往往具有一定的创作背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把握音乐背后的故事的挖掘,通过合理的把握流行音乐的运用方式,从而引发学生对于音乐更深的思考。例如在《丹顶鹤》这首歌的教学时,研究歌词我们不难发现,歌词本身就好似在叙述一个故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这首歌的感情基调,学生则可以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以及这首歌背后的故事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彻底的感悟一个女孩为救丹顶鹤故去的深情,以及让学生深深的感受歌曲要表达的哀悼之情以及敬佩之情,从而让学生真正的领悟歌曲。不同的歌曲具有其不同的富含深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把握歌曲表面的音调,更要引导学生挖掘歌曲所要表达的深意,从而让音乐对于学生美感的教学以及学生情操陶冶的教学意义发挥到极致。
结语:
流行音乐俨然已成为当前音乐发展的主旋律,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的引用流行音乐,客观且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让学生在寓学于乐的过程中感悟到音乐的美。当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必须注意到流行音乐的双面性,注意合理的把握流行音乐引用的度,使得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川.初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8(22):168-168.
[2]江秋华.初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7,37(22):18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