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法历练养良习

2018-09-01 06:51郑喜梅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8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

郑喜梅

[摘 要] 预习是学习新课之前的必须,是提高农村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载体,也是最好的切入点。以课堂为平台,以课内阅读为载体,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势在必行。

[关键词] 农村课堂;新课预习;阅读习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年树人,起于读书,源于良习。以课堂为平台,以课内阅读为载体,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目标,得法为主,历练为辅,从一篇阅读开始,从一个良好的习惯起步,读练结合,磨砺累积。滴水汇成大海,碎石能堆成高山,长此以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就成为必然。

一、未雨绸缪学预习

预习是学习新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事情,预习是提高农村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载体,也是最好的切入点。未雨必先绸缪,怎样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养成预习习惯呢?诸如学生学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运用工具书查阅与课文相关的学习资料等这些常规性的预习内容,一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又如:每出现一项新的预习内容,或教给一种新的预习方法,一段时间内,学生必须以此为预习主要内容,着重练习、实践,直至掌握。

1.渗透激励鼓励查阅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一位学困生首次举手,居然向大家介绍了她从姐姐的历史书中找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她的话音一落,班上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我借此机会热情洋溢地给予表扬。见自己查阅的资料能得到同学、老师的首肯、表扬,学生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自信的风帆高高扬起,从此查阅的热情也更高了。当然,有的学生查的资料与学习内容无关,甚至风马牛不相及时,老师应多宽容,肯定他的查阅积极性,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查阅资料也是一种乐趣。

2.引进竞争诱导查阅

竞争方式分为课堂随机竞争和专项竞争两种。前者随着教学进程,由易到难,从查阅搜集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上,以及处理资料的能力上展开竞争。后者可按每篇课文的特点,展开专项查阅竞争。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由于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异国风情,而且是大作家的作品,引入了不少典故,因此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但又不容易查到。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这篇课文时开展了查阅搜集有关背景资料、德国街头风光图片及有关典故的专项竞争,看谁查阅搜集到的图片多,资料全。结果仅有一名学生查到了“山阴道”的典故,很好地帮助并纠正了很多同学对“如入山阴道上”这个句子的理解。自然,这位同学就成为这次竞赛的优胜者。

3.巧设悬念诱发查阅

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巧设悬念,诱发学生查阅搜集资料的欲望。在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查阅有关资料。当一篇课文教学结束,并不是探索知识的终止,而应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要通过巧妙点拨,引导他们由此及彼地延伸,涉猎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一段时间后,学生预习能力会出现层次性的不同,就一种预习能力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应分类区别对待。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类型的不同、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预习弹性空间,对预习内容比较浅显、容易把握的,可以简单完成或不做,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相对棘手的预习内容,提高预习的时效性。

二、奇思妙想学质疑

学问学问,就是要学会发问。孩子天真烂漫,富于奇思妙想,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敢疑乐问呢?

1.创设情境引发质疑

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促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质疑。如教学《鸟的天堂》,引导学生领悟“天堂”美景前,播放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录像。观后,学生小手如林,纷纷发问:为什么大榕树上会有那么多的鸟?为什么我们的掌声吓走了画眉鸟,而它又那么兴奋,还站在树上唱歌?那只画眉鸟要把歌唱给谁听?唱的是什么内容?等等。

2.合作学习主动质疑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争强好胜,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四人为一组,优差生搭配,以好带差,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哪一组问题提得好就可以得到设计精美的自主学习奖分卡,每周按得分評出最佳质疑优胜组和最佳小组长。为了争取这样的荣誉,学生就得读熟、读透课文。每个组员为了能提出疑问,他们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期待着解决问题。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3.营造氛围大胆质疑

发问能力偏差的学生,总担心自己问得太简单或是问错了被同学、老师取笑。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质疑氛围,把微笑带进课堂,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善于发现闪光点,对于学生的提问,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三、咬文嚼字学品文

咬文嚼字的重心在于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很快地接触学习的重难点,拉近学习主体与所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及时有效地展开阅读。

1.抓关键词探究感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中应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从而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生成。

2.找准要害反复揣摩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些看似平常实则颇须玩味的词句反复揣摩。如在阅读理解《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圈出描写小嘎子摔跤时动作的词,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小嘎子“站”“蹦”“钩”等动作,想想从这一两个动词写出小嘎子的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的?通过反复揣摩,自信、机敏、好胜的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就跃然在孩子们的眼前。学生也学会了通过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3.巧引善联深入探究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查阅的有关资料,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性阅读”和“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在废墟上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知道36个小时是一天半,或者说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如果跟学生上的一节课做比较,36个小时就是要连续上整整的54节的课,体会到时间漫长,父亲挖了很久很久。36个小时里,一般人要吃饭、休息、睡觉……而这位父亲不停地挖掘,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劳累,忘记了睡觉,甚至忘记了他自己,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我一定要把儿子救出来!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多么伟大的父亲啊!这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究,学生就很自然地走进文本,走进那位父亲炽热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

参考文献:

[1]张淑丽.探究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0(1).

[2]王宇.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初探[J].新课程,2010(2).

[3]钟文来.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教育,2010(3).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
如何加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人机对话训练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引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几点思考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以教带学,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