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省域文化产业供需协调增长目标排行

2018-08-31 06:24王亚南
新西部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教省域比值

以扩大需求、促进共享为目标,测算文教消费需求增长,以此度量文化产业至2020年发展空间。按照1996-2016年增长,检测至2020年各省域文教消费增长目标的距离排行:青海、贵州、甘肃、宁夏进入历年均增值测算全国前5位;贵州、青海进入消除负相关测算全国前5位;西部各省域未进入最佳比例值测算全国前5位;西部各省域未进入最小城乡比测算全国前5位;西部各省域未进入弥合城乡比测算全国前5位;甘肃进入城乡无差距测算全国前5位;甘肃、云南进入供需协调性测算全国前5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今中国基本的经济运行体制。在此体制下,所谓“满足需求”应当主要体现为满足消费需求,包括属于“保基本”的最低衣食温饱需求也不例外。文化建设“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需要落实在促进城乡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与共享上。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只是手段,提升并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才是最终目的。

全国文化生产供给与文教消费需求关系

我国以往计划经济“供给制”残余尚存,各级政府仍按惯性依此行事,似乎完成生产供给“计划”足矣,所谓需求不过在“计划”供给配额之内,如何扩大消费需求“内生动力”并未加以考虑。当前,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方兴未艾,文化生产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也在所难免。全国扩大文化消费试点继2015年在部分省市开展、2016年在全国展开之后,2017年进一步全面开展。目前全国文化生产供给侧与文化消费需求测的关系如何,这一点实在值得文化产业业界密切关注。

有必要说明,《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据原先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教育消费予以区分,而对乡村居民文化消费、教育消费未予区分,笼统视为“文化消费”,这样检测得出的文化消费城乡比存在误差;近几年对城镇、乡村居民文化消费、教育消费皆不再区分,本项检测亦相应综合分析整个“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分类项(仍按日常用语简称“文教消费”),这样检测得出的文教消费城乡比更加准确。另外,文化生产显然包括各类教材、教辅及课外读物书籍,也包括各种学习用品、器具和如今学生必备的相应设备,因此以文教消费与文化生产相对应展开分析应当合适。

全国文化生产供给与城乡文教消费需求关系变动态势见图1。

在我国统计制度里,《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属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由此得出“文化产业增加值”不限于“文化产业”生产,也包含“文化事业”生产,或许称之为“文化生产增加值”更为合适。因此,图1同时列出全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文化体育与传媒公共财政支出两项数据(均出自《中国统计年鉴》),这些都是文化生产供给的重要方面。可以看到,2004~2016年,文化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28%,公共文化投入年均增长15.07%,文化总产值年均增长20.04%,全都远远高于文教总消费年均增长之11.40%。全国文化生产供给与文教消费需求之间的增长失衡不难看出。

按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04年、2012年两版国家统计标准及其公布数据,全国文化产值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国家统计局测算)由2004年的2.15%提高为2016年的4.14%;同期,居民文教消费率(由“居民消费率”推导而来,即城乡居民文教消费与产值之比,本项检测测算)由4.57%降低为3.63%,2012年以来略有回升,否则更显得不堪。文化产值比与文教消费率历年动态曲线构成明显的“剪刀差”关系,其相关系数为负值0.5185。对此可以简单理解为,文化产值比历年稳步上升,文教消费率却在51.85%程度上逆向下降,文化供需增长形成逆向互动关系。

显然,在中国文化产业的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尚未形成正常、健康、稳定的供需协调增长关系。长此以往,要么文教消费需求增长难以支撑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么文化产业增长失去满足文化消费需求的目的而自身成为一种空虚目标。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必须从增强“内生动力”中拓展出来,更应当落实在自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上。中国文化产业有必要转变发展方式。

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反映近几年国内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进步情况,国家统计局相继发布了一些专项统计数据。本项研究检测数据库利用已经储存、可以回溯26个年份统计数据的强大演算功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若干数据,首次将全国及各地城镇、乡村居民历年文化消费从文化教育综合统计数据当中分离出来,单独考察“纯粹”的文化消费历年增长状况。全国文化生产供给与城乡文化消费需求关系变动态势见图2,其间文化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增长失衡更加严重。

文化产业生产供给发展与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提升应当形成一种供需之间协调增长的良好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文化发展成效不能仅用“文化GDP”来衡量。本文以扩大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发展成果均等共享为追求目标,测算全国、西部及其各省域文教消费需求增长,并以此度量文化产业生产供给至2020年发展空间。全国及各地取值演算统一由当前最新数据年度2016年回溯二十年展开长时段分析检测。

各省域城乡文化教育消费需求增长态势

1996-2016年各省域城乡文教消费总量值、人均值增长状况见表1,全国城乡总体数据作为测评演算基准列于首行。为了更有利于展开西部在四大区域之中的相对比较,表中保留东部、中部和东北数据,各省域则仅列出西部部分(正文阐释无法回避非西部省域时予以保留),按二十年里文教消费人均值年均增长幅度高低排列。其中,省域主排行以1、2、3……为序,四大区域作为附加排行以[1]、[2]、[3]、[4]为序。全文同。

二十年间各省域城乡文教消费总量年均增长幅度及占全国城乡份额升降比较,19個省域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城乡平均增长,占全国城乡份额各有上升,其间西部省域按增幅高低依次为青海、宁夏、贵州、甘肃、云南、内蒙古、陕西、新疆、西藏;12个省域年均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城乡平均增长,占全国城乡份额各有下降,其间西部省域按增幅高低依次为重庆、广西、四川。其中,青海占据首位,年均增长高于全国城乡平均增长3.54个百分点,占全国城乡份额提高了85.86%;四川处于末位,年均增长低于全国城乡平均增长3.15个百分点,占全国城乡份额降低了43.26%。

二十年间各省域城乡人均文教消费年均增长幅度比较,18个省域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城乡平均增长,其间西部省域按增幅高低依次为青海、贵州、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云南;13个省域年均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城乡平均增长,其间西部省域按增幅高低依次为新疆、四川、西藏、重庆、广西。其中,青海占据首位,年均增长高于全国城乡平均增长3.09个百分点;广东处于末位,年均增长低于全国城乡平均增长3.47个百分点。

有必要说明:总量数值演算会产生较大误差,这是因为在既有年度统计数据里,各地各类总量数据之和不等于全国总量,本身就存在误差;由于人口增长,人均值增幅演算更具可比性;在未來年度测算数值里,难以准确把握今后人口增长尤其是分布变化,也只能根据人均值测算结果推演。因此,本文主要基于人均数值展开分析测算,仅在开头和结尾处提供总量分析演算数值,以利于把握全国总体态势。

各省域文化教育消费需求增长协调性分析

本项检测体系由现行统计制度及其公布数据中提取出三对数据组,构成一套简明而完整的数据分析关系链:(1)居民收入与产值的相对比值界定为“民生基础系数”,(2)居民非文消费占收入的相对比值界定为“民生消费系数”,(3)居民文教消费与非文消费剩余的相对比值界定为“文化需求系数”。

本文同时检测1996年以来全国及各省域城乡民生基础系数、民生消费系数和文化需求系数三项特定相关性比值,作为经济、民生与文教消费需求之间增长协调性分析的依据,测算“消除负相关”、“最佳比例值”应然增长目标。各类测算的目标设置、假定条件、演算方法等的详尽说明,参看《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报告》①一书技术报告。

各省域城乡文教消费相关性比值的关系链变动状况见表2,按1996年以来三项比值最佳值与2016年现实值之间的综合差距指数从小到大排列。

(一)民生基础系数的协调性检测

筛查1996-2016年各省域城乡居民收入与当地产值比的历年最佳(最高)值,25个省域最佳值高于全国城乡总体最佳值,其间西部省域按最佳比值高低依次为贵州、西藏、广西、四川、重庆、甘肃、云南、陕西、内蒙古、青海、宁夏;6个省域最佳值低于全国城乡总体最佳值,其间西部省域为新疆。其中,贵州占据首位,最佳值高于全国城乡总体最佳值42.28个百分点;天津处于末位,最佳值低于全国城乡总体最佳值47.75个百分点。

对比2016年各省域城乡居民收入与当地产值的比值,16个省域此项比值高于全国城乡总体比值,其间西部省域按比值高低依次为云南、甘肃、广西、四川、贵州、新疆;15个省域此项比值低于全国城乡总体比值,其间西部省域按比值高低依次为宁夏、青海、西藏、陕西、重庆、内蒙古。其中,云南占据首位,此项比值高于全国城乡总体比值11.61个百分点;天津处于末位,此项比值低于全国城乡总体比值45.24个百分点。

必须引起重视的是,1996-2016年间前后相比,仅有东北和黑龙江、辽宁、山西、新疆、云南2016年此项比值为历年最佳值,即呈现出上升态势,其余省域2016年此项比值均非历年最佳值,即呈现出下降态势。这意味着,在绝大部分省域,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差距逐步拉大了距离,民生基础层面“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程度普遍趋于降低。

(二)民生消费系数的协调性检测

筛查1996-2016年各省域城乡居民非文消费占收入比的历年最佳(最低)值,14个省域最佳值低于全国城乡总体最佳值,其间西部省域按最佳比值高低倒序为西藏、广西;17个省域最佳值高于全国城乡总体最佳值,其间西部省域按最佳比值高低倒序为云南、陕西、重庆、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四川、青海。其中,西藏占据首位,最佳值低于全国城乡总体最佳值60.75个百分点;青海处于末位,最佳值高于全国城乡总体最佳值9.22个百分点。

对比2016年各省域城乡居民非文消费占收入的比值,12个省域此项比值低于全国城乡总体比值,其间西部省域按比值高低倒序为广西、云南;19个省域此项比值高于全国城乡总体比值,其间西部省域按比值高低倒序为陕西、内蒙古、西藏、重庆、贵州、新疆、宁夏、四川、甘肃、青海。其中,山西占据首位,此项比值低于全国城乡总体比值63.54个百分点;青海处于末位,此项比值高于全国城乡总体比值12.13个百分点。

值得加以注意的是,1996-2016年间前后相比,仅有湖南、陕西2016年此项比值为历年最佳值,即非文(必需)消费占收入比重下降,反过来则必需生活开支之外余钱比重呈现出上升态势;其余省域2016年此项比值均非历年最佳值,即非文(必需)消费占收入比重反而上升。这意味着,在绝大部分省域,居民非文(必需)消费占收入比重增高,不利于留出更多的余钱用于精神生活消费。

(三)文化需求系数的协调性检测

筛查1996-2016年各省域城乡居民文教消费与非文消费剩余比的历年最佳(最高)值,19个省域最佳值高于全国城乡总体最佳值,其间西部省域按最佳比值高低依次为陕西、重庆、甘肃、云南、青海、四川、广西、宁夏、新疆、内蒙古、贵州;12个省域最佳值低于全国城乡总体最佳值,其间西部省域为西藏。其中,陕西占据首位,最佳值高于全国城乡总体最佳值21.94个百分点;河北处于末位,最佳值低于全国城乡总体最佳值31.45个百分点。

对比2016年各省域城乡居民文教消费与非文消费剩余的比值,17个省域此项比值高于全国城乡总体比值,其间西部省域按比值高低依次为青海、甘肃、贵州、宁夏、内蒙古、陕西、新疆、四川、重庆;14个省域此项比值低于全国城乡总体比值,其间西部省域按比值高低依次为云南、广西、西藏。其中,青海占据首位,此项比值高于全国城乡总体比值15.13个百分点;西藏处于末位,此项比值低于全国城乡总体比值22.01个百分点。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1996-2016年间前后相比,仅有贵州2016年此项比值为历年最佳值,即呈现出趋向上升态势,其余省域2016年此项比值均非历年最佳值,即呈现出下降态势。这意味着,在绝大部分省域,居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增进与必需生活开支之外余钱增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文化需求层面“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程度普遍趋于降低。

鉴于此项系数检验发现,各地城乡文教消费需求增长不足的最大症结就在这里,表2专门设置了单项差距指数分析。以全国城乡总体为例予以说明:如果全国城乡人均文教消费与人均非文消费剩余的比值能够一直保持1996年以来的最佳状态,那么2016年全国城乡文教消费人均值应为现有实际值的142.89%,达到2799.78元。各省域城乡文教消费需求增长不足的此类差距校正依此类推。

各省域城乡这一比值的单项差距指数比较,17个省域差距指数小于全国城乡总体差距指数,其间西部省域按指数高低倒序为贵州、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14个省域差距指数大于全国城乡总体差距指数,其间西部省域按指数高低倒序为四川、云南、重庆、广西、陕西、西藏。其中,贵州占据首位,差距指数仅为全国城乡总体差距的69.98%;西藏处于末位,差距指数高达全国城乡总体差距的253.44%。

表2同时设置了三项系数检测的综合差距指数分析。仍以全国城乡总体为例予以说明:如果全国城乡人均收入与人均产值、城乡人均非文消费占人均收入、城乡人均文教消费与人均非文消费剩余三项比值能够一致保持1996年以来的最佳状态,那么2016年全国城乡文教消费人均值应为现有实际值的162.36%,达到3181.25元。各省域城乡文教消费需求增长不足的综合差距校正依此类推。

各省域城乡以上三项比值综合差距指数比较,6个省域综合差距指数小于全国城乡总体差距指数,其间西部省域为新疆;25个省域综合差距指数大于全国城乡总体差距指数,其间西部省域按指数高低倒序为甘肃、宁夏、青海、云南、贵州、内蒙古、四川、广西、陕西、重庆、西藏。其中,河北占据首位,综合差距指数仅为全国城乡总体差距的74.13%;西藏处于末位,综合差距指数高达全国城鄉总体差距的598.59%。

在以上三项系数检测中已经看到,若干省域2016年某项比值恰为1996年以来最佳比值。这就是说,对于这些省域而言,三项比值综合差距其实仅为其余比值综合差距,而其最佳比值反而可以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具体说来即为,东北和黑龙江、辽宁、山西、新疆、云南第一项系数为正向调节缩减差距,湖南、陕西第二项系数为正向调节缩减差距,贵州第三项系数为正向调节缩减差距。当然,对于全国及其他省域而言,三项比值综合差距均为负向发生作用而扩增差距。

各省域文化教育消费需求城乡均衡性分析

城乡差距实为分析中国历史和现实都无法回避的社会鸿沟。本文同时检测1996年以来全国及各省域民生基础层面、民生消费层面和文化需求层面的城乡比变动态势,作为这三个层面城乡之间增长均衡性分析的依据,测算“最小城乡比”、“弥合城乡比”和“城乡无差距”应然增长目标。

各省域人均收入、非文消费、文教消费城乡比状况见表3,按文教消费城乡比的校正差距指数从小到大排列。

(一)民生基础层面的城乡均衡性检测

筛查1996-2016年各省域人均收入城乡比的历年最小(最佳)值,18个省域最小城乡比小于全国总体最小城乡比,其间西部省域按最小城乡比大小倒序为内蒙古、宁夏;13个省域最小城乡比大于全国总体最小城乡比,其间西部省域按最小城乡比大小倒序为四川、重庆、新疆、广西、甘肃、青海、西藏、陕西、云南、贵州。其中,上海占据首位,最小城乡比小于全国总体最小城乡比35.23%;贵州处于末位,最小城乡比大于全国总体最小城乡比33.89%。

对比2016年各省域人均收入城乡比,21个省域城乡比小于全国总体城乡比,其间西部省域按城乡比大小倒序为四川、重庆;10个省域城乡比大于全国总体城乡比,其间西部省域按城乡比大小倒序为广西、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甘肃。其中,天津占据首位,城乡比小于全国总体城乡比32.02%;甘肃处于末位,城乡比大于全国总体城乡比26.72%。

需要注意,1996-2016年间前后相比,仅有西部和海南、安徽、重庆、四川、贵州、云南2016年此项城乡比为历年最小值,即人均收入的城乡差距呈现出缩减态势,其余省域2016年此项城乡比均非历年最小值,即人均收入的城乡差距呈现出扩增态势。这意味着,在绝大部分省域,乡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民生基础层面城乡之间“共享发展成果”程度普遍趋于降低。

(二)民生消费层面的城乡均衡性检测

筛查1996-2016年各省域人均非文消费城乡比的历年最小(最佳)值,25个省域最小城乡比小于全国总体最小城乡比,其间西部省域按最小城乡比大小倒序为内蒙古、四川、青海、广西、重庆、宁夏;6个省域最小城乡比大于全国总体最小城乡比,皆为西部省域,按最小城乡比大小倒序为陕西、新疆、贵州、云南、甘肃、西藏。其中,上海占据首位,最小城乡比小于全国总体最小城乡比29.86%;西藏处于末位,最小城乡比大于全国总体最小城乡比33.40%。

对比2016年各省域人均非文消费城乡比,24个省域城乡比小于全国总体城乡比,其间西部省域按城乡比大小倒序为四川、内蒙古、广西、重庆、青海、宁夏;7个省域城乡比大于全国总体城乡比,其间西部省域按城乡比大小倒序为陕西、新疆、云南、贵州、甘肃、西藏。其中,浙江占据首位,城乡比小于全国总体城乡比25.09%;西藏处于末位,城乡比大于全国总体城乡比39.64%。

需要注意,1996-2016年间前后相比,全国总体、东部、中部、西部和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陕西、重庆、四川、广西、云南2016年此项城乡比为历年最小值,即人均非文消费的城乡差距呈现出缩减态势,城乡之间“必需消费”逐步趋近,其余省域2016年此项城乡比均非历年最小值,即人均非文消费的城乡差距呈现出扩增态势。这意味着,在民生消费层面城乡之间“共享发展成果”程度较普遍趋于增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省域未能如此。

(三)文化需求层面的城乡均衡性检测

筛查1996-2016年各省域人均文教消费城鄉比的历年最小(最佳)值,27个省域最小城乡比小于全国总体最小城乡比,其间西部省域按最小城乡比大小倒序为内蒙古、广西、重庆、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4个省域最小城乡比大于全国总体最小城乡比,皆为西部省域,按最小城乡比大小倒序为青海、四川、新疆、西藏。其中,福建占据首位,最小城乡比小于全国总体最小城乡比36.96%;西藏处于末位,最小城乡比大于全国总体最小城乡比71.98%。

对比2016年各省域人均文教消费城乡比,24个省域城乡比小于全国总体城乡比,其间西部省域按城乡比大小倒序为内蒙古、广西、重庆、宁夏、陕西、贵州、甘肃、云南;7个省域城乡比大于全国总体城乡比,其间西部省域按城乡比大小倒序为青海、四川、新疆、西藏。其中,黑龙江占据首位,城乡比小于全国总体城乡比34.67%;西藏处于末位,城乡比大于全国总体城乡比94.07%。

需要注意,1996-2016年间前后相比,西部和河北、海南、黑龙江、山西、河南、宁夏、重庆、贵州、广西、云南2016年此项城乡比为历年最小值,即人均文教消费的城乡差距呈现出缩减态势,其余省域2016年此项城乡比均非历年最小值,即人均文教消费的城乡差距呈现出扩增态势。这意味着,在相当一部分省域,乡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文教消费的增幅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文化需求层面城乡之间“共享发展成果”程度普遍趋于降低。

以上三个层面的城乡差距相互联系,具有前后因果联系。收入的城乡差距有可能导致非文(必需)消费城乡差距;收入与非文消费之差即非文消费剩余,非文消费城乡差距的另一面为非文消费剩余城乡差距;非文消费剩余的城乡差距又有可能导致文教消费城乡差距。这里直接切入文教消费的城乡差距分析,同样以全国总体为例予以说明:假设2016年全国城镇与乡村居民人均文教消费需求能够弥合城乡比,即城乡之间文教消费人均值持平,那么全国乡村文教消费人均值应为现有实际值的246.44%,达到2637.63元;这其实就是2016年全国城镇人均值,即补差校正后“应有”的城乡均等人均值,为现有城乡综合人均实际值的134.61%。各省域文教消费需求增长不足的城乡差距校正依此类推。

以弥合城乡比校正值来衡量,对比2016年各省域人均文教消费与弥合城乡差异的距离,20个省域目标距离小于全国总体距离,其间西部省域按距离大小倒序为内蒙古、重庆、宁夏、陕西;11个省域目标距离大于全国总体距离,其间西部省域按距离大小倒序为广西、青海、贵州、云南、甘肃、四川、新疆、西藏。其中,天津占据首位,目标距离小于全国总体距离18.58%;西藏处于末位,目标距离大于全国总体距离70.48%。

各省域文化教育消费需求增长目标测算

(一)历年均增、全国平均与供需协调目标测算

1、历年均增值目标测算

2020年各省域城乡文教消费需求历年均增值、全国平均值目标测算见表4,按1996-2016年实际年均增长率从大到小排列。

以城乡文教消费既往年度年均增长率测算增长目标,可以得出统计概率最高的或然增长结果。以全国城乡总体为例具体解释:如果2016-2020年全国城乡文教消费增长保持1996-2016年间平均增长率11.96%,那么到2020年城乡人均文教消费将达到2931.70元。在相关各方面增长均依此推算的情况下,由于全国城乡文教消费与产值之比在1996-2016年间呈现下降态势,至2020年文教消费增长与产值增长测算值之比将继续降低至3.49%。各地依此类推。

实际上,在这一测算中,至2020年各省域城乡文教消费增长目标不过是1996-2016年增长态势的精确翻版(对照表1)。

倘若把全国产值年均增长率控制在7%,历年均增值测算的全国城乡人均文教消费绝对值不变,年均增长率不变,而与产值增长测算值之比将提高至4.14%。各地依此类推。

2、全国平均值目标测算

假定各省域城乡人均文教消费绝对值一概实现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值持平,推算各地至2020年文教消费需求增长趋势。这是检测各地现实差距的最“典型”方式,仅在此作为一项附加的对比测算。以西藏为例具体解释:如果2016-2020年西藏人均文教消费需求增长加快提升,到2020年与全国城乡总体人均文教消费2931.70元持平,那么西藏年均增长率需达到64.33%,为以往二十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5.80倍,在省域间实际距离最大,比较差距也最大。各地依此类推。

实际说来,这一附加测算属于各地之间横向比较的差距检测。由于全国各地的发展差异过大,横向比较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尤其是各类总量绝对值比较毫无道理可言,即便是人均绝对值比较也难免有“天壤之别”。因此,本项研究检测体系更加注重各地自身前后年度之间的以下各类“协调增长”、“均衡增长”纵向对比,即各地当前状况与各自历年各种“最佳状态”进行对比,“回复”自身曾经达到的“最佳状态”不应该是什么难事,甚至可以说是理所应当的。

3、供需协调性目标测算

2020年各省域城乡文教消费需求增长达到供需协调性目标测算见表5,按所需年均增长率与1996-2016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比较差距从小到大排列。

摒弃单纯的“文化GDP追逐”,注重文化产业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的协调关系,以文化生产充分满足需求来定位测算增长目标,即假设文化产值比与消费率之间关系回复历年最佳状态,实现文化产业供需协调增长,并达到“支柱性产业”所需与GDP之比。以全国城乡总体为例具体解释:全国城乡文教消费需求增长支撑文化产业成为供需协调性的测算值为4.74%,据此进行反推演算,到2020年城乡人均文教消费应达到3987.60元,2016-2020年年均增长率需达到19.44%,为以往二十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1.63倍。各地依此类推。

为了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供需协调增长,本项检测用以衡量“支柱性产业”的测算标准进行调整,设定居民文教消费率4.74%为文化产业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同时,亦成为“国民消费支柱性产业”的必需“临界值”。演算依据在于:文化产业的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应当形成健康、合理的协调增长关系,2011年全国文化产值比与居民文教消费率正处于近乎“理想”的极度趋近状态(见总报告图1),可作为重要参照系。为此,特取2011年二者之间比差值0.9489(文教消费率为文化产值比的94.89%),作为供需“最佳协调”测算系数。如果中国文化产业的供需关系实现“最佳协调”状态,那么当全国文化产值比达到5%之际,居民文教消费率理当达到4.74%上下。这一假设既是一种理论上的推论,又是一种基于以往事实的期待。

由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家标准2004年版仅具指导性,各地多有变通,2012年版方确定为指令性国家标准,多年缺少全国统一标准的各地文化产值数据,一概按全国数据演算。

依据这一测算,至2020年各省域城乡文教消费达到增长目标所需年均增长率比较:12个省域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甘肃、云南、贵州、新疆、广西、宁夏;19个省域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青海、陜西、四川、重庆、内蒙古、西藏。其中,甘肃占据首位,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所需年均增长率12.37个百分点;西藏处于末位,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所需年均增长率42.90个百分点。

各省域所需年均增长率与各自以往二十年间实际年均增长率进行比较:12个省域比较差距从小到大依次小于全国城乡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甘肃、云南、贵州、青海、宁夏、新疆;19个省域比较差距从小到大依次大于全国城乡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陕西、广西、四川、内蒙古、重庆、西藏。其中,甘肃占据首位,比较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比较差距69.98%;西藏处于末位,比较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比较差距245.52%。

倘若把全国产值年均增长率控制在7%,供需协调性测算目标距离将发生变化:到2020年全国城乡人均文教消费应达到3356.92元,2016-2020年年均增长率需达到14.41%,仅为以往二十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1.20倍,而与人均产值增长测算值之间的比值不变,显然更加容易实现。各地依此类推,2016-2020年年均增长率均为14.41%。

(二)文化教育消费需求增长相关协调性测算

1、消除负相关目标测算

2020年各省域城乡文教消费增长消除积蓄负相关目标测算见表6,按所需年均增长率与1996-2016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比较差距从小到大排列。

以城乡文化需求系数既往年度历年最佳比值测算增长目标,即假设积蓄增长与文教消费增长之间排除负相关关系,必需消费之外余钱增长与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实现同步。以全国城乡总体为例具体解释:如果到2020年此项比例值实现1996-2016年最佳状态,那么城乡人均文教消费应达到4541.87元,与产值增长测算值之比将达到5.40%,2016~2020年年均增长率需达到23.39%,为以往二十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1.96倍。各地依此类推。

倘若把全国产值年均增长率控制在7%,消除负相关测算的全国城乡人均文教消费绝对值不变,年均增长率不变,而与人均产值增长测算值之间的比值将提高至6.42%。各地依此类推。

依据这一测算,至2020年各省域城乡文教消费达到增长目标所需年均增长率比较:17个省域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贵州、青海、宁夏、甘肃、新疆;14个省域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内蒙古、四川、云南、重庆、广西、陕西、西藏。其中,河北占据首位,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所需年均增长率23.39个百分点;西藏处于末位,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所需年均增长率26.09个百分点。

各省域所需年均增长率与各自以往二十年间实际年均增长率进行比较:16个省域比较差距小于全国城乡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贵州、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15个省域比较差距大于全国城乡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四川、云南、陕西、重庆、广西、西藏。其中,贵州占据首位,比较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比较差距51.20%;西藏处于末位,比较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比较差距127.93%。

2、最佳比例值目标测算

2020年各省域城乡文教消费相关最佳比例值目标测算见表7,按所需年均增长率与1996-2016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比较差距从小到大排列。

以城乡民生基础系数、民生消费系数、文化需求系数三项比值既往年度历年最佳值测算增长目标,即假设相关各方面的增长协调性“回复”曾有的三项比例关系最佳值。以全国城乡总体为例具体解释:如果到2020年三项比值同步实现1996-2016年最佳状态,那么城乡人均文教消费应达到4953.32元,与产值增长测算值之比将达到5.89%,2016-2020年年均增长率需达到26.09%,为以往二十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2.18倍。各地依此类推。

依据这一测算,至2020年各省域城乡文教消费达到增长目标所需年均增长率比较:6个省域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为新疆;25个省域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甘肃、宁夏、青海、云南、贵州、四川、内蒙古、广西、陕西、重庆、西藏。其中,黑龙江占据首位,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所需年均增长率26.09个百分点;西藏处于末位,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所需年均增长率74.69个百分点。

各省域所需年均增长率与各自以往二十年间实际年均增长率进行比较:9个省域比较差距小于全国城乡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甘肃、新疆、青海、宁夏;22个省域比较差距大于全国城乡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云南、贵州、内蒙古、四川、陕西、广西、重庆、西藏。其中,黑龙江占据首位,比较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比较差距42.25%;西藏处于末位,比较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比较差距316.21%。

倘若把全国产值年均增长率控制在7%,最佳比值测算目标距离将发生变化:到2020年全国城乡人均文教消费应达到4169.90元,2016-2020年年均增长率需达到20.78%,仅为以往二十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1.74倍,而与人均产值增长测算值之间的比值不变,显然更加容易实现。各地依此类推。

同样依据这一测算,至2020年各省域城乡文教消费达到增长目标所需年均增长率比较:6个省域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为新疆;25个省域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甘肃、宁夏、青海、云南、贵州、内蒙古、四川、广西、陕西、重庆、西藏。其中,河北占据首位,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所需年均增长率20.78个百分点;西藏处于末位,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所需年均增长率68.13个百分点。

(三)文化教育消费需求城乡均衡增长测算

1、最小城乡比目标测算

2020年各省域基于最佳比值的文教消费需求最小城乡比目标测算见表8,按所需年均增长率与1996-2016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比较差距从小到大排列。

在三项最佳比值测算基础上,以人均文教消费城乡比既往年度历年最小值测算增长目标,即假设“回复”原有的文教消费城乡比最小状态,作为缩小以至消除城乡差距的基础。以全国城乡总体为例具体解释:如果到2020年同时实现1996-2016年三项最佳比值和文教消费城乡比最小状态,那么城乡人均文教消费应达到4924.24元,与产值增长测算值之比将达到5.86%,2016-2020年年均增长率需达到25.91%,为以往二十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2.17倍。各地依此类推。

依据这一测算,至2020年各省域文教消费达到增长目标所需年均增长率比较:6个省域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为新疆;25个省域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甘肃、宁夏、云南、青海、贵州、内蒙古、四川、广西、陕西、重庆、西藏。其中,黑龙江占据首位,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所需年均增长率25.91个百分点;西藏处于末位,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所需年均增长率71.10个百分点。

各省域所需年均增长率与各自以往二十年间实际年均增长率进行比较:9个省域比较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22个省域比较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云南、贵州、内蒙古、四川、陕西、重庆、广西、西藏。其中,黑龙江占据首位,比較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比较差距40.84%;西藏处于末位,比较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比较差距303.42%。

倘若把全国产值年均增长率控制在7%,最小城乡比测算目标距离将发生变化:到2020年全国城乡人均文教消费应达到4145.42元,2016-2020年年均增长率需达到20.60%,仅为以往二十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1.72倍,而与人均产值增长测算值之间的比值不变,显然更加容易实现。各地依此类推。

同样依据这一测算,至2020年各省域文教消费达到增长目标所需年均增长率比较:6个省域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为新疆;25个省域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甘肃、宁夏、青海、云南、贵州、内蒙古、四川、广西、陕西、重庆、西藏。其中,河北占据首位,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所需年均增长率20.60个百分点;西藏处于末位,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所需年均增长率64.77个百分点。

2、弥合城乡比目标测算

2020年各省域基于最佳比值的文教消费需求弥合城乡比目标测算见表9,按所需年均增长率与1996-2016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比较差距从小到大排列。

同样在三项最佳比值测算基础上,以人均文教消费城乡比的无差距理想值测算增长目标,即假设文化需求层面的城乡差距得以消除,据此演算校正数值。以全国城乡总体为例具体解释:如果到2020年同时实现1996-2016年三项最佳比值和乡村人均文教消费绝对值与城镇水平持平,那么城乡人均文教消费应达到6583.24元,与产值增长测算值之比将达到7.83%,2016-2020年年均增长率需达到35.39%,为以往二十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2.96倍。各地依此类推。

依据这一测算,至2020年各省域文教消费达到增长目标所需年均增长率比较:6个省域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无西部省域;25个省域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新疆、甘肃、宁夏、青海、云南、内蒙古、贵州、四川、广西、重庆、陕西、西藏。其中,黑龙江占据首位,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所需年均增长率35.39个百分点;西藏处于末位,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所需年均增长率106.70个百分点。

各省域所需年均增长率与各自以往二十年间实际年均增长率进行比较:8个省域比较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甘肃、青海、宁夏;23个省域比较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新疆、云南、贵州、内蒙古、陕西、四川、重庆、广西、西藏。其中,黑龙江占据首位,比较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比较差距40.92%;西藏处于末位,比较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比较差距332.60%。

倘若把全国产值年均增长率控制在7%,弥合城乡比测算目标距离将发生变化:到2020年全国城乡人均文教消费应达到5542.03元,2016-2020年年均增长率需达到29.68%,仅为以往二十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2.48倍,而与人均产值增长测算值之间的比值不变,显然更加容易实现。各地依此类推。

同样依据这一测算,至2020年各省域文教消费达到增长目标所需年均增长率比较:6个省域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无西部省域;25个省域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陕西、西藏。其中,黑龙江占据首位,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所需年均增长率29.68个百分点;西藏处于末位,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所需年均增长率98.10个百分点。

3、城乡无差距目标测算

2020年各省域文教消费相关方面城乡无差距目标测算见表10,按所需年均增长率与1996-2016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比较差距从小到大排列。

在民生基础层面、民生消费层面、文化需求层面三项城乡比的无差距理想状态下实现既往年度历年最佳比值测算增长目标,即假设此三个层面的乡村人均值加速增长并与城镇水平持平,统一取城镇标准三项比例关系最佳值进行演算。以全国城乡总体为例具体解释:如果到2020年城乡之间在此三个层面已无差距,统一实现1996-2016年城镇标准三项最佳比值,那么城乡人均文教消费应达到10062.64元,与产值增长测算值之比将达到11.97%,2016-2020年年均增长率需达到50.54%,为以往二十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4.23倍。各地依此类推。

依据这一测算,至2020年各省域文教消费达到增长目标所需年均增长率比较:7个省域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无西部省域;24个省域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云南、四川、陕西、贵州、广西、重庆、西藏。其中,黑龙江占据首位,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所需年均增长率50.54个百分点;西藏处于末位,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所需年均增长率144.45个百分点。

各省域所需年均增长率与各自以往二十年间实际年均增长率进行比较:10个省域比较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甘肃、青海;21个省域比较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宁夏、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陕西、四川、重庆、广西、西藏。其中,黑龙江占据首位,比较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比较差距49.84%;西藏处于末位,比较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比较差距315.71%。

倘若把全国产值年均增长率控制在7%,城乡无差距测算目标距离将发生变化:到2020年全国城乡人均文教消费应达到8471.14元,2016-2020年年均增长率需达到44.20%,仅为以往二十年实际年均增长率的3.70倍,而与人均产值增长测算值之间的比值不变,显然更加容易实现。各地依此类推。

同样依据这一測算,至2020年各省域文教消费达到增长目标所需年均增长率比较:5个省域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无西部省域;26个省域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平均差距,其间西部省域按差距大小倒序为甘肃、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云南、四川、陕西、贵州、广西、重庆、西藏。其中,黑龙江占据首位,目标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总体所需年均增长率44.20个百分点;西藏处于末位,目标差距大于全国城乡总体所需年均增长率133.35个百分点。

各省域文化教育消费需求总量增长测算

在人均数值增长测算基础上,最后再进行至2020年各省域文教消费需求总量增长目标测算,见表11A、表11B,分为东北和东部、中部、西部四大区域,以由北至南、从东到西的大致地理分布排列。

与人均数值增长的各类测算逐一对应,表中同样提供了总量数值增长的各类测算结果。总量数值有利于把握总体态势,但难以准确把握今后人口增长尤其是分布变化,所需年均增长率演算结果与人均值演算略有差异,故而省略总量增长目标测算的年均增长数值,仅供参考。

注释

①王亚南主编《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报告(2018)》,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皮书系列之文化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2月出版。

作者简介

王亚南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文发展研究与评价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猜你喜欢
文教省域比值
明朝耿氏家族与湖北黄安地区的文教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者主体资格与责任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者主体资格与责任分析
江西省初步建成教育省域网骨干网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唐太宗文教措举简论
中国省域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解研究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