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现象教学法的实现与启示

2018-09-02 13:16吴旸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学氛围情境教学

内容摘要:芬兰教育早已成为芬兰的一张代表名片,但现在的芬兰教育已经走到命运的关头,学生学科素养下降、教育体系存在问题和教育全球化的影响给当前的芬兰的教育带来巨大冲击,所以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在2015年提出了“现象教学法”,即教师围绕现象或者主题学习目标来组织学习内容,形成学科融合式的课程模块,并以这样的课程模块为载体实现跨学科教学。“现象教学法”诞生于传统教学,但又发展了传统教育,给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师发展等方面带来了思考。

关键词:芬兰教育 现象教学 情境教学 教学氛围

芬兰教育良好的世界声誉盛传已久,尤其是它在国际学生评估(PISA)中展现的名列前茅的成绩令人称道。在如此广袤、鲜花盛开的世界教育花园上,芬兰教育之花似乎开的格外鲜艳,格外璀璨夺目,格外令人欣赏与关注。在20世纪结束前,芬兰追上了其他国家的步伐,并且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方法,教育部积极采用国外的教育经验为芬兰教育的重建与发展“添砖加瓦”。但现在的芬兰已经走到命运的关头,见贤思齐确实比身先士卒容易,但未来需要更创新的思考方式。

一.“现象教学法”的实现

(一)“现象教学法”核心内容

所谓“现象教学法”,即教师围绕现象或者主题学习目标来组织学习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料和活动,然后围绕特定的主题,将相近的学科知识进行重新编排,形成学科融合式的课程模块,并以这样的课程模块为载体事先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接触和主题相关的、各个领域不同的学习内容,通过实践来学习。现象教学法內容广泛,核心内容突出,以现象或者主题为主轴来进行教学设计,锻炼并培养学生的七项必须具备的横惯能力:学会学习与思考的能力;互动和表达能力;管理日常生活、照顾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多元识读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工作生活和创业能力;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能力。这七种能力是紧密联系的,横贯能力包括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态度,学生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横贯能力来面对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乃至世界环境,运用所学的各项能力更好地去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最终向着成为更完善的自己和公民而努力。老师需要将这七种基本的横贯能力与学生的课堂学习相结合,融会贯通,将这些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节课程的知识学习中,在《2014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中也对这些能力做了详细的解释以及不同年级的实施建议。这种多学科的学习模式,在2015年3月份先后被英国《独立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后,“现象教学法”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基于生活场景的学习,并规定每个学生每年至少要参加一个交叉课程模块的学习。学校内各种有意义的主题活动无疑是孩子们的最爱,在活动中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体验真实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知识综合运用到学习与生活中。打破了课堂学习脱离生活实践的困境,将教学或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机会在真实情境中使用在课堂内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现象教学为更好地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学科,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主题模块“牵一发”而“动”学科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同时,在活动中通过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接触,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合作、交往等能力以及责任感。基于多学科知识融合的活动,我们能够看到的不仅仅是体验的快乐,更多的是学生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在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信任、引导、支持、评价等细节之处对于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现象教学法”如何实施

1.确定教学主题

选择良好的主题能够使教师将课程中不同领域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协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确定主题时,要以孩子的自身特点为根本,还要教师恰到好处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选择补充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深化既定主题,以求教学的高效。根据不同的年龄,低年级的教学主题确立主题时应相对感性、浅显些,而高年级的教学确定主题时应相对理性、深刻些。总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现象主题教学,获得的突破与喜悦的体验,与他人视界的融合,将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值得珍藏的终极落点。自2013年提出“现象教学法”以后,中小学都通过相关培训和会议,传达了关于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积极制定在学校层面的方案和措施,部分学校校长要求每位老师在开学年初制定全年的现象教学计划,一年约分为5个阶段,自主选择和确定3—5个“现象教学”的主题,每个阶段大约进行7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根据每个阶段的主题以及课程不同侧重点与其他老师合作编排与设计不同的课程模块,然后学校从中遴选出优秀成果,作为今后开展“现象教学”的课程模板。例如芬兰SKY学校低年级的教师就以环境学为基础,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师相互沟通,确定以“Routes of my country”为活动主题,加强学生对地理、生物等学科领域的了解,并鼓励学生们去了解祖辈们的家乡和生活环境,用一种轻松有趣的形式让孩子切身实际的去认识自己的国家。

2.关注学生需要

“现象教学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完成综合性任务的能力,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根据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能力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过程,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完成教材内容为课堂的教学目标。在现象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教师在介绍主题之后,首先需要了解学生对该主题内容已有的知识和他们的兴趣点,再根据教学目标综合设计具体的课堂活动。这样的教学设计将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概念联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与主题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象教学法”教学中会关注每个学生的需要,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应该得到最大化开发,教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为其提供指导,同时学习者也应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着属于自己的成功与进步。在每个学校中,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都会专门的老师提供帮助,平等教育的理念贯穿始终,希望“一个都不能少”。例如在一个以“动物的窝”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会组织同学们去动物园中进行实地考察,在芬兰努克西奥国家公园中的一个展厅介绍芬兰各种动物的窝的情况。并通过公园内的3D演示技术对动物在河里、地下和洞中各个场景中情况还原出来,也可以让孩子们钻进类似于小熊的窝进行体验,让孩子们在快乐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

二.“现象教学法”的启示

(一)选择教学内容: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在现象教学选择设计之初,教师应该对学习内容及目标有比较清楚的了解,选择适当的教学主题,并将该主题所涉及的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再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可以在单纯的语言教训和综合性的现象主题之间保持平衡,以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现象主题教学时,不但要具有计划性,而且要具有灵活性,如果老师设计的现象主题有趣、具有吸引力,那么學生就将满怀期待的走进教室,兴奋地等待即将进行的每一个活动。学生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因为他们不必担心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自己要坐在椅子上听老师不停地“讲”。他们期待着可以参与到实践性的、能展现自己能力的活动中,可以和同学互动,学习具有意义、实用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使之成为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的动力,想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教师可以先计划3—4个周与现象主题有关活动,如学生学习热情依然高涨,表现出进一步的学习愿望,则可以将其扩展、延伸,并重新调整其他教学安排。同样地,如果学生对该主题兴趣不高,那么不管教师多喜爱和满意自己的设计,也必须根据需要加以修改或缩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将来不会再涉及这一现象,只是教学安排必须围绕学生的兴趣而展开。现象教学改革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要求师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又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探讨者,师生关系是明主的、平等的、合作的。现象教学为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研究的欲望,也注重学生的结构沟通与合作,学生往往是通过分组讨论、完成任务、彼此分享来进行的,而不是教师主导的、单一性的集体教学。

(二)制定教学计划:注重教学的因材施教

课程标准、教学方法与评量手段密不可分,一般学校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以便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确定每个年级在不同方面的目标。一些学校的课程标准可以很完整、具体,会列出学生在学年末应达到的各方面的具体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目标制定每日教学计划、准备教学教材、社交活动以及评量手段,相信所有学生都具备学习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学生去学习,但是他们的内容、各自需要的时间以及掌握程度不一定与成人的期望相吻合。也有一些学习的课程标准很宽泛、笼统,并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与要求,教师具有较大的灵魂性,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相应可行的学年计划和教学目标,这往往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对课程和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完善的教学计划,保障教师质量。除此之外,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教学环境也是影响学年计划制定的重要因素。教师都知道,每个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还没有掌握好上一级应达到的水平,需要额外的帮助,而又的学生则已超出目前课程的要求,需要更多的挑战。与孩子有良好互动的教师不会仅仅按照他们以前的学习方法教学生,也不会只针对班里的平均水平来教学,他们会努力地满足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孩子的不同需求。在制定学年计划中,教师还应考虑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及所拥有的教学资源: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做教学准备;是否有机会与其他教职员工交流、合作;是否拥有足够的教学教材。

(三)注重教师发展: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

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决定课程的成败。教师要捕捉主题,提炼主题的涓涓溪流,是要以他们的综合素养与文化背景作为源头活水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并使之成为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的动力,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学习语言。教师应该放手让那个学生获得更多在小组中工作的机会和经验,并相信他们会专注于工作,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班级或小组的规模一般不宜太大,分组的方式不能一尘不变,这样才能适应不同现象主题的要求,学生也能得到应有的关注与帮助。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各自的组员,有时则由教师为他们分组。为了保证小组互动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制定小组工作的具体要求与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各自的角色及要完成的任务,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小组学习过程。教师也要尽快与每个学生建立好良好的关系,如果没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将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他们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但同时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承受过多的压力,尤其是那些有行为问题的学生,确保学生可以专注在每个教学活动之中,课堂环境即友好又充满刺激,学习在安全而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地进行。教师要注意那些没有朋友或者常常被孤立的学生,并进行及时干预。对于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可以给他写出现象主题大纲指导,并进行适当的学习跟踪,鼓励他们采用老师建议的改进方法。优秀的教师有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预期目标,他们会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处于那个阶段,为学生提供帮助,使之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谢银迪.芬兰将废除传统学科,开展“主题教学”?[J].内蒙古教育:a,2016(3):38-41.

[2][3]康建朝,李栋.芬兰基础教育课改什么样儿[J].教师,2016(12):102-104.

[4]Pasi Sahlberg.芬兰道路[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5](美)索德曼(Soderman, A. K.),李筠,等.主题式教学:中小学汉语课堂教学设计[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作者介绍:吴旸,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氛围情境教学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