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2018-08-31 06:24王霖
新西部 2018年7期
关键词:甘肃文化产业文化

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因其高附加值、高整合性以及知识密集性而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心。甘肃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多样,但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报告分析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劣势,梳理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提升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十九大报告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人类的精神需求紧密相关,人们对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数量尤其是质量,是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而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因其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及知识密集性而越来越成为当前科学技术、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经济社会进步速度加快形势下推动文化产业快速高质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保持经济增长和培育新增长点的动力源泉。

甘肃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尤其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10月,甘肃在《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使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加凸显,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相关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明显提高”的目标。拥有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甘肃,也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定向为“从资源型向创意型转变”。在《甘肃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更是提出要“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及设计服务产业孵化基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已有了初步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多样,但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认真分析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和劣势,梳理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提升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质量,对促进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进而促进甘肃文化大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当前我国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这个词汇概念,是我国在借鉴国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文化产业的语境而独创的一个概念。”[1]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在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最早明确定义创意产业概念的是英国1998年出台的文化政策文件《英国创意产业纲领文件》,该《文件》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2]随后,这一概念被许多国家和地区调整采用并广泛实践。

1、政府层面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界定

在我国,2006年1月和9月相继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不仅部署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而且首次正式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要求充分发掘和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加速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着力培育创新主体,促进文化科技、影视制作、音乐制作、时尚设计、艺术创作、工艺美术、广告创意、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此后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9年文化部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国家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第一位,提出“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2012年,国家统计局修订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新增了“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大类,其中文化创意指“建筑设计服务和专业设计服务”。2012年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3]该《纲要》首次将文化产业分为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并将文化创意产业归为 “新兴文化产业”之一。2017年出台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进一步扩展了新兴文化产业的内容,在此前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视听、创意设计、3D和巨幕电影”四项内容。从这些政策文件看,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界定呈现出从“行业”到“集合”的变化,由最初侧重于经济意义上的“行业”“产业”等范畴演化至侧重于文化意义与文化相关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2、学界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界定

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4]台湾实践大学李天铎教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一个生产体系,表意層面涉及到文学艺术、历史政治、文化风俗等,实践层面涉及到创作、发行、版权、消费以及影视、动漫、音乐、广告等相关产业。[5]胡鹏林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通过人的创造力来激发文化的生命力、融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产业聚变效应的新兴产业形态。[6]

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建立在全球化、新经济、科学与艺术融合、高新技术与文化融合、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等新条件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高端的产业形态,“文化”和“创意”均被视为这一产业的核心。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增长在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也意味着要素扩张驱动力日渐式微而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不断增强。根据《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5年,在政策融合导向和市场引导作用下,中国多地创意产业通过文化创意、先进技术等要素对传统产业不断融合渗透、共享资源、挖掘内涵、创新升级,优化了创意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催生了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了创意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的新气象。”[7]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与文化的高度融合开启了创新、创意的新局面。“互联网+”的实践运行,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给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带来了崭新的图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文化、资本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区域流动速度加快,产业间不断融合,拓展了产业空间,延伸了产业链条,激发出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全新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平台信息化、内容虚拟化、消费体验化、产业跨界化和贸易国际化的五大趋势。”[8]

(三)积极培育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一方面,在甘肃省的工业中,重化工和原材料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甘肃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原材料产能过剩、投资效益减弱、工业效益下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甘肃省必须以新思路、新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現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9]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文化产业的高端上游产业链,能够以几何倍数的增幅升值其产品价值,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此同时,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甘肃省积极培育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必然能够提高第三产业在甘肃GDP中的比重,并优化第三产业自身结构,在推进甘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发展甘肃文化产业中起到重要作用。

1、积极培育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其典型意义在于探索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开辟文化传承创新之路。文化创意产业提倡“创新”,推崇“文化”。表面看来文化创意直接来自生产者个体的智慧,深层来说,人的创意智慧最终源自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创意并非无中生有,其根本是继承。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石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这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宗旨与意义高度契合。积极培育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2、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对甘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至关重要

国际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曾对世界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做了一个历史分析,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产业农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逐渐递减的;第二产业制造业其贡献率开始是增长的,然后慢慢走平;而第三产业,也就是广义上的服务业,其贡献率始终呈上升趋势。甘肃省产业结构中重化工和原材料产业占比较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增速换挡、原材料产能过剩、工业效益下降、投资效益减弱等问题,这些新情况倒逼甘肃省必须以新思路、新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创意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业,能以几十倍、几百倍的增幅升值其产品价值。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但能够迅速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而且可以优化第三产业自身结构。由此看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对于优化甘肃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起到重要作用。

3、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与敦煌文博会的永久成功举办形成良性互动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甘肃敦煌每年举办一次。“文博会”是目前我国政府举办的惟一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际性的高端论坛和文化展示交流平台,承载着重要的国家使命。办好“文博会”,对甘肃“既是重大机遇,更是巨大责任,既要传承历史、挖掘深厚的文化积淀,也要反映现实、彰显文化的时代特色,还要着眼未来、展示前瞻引领性的文化探索和构想。”[10]

毫无疑问,“文博会”的成功举办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意来支持,一个发达、繁荣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办好“文博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时任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的梁言顺表示,“举办这样的文博会,首先是唤醒甘肃人民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普遍性会进一步提高。另外,突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产业,将对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一年一度“文博会”的举办,必将带动甘肃省广告、设计、软件等相关创意产业群的发展,是加快甘肃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国内国际经验来看,大型国际博览会的成功举办,都会大大推进主办国特别是主办城市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有利于甘肃进一步贯彻落实“文化大省”建设主战略,加快甘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且将为甘肃一年一度“文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可以使甘肃真正分享举办“文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从而将最终提升甘肃形象和地位,提高甘肃的区域综合竞争力。

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自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2009年文化部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国家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第一位;2012年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2017年出台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培育的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伴随着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从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2016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由5123亿元增加到30785亿元,年平均增速达到19.64%,占 GDP的比重由2.37%提升到4.14%。数据表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文化新业态加速涌现、产业外向度逐步提升。如下图所示。

(二)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正式获批、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地位的确立以及获批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样的国际盛会并永久落户甘肃敦煌等有利形势,让甘肃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2016年12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0年,全省文化创意产品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企事业单位达到10家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在全省文化产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0%左右。”[11]《实施意见》明确了甘肃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主要任务,制定了五项具体保障措施,为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利用提供了专项政策依据。

1、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起步

自2014年甘肃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之后,全省贯彻落实,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有了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起步。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数字化搭建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数字平台,开展数字化服务;敦煌研究院和省博物馆被确定为全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敦煌莫高窟景区智慧旅游建设成果丰硕;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商品研发营销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兰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会同省直有关单位举办了第二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

2、挖掘文化资源,切实找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是文博方面。各级文博单位在文物复制品、艺术纪念品、藏品仿制等方面开发了大批文化产品,如马踏飞燕、敦煌壁畫临摹画、马家窑陶器等。

二是图书馆方面。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图书集成、收藏精品、数字影印等文化产品,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三是文化、美术馆方面。推出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市场销路看好的现代艺术作品。

四是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充分利用非遗根植民间的优势,在整理保护的同时,有效合理利用,把非遗产品的开发作为产业来发展,庆阳香包、卓尼洮砚、酒泉夜光杯、定西剪纸、环县皮影、平凉纸织画等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3、彰显地域特色,打造甘肃文化创意产品独特品牌

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坚持产业引导、品牌引领,形成了甘肃省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品牌。

一是“蓝莲系列”等产品深受市场青睐。近些年来,甘肃省博物馆积极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索之路,与甘肃文博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推出蓝莲系列、彩陶系列、画像砖系列、铜奔马系列等文化创意产品500余种。其中,以馆藏珍贵文物元代琉璃托盏为设计元素衍生出的“蓝莲系列”产品于2015年和2017年分别参加了“中国第二届文创产品展览会”和“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深受众多文化创意机构关注。目前已对其中2件(组)产品进行了专利申请。

二是文溯阁《四库全书》复制保护与影印出版。围绕文溯阁《四库全书》设计开发了50种从低端到高端的产品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发展“如是敦煌”“念念敦煌”“星空下阐释敦煌”三大核心品牌系统成绩初显。在2017年举办的“敦煌艺术走进全国展览”“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品牌授权展”等展览中,敦煌文化艺术及其创意创新引发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此外,“数字敦煌”项目实现了虚拟研究文物的永久保存,资源库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成功上线,实现全球共享。

四是“读者·书房”入选全国“创新案例30佳”。截至2017年6月,实现销售收入420万元。其中手工书《中国古代体育图录》《敦煌佛教感通画研究》《兰花花》分别获得2016年第67届美国印制大奖的表彰奖、优异奖。

4、注重融合发展,努力拓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销售渠道

一是让文化创意产品吸引游客驻足,促进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发展。统筹省内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大景区建设,在各旅游景区设立文化创意产品专销柜台。

二是将文化创意产品纳入对外文化贸易范畴,促进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目前庆阳市已在北京、上海、兰州、西安等地设立48个营销窗口,在迪拜、白俄罗斯设立营销窗口2个。

三是借助文化节会开展文化创意展览,搭建文化创意交流互鉴重要平台。一方面,利用兰洽会、敦煌行旅游节、敦煌文博会等节会在甘肃举行,广泛推介甘肃文化产品。另一方面组织企业参加国内一线城市及港、澳、台等地举办的各类艺术博览会、艺术节等,把甘肃特色文化产品展示给国内外宾客,实现销售收入。

四是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逐步形成了独具甘肃特色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业体系。数字文化创意成果已在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生产、销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博物馆、数字影院、影视(动漫)制作、旅游服务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围绕推进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数字甘肃文化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图书馆、博物馆智慧化和ORACLE数字技术人才创新中心等一批项目均有序推进。

5、动漫产业成为甘肃文化创意产业新生力量

动漫产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核心,跨形态、跨媒介、跨行业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甘肃正全力推进从动漫产业到数字创意的转变发展。“动漫+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甘肃文化资源传承、实践和创新提供了最佳机遇。截至目前,甘肃已有甘肃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艺百、南特数码和上元甲子等8家企业通过国家动漫企业认证,按照规定享受国家对动漫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南特数码推出的《敦煌传奇》入选2016年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以及文化部扶持计划的产品,目前已在省内多家电视台、澳大利亚天和电视台及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地播出,相关衍生产品也走出国门,受到了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白俄罗斯和巴基斯坦动漫爱好者的认可。此后陆续推出的《伏羲传奇》《五泉传奇》等甘肃本土文化动漫产品,在国内外电视台播放后反响良好。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数字动漫展就是以‘敦煌传奇冠名。借助2016年9月举办的敦煌文博会,甘肃省在敦煌传奇数字动漫展展示了VR、全息和裸眼3D技术及设备,接待参观团体50余个,参观人次超过5万人,扩大了甘肃数字动漫品牌的影响力。以“文化+数字化”为亮点,甘肃各动漫企业正通过创新全面挖掘甘肃文化这座富矿。与此同时,甘肃省也积极推动动漫产业人才的自主培养,诸如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工业学院等甘肃省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动漫方向的专业,开始招收本科或专科生。

6、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助推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建立并建设文化创意园产业园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建设。近几年,甘肃各地州市积极挖掘本地历史文化、人文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创意创新,纷纷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或在建文化创意产业园有80多个。其中 “敦煌文化产业园”、“甘肃华源文化产业集团”、“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兰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引導和示范的作用。此外,各地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创新文化与科技、农业、养生、商贸、体育、餐饮等诸多产业的融合让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大大提升了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潜力,如兰州金城关文化博览园、通渭县书画产业园、平凉中华崆峒养生地、庆阳周祖农耕文化产业园等。

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各级政府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生事物在甘肃发展时间较短,各级政府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一是各级政府、各级决策层对在甘肃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还存在社会各界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沿性和未来发展态势的理解、认识还不到位的问题;也还存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相对滞后、思路不够清晰以及对产业布局和区域功能定位模糊、发展方向不明确的问题。三是还存在做“政绩工程”或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之名行地产开发之实等问题。

(二)甘肃文化产业由“资源型”向“创意型”发展转变尚需时日

甘肃虽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资源丰富,但重要的是如何能够通过创新和创意运用来活化这些资源,把这些资源转变形态,创造出让人觉得更有意思,更有吸引力的新的文化形式。虽然甘肃各级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识和愿望都很强烈,纷纷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并据此招商引资以开辟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甘肃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尚显淡薄,对民族文化挖掘不够,原创能力不强,创造的产品附加值不高。各地大举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背后,却是一种有文化弱创意甚或无创意的状态。目前来讲,甘肃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多还处在“资源型”状态,向“创意型”转变还有待时日。总体来讲,目前甘肃尚未形成宽松的、多元的文化生态以及浓厚的创意氛围。

(三)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尚不完善

从甘肃省政府制定的《甘肃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中可以见到政府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投入,并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在法律和经济手段上相对缺乏,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立法有待进一步细化;在税收、信贷方面政策还不够完善;尚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预算,应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给予支持。

(四)签约项目落实不到位

甘肃省各地州市多利用深圳文博会、省文博会、兰洽会等展会平台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签约项目很多,但存在项目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一是项目签约后并没有实际实施;二是项目落地后,资金并没有按计划到位;三是项目建成后没有有效运作。由于项目落地率不高,资金到位率低,由此造成很多文化创意产业签约项目成了“纸上谈兵”工程,有名无实,很多三四年前签约的建设项目至今仍挂在政府招商网络平台上。

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甘肃历史文化悠久厚重,是文化资源大省。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可以分为,历史文献、文物遗存、民间传说等。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的诞生地就在甘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甘肃文化堪称是中华文明的“根文化”。

甘肃的石窟寺不但数量居全国之首,而且随着朝代变迁发展,也代表了中国石窟寺的发展演变过程。境内的古文化遗址数量排全国第二,且其中的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四坝文化、沙井文化等为国内独有。

远古的甘肃彩陶自八千年前发展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在中国乃至世界彩陶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甘肃出土的汉简多达61000多枚,数量居全国之首不说,且保存完好,并以其内容的广博和时代跨度大而备受历史和考古学界的重视。甘肃还拥有全国最多类型的青铜文化。

甘肃境内长城历经秦、汉、明三代,城障历经晋、宋、西夏和元代,纵横交错,累计长4400多公里。甘肃境内民族众多,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为甘肃独有,民族民俗文化独树一帜,拥有不可替代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同时,甘肃红色革命文化非常丰富。当年,甘肃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处处都有红军长征的足迹。

而且,甘肃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广阔的地域、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成了雄浑俊美的自然风光,被地质学家称为最丰富的地质和地表特征博物馆。近些年来,甘肃积极扩大旅游产业经营范围,扶持旅游产品开发,在丝路沿线周边兴起了敦煌莫高窟、甘南香巴拉、黄河风情、麦积山、崆峒山、黄河石林等精品旅游线路和一批精品旅游景区。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增强了甘肃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热传的一帖显示,孤独星球(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布2017亚洲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单,第一名就是中国甘肃。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绮丽的自然风光都蕴含着值得挖掘的创意资源,为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文化基础。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因此有着潜在的发展优势和大可挖掘的潜力。

2、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地域优势

自国家层面“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提出之后,古老的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甘肃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境内丝绸之路长达1600多公里,诸如城址、驿站、烽燧、关隘、寺塔、石窟等丝路文化遗址如繁星般分布全境,加之像敦煌文书、汉晋简牍、金古碑刻、壁画造像等这样的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出土文献和艺术品,为了解丝绸之路及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丰富而且重要的资料。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奠定了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地位。在升级版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全新理念的带动下,甘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根据《文化中国:2016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从影响力指数增速看,辽宁、贵州、甘肃、内蒙古、广西分列影响力增长率前五名。由此可见,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力在全国逐渐扩大,这必将逐渐吸引创意资本及创意人才的关注,甘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因此就有了潜在的基础和优势。

3、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

(1)甘肃近几年享受到诸多国家倾向性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复设立兰州新区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批复支持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批复每年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政策,为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非同寻常的机遇。

(2)甘肃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机遇,研究制定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性政策。自2014年10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及省文化厅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省文化厅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等,积极推动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4、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

(1)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其典型意义在于探索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开辟文化传承创新之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为甘肃发展以创新为核心、以促进知识产权为重要依托的文化创意产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2)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展会平台。获批自2016年起每年一届在甘肃敦煌举办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是我国目前惟一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际性高端论坛和文化展示交流平台,承载着重要的国家使命。每年一届敦煌文博会的举办势必会使甘肃的文化吸附力与文化扩张力不断增强,从而助推甘肃创意需求和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形成,为全面提升甘肃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契机。与此同时,甘肃省借助深圳文博会、省文博会、国际文化产业大会、兰洽会等展会平台,引进民间资本,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五年间,先后引进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和项目,如上海保奇影视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0亿元在天水打造羲皇谷文化产业园区、青海伊佳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在临夏投资30亿元建设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浙江长城影视集团投巨资分别在兰州新区、武威、白银打造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黄河石林景区等。

(3)民间社团组织。早在2010年3月,甘肃省就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协会由省内在文化创意产业界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旨在推动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协会围绕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开展调研、评估、推介、招商和投资对接等活动,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同时为会员企业和其他投资者提供政策服务等。

5、不断壮大的文化市场主体

甘肃省全面完成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全省廣电网络整合、文化行政主体合并等阶段性改革任务;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上市,实现了甘肃省文化企业上市零的突破;组建了一批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培育发展了一批民营文化企业;成立了甘肃省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敦煌,拥有着享誉国内外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敦煌市主动寻求与省内高校间进行颇有成效的合作,利用高等学府丰厚的学术理论资源,以及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优势,通过成立相关文化创意的研究机构,培养了一批文创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劣势

1、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相对落后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相对滞后,基础相对薄弱,这对甘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很大制约。因为通常来讲,要发展创意产业,制造业须有充分的发展且有不断壮大的服务业,也就是说创意产业是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根据《2017中国文化统计提要》,2016年甘肃人均GDP在全国垫底,甘肃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利润总额是全国惟一亏损省份。

2、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技术基础薄弱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从文化资源到文化生产力再到高附加值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生产力是以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带动文化的产业化才能得以实现的。甘肃目前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技术基础尚显薄弱。

3、创意人才严重匮乏

目前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步晚且远远落后于全国总体水平,受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滞后影响是一个方面,但创意人才的严重缺乏是关键制约因素。甘肃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只能是跨越式发展或者说无中生有式的发展,这就更需要创意人才。甘肃虽然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物质与文化基础,但资源不会自行转化为能够创造财富的创意产业,有再多的“米”,如果没有“巧妇”,那也只能望“米”兴叹。创意人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因素。发达地区往往借助优越的区位优势,吸附更多的专业人力资源。对甘肃来说,遑论吸引人才,现有的人才也多到发达地区谋求发展了,人才流失极其严重。

对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地发展目标的确定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一定是建立在准确分析该地发展阶段、发展环境以及发展区位所具有的优劣势的基础上的。学者金元浦提出了中国文化创意发展的“三个阶梯、三种模式”的观点,认为“以西部的云南昆明、青海西宁、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呼和浩特、广西南宁、贵州贵阳、甘肃兰州等城市为主,构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第三梯队。”[12]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采用龚伯兹曲线法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生命周期进行量化判断,可以判断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处于成长期,但由于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资源禀赋的差异,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省份所处的周期阶段具有异质性。同样采用龚伯兹曲线法,可以判断甘肃等处于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省份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从形成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而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已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区产业政策的走向。处于形成期的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产业增长缓慢,产品逐渐多样化的特点。这一时期的产业政策重点在政策扶持。[13]文化创意产业是分众、分层发展的产业集群,甘肃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需要分析自身所具有的发展条件,扬长避短去规划、去创新、去经营、去实践,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

虽然近些年来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已有了初步发展,文化创意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多样,但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不过差距也意味着后发优势和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学习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功经验、有效模式,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依据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甘肃丰厚的文化资源,综合利用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地域优势,抓住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谋划甘肃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之路。

(一)抓住发展机遇推行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双重视角下加以思考,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包含着多重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从华夏文明诞生地(传统文化资源),还是丝绸之路黄金段(亚洲最佳旅游地)的意义上,甘肃文化产业都具备了实现新的转化的条件。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上,甘肃省委省政府要有“开放视野”和“国际眼光”,用互联网思维,以创造性转化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销售等, 比如借助互联网消除甘肃与发达地区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人才匮乏、科技基础薄弱、资金短缺等不足和劣势,以甘肃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吸引文化创意产业巨头到甘肃投资发展等,从而实现甘肃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这个跨越的关键是将文化意义注入到文化产品的创造性转化过程,是把新思想转变成别人愿意花钱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创造性转化过程包括文化观念创新、标志性文化符号创新、社会参与方式创新以及发展模式创新等。要做好这些工作,省委省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企业要立足实践,把握最新行业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则要立足社会前沿,做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二)制定有利于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

甘肃省在全面落实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的同时,应积极主动从甘肃实际出发制定支持发展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文化创意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对症下药,力求精准扶持,把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用到重点上、关键点上。应将文化同经济和创新紧密结合,将文化政策同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融为一体,制定更加全面的综合性政策,并通过政策导向来促进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制定税收、金融、劳务等相关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降低文化创意企业市场的准入门槛,积极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参与;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金或支持弱小企业发展的创业基金,给予进入聚集区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基础性平台;选择重点企业给予奖励,还可以采取后期赎买或陪同式投入的方式,从而形成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链条。此外,还应及时调整产业政策。随着产业生命的演化,产业政策的力度、措施和目标也应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且这种调整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只有当产业政策措施和目标与产业生命周期相匹配时,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这时的产业政策也才是有效的。

(三)完善人才支撑体系,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创意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可以从培养未来创意人才、引进高端复合人才和留住现有人才三方面来加强甘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第一、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设立文化创意、艺术管理等专业,结合长期学历教育和短期非学历教育,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各级各类科研院所等发展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实用人才。通过搭建国内国际文化创意人才文化成果的大型创意设计展览,加强与国际上各个文化创意产业中顶尖研究机构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打造人才交流、碰撞的平台,积极鼓励国内外专家、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培育更多兼具文化内涵、创意思维与产业运作模式的复合型人才。第二、制定合适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应当大规模引进。第三、鼓励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实力的高层次人才以技术入股方式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实现创意高层次高水平人才使用广泛化,留住现有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落实人才的知识专利、品牌、管理等要素的完善,具有高技能人才得到高待遇,降低人才的流失。第四、长远考虑,创意人才的培养应当从小孩子抓起,为所有孩子提供接受创意教育的机会;为年轻人提供在创意部门工作的机会;促进各个学习阶段彼此间的衔接等。

(四)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开启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之路

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便捷的交通以及这个“分享”盛行的时代,让旅游成为大众最广泛的文化消费方式。甘肃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应该在旅游业中占尽先机。重大的文化庆典和仪式性活动,具有整合文化产品,提升和传播文化品牌的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近些年来,甘肃省各种重大旅游文化活动越来越有影响,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旅游文化产品,如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敦煌,敦煌莫高窟的门票一度一票难求。甘肃多年来组织实施的“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其中的重大活动“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具有全球影响力,是甘肃文化发展一大品牌。甘肃陇南的乞巧女儿节,属甘肃独有民俗文化,目前已举办9届,影响力不断扩大。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系列具有文化符號意味的创意产品,实现展现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甘肃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35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51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5.3%和29.3%,成为全国年度旅游规模增速最快的目的地之一。就目前情况而言,甘肃以人文价值开发为重点,大力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和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产品,将自己打磨成享誉世界的伏羲文化、敦煌文化旅游精品的知名省份并带动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大有文章可做。

(五)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的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是技术、人才、知识与智力相融合而形成的文化产业形态。创意的实现离不开高新科技的支持,正是现代信息技术、3D打印技术、激光技术等高科技的成熟与运用,才使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下,甘肃省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首先应以数字化信息化高新技术带动文化的产业化。甘肃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形成创新型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加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提高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大力培养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六)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

产业发展中的资金匮乏是个永恒问题。甘肃省目前依然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以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金问题。一是引导支持文化创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募集发展资金;二是积极倡导各级政府财政资金与省内外社会资金发展混合所有制以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资金;三是借鉴英国政府采取开办彩票的办法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筹措资金模式,既不增加政府负担,又可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四是积极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七)多向度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除积极制定扶持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来自“顶层”的支持之外,还应当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全面加强广大民众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认知度以及参与度。没有广大民众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与消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对民间创造力、民众创意行为给与高度的关注与支持,引导、积聚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使大众从意识层面深入理解文化,引起全社会的关心与作为,营造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才可以使文化创意产业日臻繁荣。

结 语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累积的结果,更是一种深埋于民族血脉之中的精神。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更是文化,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体现的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以及对艺术的追求这样的精神消费的需求。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甘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文化发展何其丰厚自不待言。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后,创意产业的迅速成长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趋势。虽然于甘肃而言,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探索形成阶段,甚至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些曲折的历程;但是,只要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深深根植于甘肃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本土文化土壤之中,遵循产业发展的经济规律,着力培育创新要素,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甘肃一定能够探索出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正确路径。

注释

[1]倪宁等.《试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运营模式——基于世界成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营经验的考察》,《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2]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电影艺术》,2006年第3期。

[3]《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

[4]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版,第 42 页。

[5]李天铎.《文化创意产业读本——创意管理与文化经济》,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20 页。

[6]胡鹏林等.《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源、内涵与外延》,《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

[7]张京城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7年。

[8]金元浦.《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新趋势与新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9]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

[10]甘肃日报评论员.《高水平高质量办好文博会》,2016年7月29日,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11]甘肃省政府.《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2016年12月。

[12]金元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3]蒋园园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产业生命周期演化的匹配性研究——基于内容分析的方法》,《当代经济科学》,2018(01)。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策动力》,2008年1月30日第005版《文汇报》.

2、胡晓鹏.《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模式研究》,《中國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石见莹,刘琦.《西部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劣势分析》,《人民论坛》2015年第35期.

4、李凤亮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5、辛刚国.《兰州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2016年1月26日第005版《兰州日报》.

6、王霖.《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研究》,《甘肃蓝皮书·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月.

7、王霖.《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甘肃蓝皮书·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

作者简介

王 霖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甘肃文化产业文化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致敬甘肃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第17站甘肃
谁远谁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