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
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的重要途径就是语文教学,所以,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教育界一直不断探讨的问题。新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发挥本门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积极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學生良好的品行,防止精神污染在学生之间蔓延,从而保证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是教育界对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关心的问题,因此,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下面笔者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用热情感染学生
身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了解与热爱自己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地进行学习,并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只有自己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才可以达到传授给学生传统文化的目的。教师是文化传递的关键,所以,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会对文化的传承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空洞地将道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将自身对生活的感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学习《登高》一诗时,教师可以先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诗,读出诗中想要展示的那种流寓他乡、穷困潦倒的悲哀之情,便于学生在教师朗读时展开对诗中情景的想象。
二、在课堂渗透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放过每一个机会,及时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如课堂上可以给学生讲解古代作家的故事、历代伟人的励志传奇、各个地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朝代的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传统文化涉猎的范围就必须广泛,这样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学习传统文化的作用并不是一次两次考试就能表现出来的,而是将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像荀子所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做事情不懂得坚持到底,那么已经腐朽了的木头你不都不能轻易的折断它;但如果做事情持之以恒,那么就算是金石那样坚硬的物体都可以雕刻出美丽的花纹出来。
三、在课余时间渗透
日常的语文教学只能维持学生愿意读书,却不能保证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所以,教师除了传授知识给学生以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只有保证学生会读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才会觉得游刃有余。因此,教师不应该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而应该留出时间来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让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常规化和日常化。
比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像《三字经》、“四书五经”等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现代社会的家长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都会极力支持孩子的要求,所以在对于子女想要看书这方面的要求,家长从来都不会拒绝。教师可以好好地利用这个机会,连同家长一起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这个习惯可以带给学生不可估量的好处。
四、在传统节日中探寻文化精髓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传统的节日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与精神。同样,这些节日寄托着民族的憧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俗。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不必仅限于教材,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如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场有关端午节的讲座,学生自己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习俗、诗句等,然后到讲台上进行演讲,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传授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如组织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竞赛,组织古典诗词朗诵会,给学生放历史人物的相关影视作品或者组织学生对博物馆、历史人物纪念馆等进行参观,让学生扩展视野,增长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对传统文化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上升,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备受关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新课改实施后也越来越重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成为了教学研究的重点对象。因此,身为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应从最基础的教育环节做起,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最有效的方式,进而让学生为国家现代化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甘泉县高级中学(71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