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2018-08-31 02:49高琨董视师张欣段军胡美琴周现杰殷永红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孔镜椎板椎间

高琨 董视师 张欣*段军 胡美琴 周现杰 殷永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中最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作学习强度的持续增加,门诊就诊的患者中,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高达36%[1],其治疗方法及疗效始终是脊柱外科医生所关注的,许多腰突症患者经过针灸、药物、理疗等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但仍有2%的患者因保守治疗失败而必须行手术治疗[2]。

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疗效可,但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恢复也慢,椎间孔镜技术(PTED)是一种微创手术,是在内窥镜直视下,切除镜下可视范围内突出的髓核组织,使神经根的压迫解除,但不破坏脊柱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目前临床治疗腰突症的主要微创手术方式[3,4]。改良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方式[5],但临床上经常遇见腰5/骶1腰突症的患者髂棘及横突有阻挡,而腰5/骶1的外侧入路具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可使用椎板间入路。由于腰5/骶1的椎板间间距较其他腰椎节段明显宽,故成为一个独特的入路。

为了研究其临床疗效,本文对我科收治的腰5/骶1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42例符合标准的腰5/骶1腰突症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1例。治疗组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5~74岁,平均 (48.7±3.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 (4.7±2.5)年。对照组男性 15例,女性 6例,年龄24~ 73岁,平均(50.4±3.2)岁,病程7个月~9年,平均(4.5±2.3)年。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伴单侧肢体放射痛,以根性疼痛为主,并且腿痛均重于腰痛。全部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腰椎CT及腰椎MRI检查。

1.2 分析方法

1.2.1纳入标准

①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无交流障碍;②患者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资料完全相符,明确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单侧下肢神经根症状明显且患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③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④腰椎 X片上显示患者髂棘及横突有阻挡的患者。

1.2.2排除标准

①患者椎间盘游离或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②中央型及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或椎间盘钙化及椎板间隙狭窄者;③腰椎不稳者;④患者临床表现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或以腰椎管狭窄症状为主;⑤既往有腰椎手术史者;⑥因其他原因无法耐受手术者。

1.3 手术方法

治疗组经椎板间入路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而对照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两组患者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

1.3.1椎间孔镜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

术前准备:通过术前腰椎正侧位片测量椎板间宽度(见图 1A-B),确保工作管道的放入有足够的空间,通过腰椎CT(见图1C)及腰椎 MRI(见图1D)确定穿刺侧。患者取俯卧位,腹部悬空,以减轻静脉回流而导致的术中出血,膝关节悬空,双足抬高,使椎板间隙增大,方便术后操作。

手术过程:通过 C臂机定位腰5/骶1椎间隙并标记,常规消毒铺巾,行局部浸润麻醉。于标记处层面沿后正中线旁开约2 cm穿刺,透视满意后拔除穿刺针针芯,插入引导丝(见图1E),皮肤切口,拔除穿刺针,沿导丝方向逐级插入扩张导管,最后放入工作套管(见图1F),使其尖端紧抵黄韧带。退出逐级扩张套管,放入内窥镜。镜下使用视频电极清理视野中的软组织并止血,然后用镜下腔钳咬除部分浅

采用 SPSS 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用均数±标准差代表计量资料,两组之间均采用 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黄韧带,再用视频消融于深层黄韧带开口,使用镜下神经根剥离子进一步扩大,通过旋转工作通道进入椎管内,可见腰5/骶1髓核压迫骶1神经根。再次旋转工作通道,使斜面朝外,保护神经根及硬膜囊,不断调整工作管道的位置,仔细探查椎管,将发生病变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摘除(见图1G)。骶1神经根减压彻底后(见图1H),用射频消融行纤维环成型术,术野彻底止血,清洗消毒后缝一针并贴上无菌敷贴,不放置引流管。

1.3.2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

术前准备同前。

手术过程:全麻后,通过 C臂机定位腰5/骶1椎间隙并标记,常规消毒铺巾,以标记处为中心,行腰部纵向正中切口,长约5 cm,从髓核突出的那一侧紧贴棘突骨面分离直接至腰5/骶1椎间间隙上下缘,行椎板开窗,暴露腰5/骶1突出的髓核,用神经根拉钩将硬膜囊及逐层拉向一侧进行保护,将突出的髓核进行摘除,检查椎管内有无髓核残留,确认神经根管无狭窄,神经根松弛,最后确切止血,缝合切口,清洗消毒后逐层缝合并贴上无菌敷贴,放置引流管。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24 h预防感染,对照组48 h内拔出引流管,两组均术后卧床休息1天,1天后佩戴腰部支具下地活动,3天后出院即可开始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术后6月复查腰椎MRI,见髓核摘除充分(见图1I-J)。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

1.5 观察指标

我们运用改善指数评测腰部功能改善的程度,改善指数=(治疗后JOA评分-治疗前JOA评分)/(29-治疗前JOA积分)]×100%[6]。改善率为100%代表痊愈,改善率为60%至99%代表显著疗效,改善率为25%至59%代表有效,改善率小于25%代表无效,总的有效率为痊愈率加上显著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三项对比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切口大小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优,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两组患者的三项对比

2.2 两组JOA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之间的 JOA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的 1周、3个月及 1年后,治疗组的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对比

2.3 两组疗效对比

随访1年后,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1.90%,而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选择

腰椎后路单纯髓核摘除术入路,切口大,不可避免的会剥离椎旁肌,出血较多,术后易发生粘连,且需开窗减压切除部分椎板和黄韧带,从而易使腰椎后柱不稳。其次,在显露硬膜囊及神经根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最后,开窗手术需全麻,费用较高,且麻醉风险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一般卧床为3天左右,故而进一步加大了如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可能性。腰突症的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逐年上升,且年轻人的发病率越来越高[7]。故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来代替此种术式治疗腰突症[8]。椎间孔镜技术有以下优点:①局麻操作,避免了全麻风险;②微创,对椎管内结构干扰小,术后瘢痕组织少,避免了远期效果不佳[9];③完全不咬除骨性结构、保留黄韧带,不损伤腰椎稳定系统,减少术后腰椎不稳发生[10]。临床经常遇见髂嵴高、横突肥大、骶椎腰化等非正常解剖患者,导致常规外侧的椎间孔穿刺困难,无法成功置入工作通道。而腰5/骶1的椎板间隙是比其他节段都宽大,黄韧带直接覆盖表面,且骶1的走行根呈垂直走形[11],故可以使用板间入路。

3.2 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的独特优势及手术体会

以往椎间盘镜技术(MED)是使用最多的微创技术,它通过椎板间隙直接穿刺,然后进入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但穿刺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盲区,且要求病变节段的横断面上椎管空间足够大,硬膜囊无明显挤压,否则易损伤硬膜囊及神经根,而椎间孔镜板间入路则在内窥镜的直视下,突破黄韧带建立手术通道,通过旋转工作套逐步进入椎管,无手术盲区,安全性大大提高。

手术技巧主要是黄韧带的突破,笔者的经验最好予以一定力量锤击一级扩张管的尾端,这样最安全,不易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然后旋转工作套管舌尖部充分扩大黄韧带后进入椎管。退出逐级扩张套管后放入内窥镜。内镜下椎管内突出组织辨认困难,故此,笔者认为应常规行椎间盘造影,它可使退变髓核便于辨认,提高了安全性。最后,镜下通过旋转神经根剥离子,保护神经根及硬膜囊,将突出的髓核组织从神经根肩部取出,避免从腋下取出,以免造成神经根损伤,最后用射频消融行纤维环成型术。

以上试验可以看出,治疗组的切口大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的1周、3个月、12个月后,治疗组的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年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鉴于病例数比较少,且随访时间较短,椎间孔镜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的中远期疗效还要继续观察。而且此类技术也有缺点:必须熟练的掌握穿刺技巧及内窥镜下的各种操作,有丰富的手术经验,且对镜下椎管内解剖结构非常熟悉,能建立很好的三维立体定位[12],术前如果没有严格详尽的手术计划,术中操作粗暴,将会可能引起神经根及硬膜囊的损伤。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行髓核摘除视频消融术对于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较传统的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具有更好的疗效[13],且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尤其在腰5/骶1腰突症的患者髂棘及横突有阻挡时,可作为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孔镜椎板椎间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腰椎间孔狭窄症致狭窄因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