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议论文写作中的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论证,是把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人或事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从而突出结论的一种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是初学议论文者很喜欢运用的论证方法,但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只叙述正反两个截然不同的事例,没有进行分析,或者生搬硬套,对比点不突出,说服力不强。二是所选材料比较狭隘,往往只进行横比,即拿同一时期、同种类型的人或事进行比较,导致文章材料不丰富。 下面,笔者结合几个片段来探究一下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
准确抓取正反两个不同事例的对比点进行深入分析,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由此得出结论才能具有较强说服力。比是基础,议才是升华。示例:
一个人在出生18个月后,就失聪失明成了聋哑人。然而她在平淡的岁月里辉煌地画下了一笔,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她,海伦·凯勒,坚定地在黑暗中摸索着成长,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一切生理缺陷带来的痛苦,和朝气蓬勃的青年们一样,在书的海洋里展翅高飞。他日日夜夜地勤奋用功,一寸光阴一寸金,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钟。而另一个人,正是大展鸿图的年纪,有着强健的身体,丰富的知识,却因一时的怨气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断送。或许说马加爵被同学们排挤是他的可怜,但生命是自己的,何以拿来出气呢?痛快地替自己报了仇,却不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一念之差,一瞬间的爆发,没好好把握住,自己的生命也到了尽头。(《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为了使论证材料更加丰富,可以穿插进行横比和纵比。横比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纵比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如韩愈《师说》的第二段重点批判了“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使用了三组对比:由“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的结论,这是不同时期的人的对比,即纵向对比。由“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的对比得出“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结论,这是典型的横向对比。这样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穿插对比,使整篇文章的材料更丰富,同时也更有说服力。
当然,如果采用多个事例的集团论证,说服力会更强些。
正反对比论证不仅可以使用在整篇文章的短语段之间,也可以在某个文段、某个分论点中使用。具体格式为:对比语段间:正面论述段+过渡语句+反面论述段。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
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正面论述段)
反过来,当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过渡句)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反面论述段)(《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某个文段(分论点)的对比语句间:正面材料+过渡语句+反面材料+对比分析+结论。
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公之中良萎不齐,终于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中孔明因对马谡偏爱有加,忘却先主对马谡“华而不实”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出师表》空有“真名世”,也不免“长使英雄泪满襟”。(正面材料)“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惡的云雾蒙蔽,身在高处,眼观四方不失为好的方法。(过渡语句)岳家军威震四海,不受个人情感的左右,以军规处罚岳云,军风大肃,才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孔明事后挥泪斩马谡,以肃军纪,才没有因感情亲疏而再误军国大事。(反面材料)由此可见,做决定时能不受个人的感情因素的蒙蔽是多么重要。(结论)
总之,只要我们能正确并且熟练地掌握对比的论证方法,就能让议论文观点更鲜明,同时也增强了议论文的说服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