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很多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对此进行深入地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综合能力,也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就小学数学利用生活化情境开展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并论述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可行性
作者简介:柳胜利,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周铺小学教师。(湖北 武汉 43210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5-0084-02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是对生活中数学规律的高度总结和概括。但是,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并没有认识到教学学习的重要性。对比,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逐步展开探索,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情境,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是使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生活,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在生活中轻松地掌握知识,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将学习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而且使数学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也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意义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逐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学习也不例外。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有学习的欲望,才能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再加上小学生天性活泼、爱动,很难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营造学生熟悉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化情境的融入,抽象、不易理解的数学知识也会变得具体且形象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单纯地讲解数学公式、定义和概念,必然增加小学生的学习难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法也必然发生很大变化,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数学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生活和所学知识形成必然的联系,通过再现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借助现实生活来获得知识技能。此外,数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自身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数学知识,可以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小明到文具店买铅笔这个事例,就需要运用计算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小明不但复习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虽然也能拿到别人找的零钱,但却无法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对数学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措施
小学数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基础打得好,才能更好地学习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以下措施能优化教学方法,加深、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1. 以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如上课时间、购买学习用品等,都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以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用心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例如,学校和家里是小学生最为熟悉的场所,学生都可以将其视为自己的观察对象,这也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之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不知不觉地将其融入教学之中,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各类数学知识,让数学知识变得可亲、可感,让学生想学、乐学、好学。
2. 在教学中融入简单的生活知识。小学生尚不成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不强,对于稍显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常常感到很困惑,也缺少解决困难的信心,此时将复杂的数学难题转化为简单的生活问题,就能够有效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帮助学生快速学到实用的数学知识。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要积极地走入学生生活,努力挖掘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其二,并非所有复杂的知识都能够转化为简单的生活元素,要考虑到知识应用与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从整体的教学层面来考虑问题。
3. 教学设计和呈现方式应体现生活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生活素材,题材及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不是生硬地以教师的思路和教材的方法进行教学,也不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还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讨论时间,以及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思维途径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的愿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 在生活情境中与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避免出现走神、困倦等现象,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等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为学生讲解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例如,举办运动会的时候,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对运动会的参赛项目、参赛选手、获奖情况等进行整理,然后统一汇报,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应该具有现实意义,且能够学以致用。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创设生活化情境,发掘、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归纳含有数学思想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数学问题,让学生认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真正用处,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获取数学知识的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 朱旭平,徐旭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问题情境”的建模范式解读[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7,(2):32-34.
[2] 杨柳楠.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立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7,(11):69-70.
[3] 陈玉玲. 让数学与生活比翼齐飞——摭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5):92-94.
责任编辑 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