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燕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47)
教育研究机构是高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职能的重要载体,在学校发展的战略决策以及成果转化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高职院校也位列其中,因此关注高职院校教育研究机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以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为搜索工具,以“教育研究机构”为关键词,截至2017年10月31日,共搜索到相关文献37篇,其中学术性论文33篇,另外4篇为优秀教育研究机构案例介绍。
对搜索的文献发表年份进行统计,如图1,发现关于教育研究机构相关的研究论文自1996年以来,总体呈现出增长态势,特别是2005年以来增速较快,这与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设的意见》关系较大,分别在2006年、2013-2014年两个阶段达到较高值,然而总体增长幅度较小。
图1 已有研究文献时间分布图
进一步分析已有研究文献所依托的期刊,除1篇为学位论文之外,其他均为期刊论文,如图2。省级公开期刊论文14篇,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18篇,其中CSSCI来源16篇,可见关于教育研究机构相关研究的刊载级别较高,应当引起重视。
对已有33篇学术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发现,关于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的关键词主要是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发现对本科以上高校(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关注度要高于对高等职业院校,其研究内容一方面是对已有教育研究机构的定位、功能或职能展开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发展的现状以及对策进行的研究,这部分的研究内容较多。另外,与教育研究机构相关的研究术语主要有组织、学科、学术、教育智库,特别是2014年以来对教育研究机构与教育智库之间关系的关注度逐渐提升。
图2 已有研究文献期刊级别分布图
表1 关键词统计一览表
研究内容现状类现状/困境/问题 5 2.1008趋势/机遇 3 1.2605出路/对策/路径 3 1.2605调查 1 0.4202战略 1 0.4202转型 3 1.2605改革 1 0.4202组织 2 0.8403与教育研究机构相关的研究术语 学科 3 1.2605学术 3 1.2605教育智库 5 2.1008
根据已有的文献,将从教育研究机构的内涵、类型、定位、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对教育研究机构的内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基本都将研究性、学术性作为这一机构内涵界定的主要因素。如有学者指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内涵是由“内部”的高等教育研究共同体与“外部”的高等教育研究活动“社会建制”之间相互作用而建构的一种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活动的学术组织;还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主要指高等教育研究所(室)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领导下的教育科学研究单位,担负着从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推动干部和教师开展群众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等任务。
关于教育研究机构的类型种类繁多,不同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发展需要对其的分类各异。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从机构名称上一般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机构、高教所(室)、高教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院或教育学院(教科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展规划处、改革与发展研究室、发展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从部门性质上有学术组织、科层组织、两者兼具、综合机构、独立建制型(独立设置型)、挂靠的附属型(附设型)、合署办公型、名存实亡类型(安置过渡型)、校本研究型、服务社会型、追求卓越型等。
结合已有的相关文献,对教育研究机构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见表2:
表2 教育研究机构功能概括一览表
可见,这类机构承担的职能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一般是由各高校按需自行拟定与分配。
就高教研究机构该如何定位的问题,目前学界的讨论较多,这些讨论的宗旨基本都认为这一机构的定位应回归“研究”,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如赵敏等依据我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功能,对其做出重新定位,即为学校发展规划研究、学校教师事务研究、学校学生事务研究、学校财政状况研究、学校专业与课程评估、学校年度教育报告研究服务;刘献君等指出应以单个院校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决策者和研究者都要转变观念,通过制度设计,使院校研究活动“组织化”;以改进管理实践为目的,以自我研究、咨询研究、行动研究为特征开展院校研究应该成为多数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何仁龙等认为大学教育研究组织应当是属于学术组织,应当遵循学术组织的基本规范,建立健全学术组织的运行机制,用切实的研究成果为大学发展服务;李庆丰等分析了普通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定位可坚持“一个中心(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与咨询中心),两条主线(积极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主动发现、挖掘和承担校内外三级科研课题,力争取得较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科研成果;深入教学和管理改革第一线,探索改革规律,力争取得较高水平的教学改革成果;并在学科积累的基础上承担教学任务,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为学校服务,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学质量和为学校服务的能力),三大领域(宏观哲学、中观方法与制度、微观操作),四大功能(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政策咨询、教育科研管理、教育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培训)”分析了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的基本职能;还有学者描述了大学教育研究机构定位理想模式下的支持体系是“树立大学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建构与大学教育科研机构功能相匹配的组织建制;大学教育研究机构队伍的结构优化;建构与利益相关者(工作相关者)的战略伙伴关系”。
根据已掌握的相关文献,学者们对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较多,分析这些文献的具体内容,发现提出的问题较为集中,见表3:
表3 研究存在问题一览表
根据表3可见,关于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较为集中,主要表现在认识、定位、内容、队伍、经费等方面,其中对定位问题的表述尤为突出。
根据对已有文献资料的统计发现,目前关于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发展对策较多。何万宁提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改革思路,即一要建立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研究工作的管理模式,二要引入能激励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的运行机制,三是要形成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自觉进行自我调节、规范发展的团队精神。赵锦菜等提出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充分认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作用,明确其研究、咨询、信息传播和教育研究组织等职能,第二,各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第三,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建设,提高高等教育研究人员的业务水平,第四,应加强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为实践作指导。何仁龙等从“领导重视,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定位确切,强化它的学术职能;因地制宜,鼓励和支持学院制模式、独立所模式等多种模式协调发展”三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容敏华从领导充分重视,准确定位研究功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引入激励机制;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服务工作;以院校研究为主,辅以人才培养工作;做好“三结合”,增强研究运行实效性;加强队伍建设,增强队伍活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樊桂清从大力开展院校研究、建立高等教育科研管理有效机制、发挥人才培养作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等方面提出措施。唐华生等从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持续发展;发挥“五个”作用,做好服务工作;加强交流协作,整合研究资源;完善规章制度,激发工作热情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地方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设的有效途径。赵向华从积极开展各种课题研究、加强与其他院校和研究部门的交流合作、建立地方院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有效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张辉等认为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是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多种类型并存是我国高校教育科研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模式、建立高校内部教育科研经费的拨款制度、维持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保持研究人员相对自由的研究空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杨树雨指出新时期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要明确服务思想、细化岗位职责;调整与拓展研究基础和方向(深入探讨高等教育的属性、加大和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优势);加大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专兼职队伍的培养;完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运行与保障机制;加强科研合作与跨学科合作。
根据以上综述,发现学者们提出的多册主要表现为“领导重视程度、机构定位、研究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
结合已有文献,发现将组织、学科、学术、教育智库与教育研究机构联系起来开展研究是近年来的主要趋势,特别是向教育智库转型这一方面。如《推进省级教育研究机构向教育智库转型的若干思考》一文阐述了推进省级教育研究机构向教育智库转型的现实性与必然性,认为省级教育研究机构向教育智库转型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从重建研究范式,实现“四个转变”;凝练方向,打造高水平特色研究团队;加强协同创新,推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凝聚力量,建立完善的智库工作体系;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增强大数据时代研究能力;优化内外部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教育智库发展的制度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教育研究机构转型的路径。《向新型教育智库转型:高校教育科研机构要发挥“四大功能”》一文阐述了高校教育科研机构要担当起转“知”为“智”的历史使命,要在工作重心上实现“研究视角由微观研究向宏观微观研究相结合转变,在科研组织形式上要从关起门自己研究向‘走出去、请进来’协同研究转变,在发展定位上要从侧重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向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智库转变,在职能定位上发挥‘决策咨询、理论研究、指导实践、学术交流’四大功能,坚持科学的发展定位、围绕中心,开拓创新,抓好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向新型教育智库转型,为政府决策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咨询服务。《高等教育智库及其学术研究风格——中国著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学术转型》一文强调了专业化的高等教育智库在高教改革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认为智库时代的高等教育研究应强调跨学科和实用化,提出推进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向智库建设转型的路径可以是“从‘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向‘以问题研究为中心’转变、从‘基础研究为主’向‘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为主’转变、从‘各自为战的科研模式’向‘团队合作科研模式’转变”。
除此之外,关于教育研究机构的转型方向还表现在职能优化方面。王丽秋等《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发展趋势探寻》指出了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在高校发展中应然与实然地位,指出了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的发展趋势是基本职能保持不变、参谋咨询与院校研究职能有所拓展。
另外,对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方法论方面,也有一些研究。《教育组织研究方法论的二向性分析———教育组织研究中的结构功能主义与解释主义探讨》一文对关于教育组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王成方等在《高职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探析》一文中阐述了高职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存在“认识偏差”、“投入不足”、“机制缺失”等发展瓶颈,认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应该是高职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首要功能,并从“端正认识、合理定位”、“服务发展、健全机构”、“科学管理、顺畅机制”等方面探讨发展路径。郭立年等在《高职院校教育研究机构的发展趋势与定位》一文分析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的设置与功能,提出高职院校教育研究机构应该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咨询中心,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改革两条主线,在宏观哲学、常规方法与制度、微观操作三大领域,承担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政策咨询、教育科研管理、教育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培训等四大功能。
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发现研究对象多是以承担本科以上层次的人才为主的高校(包括“985”“211”高校以及一些地方高校),鲜有对高职院校教育研究机构的发展展开研究。然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职能,教育研究机构在承载这些职能方面的天然优势,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研究机构也要被重视,这为从高校到关注高职院校教育研究机构的发展拓展了的研究空间。一方面可充分吸纳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已有的成功经验,为高职院校教育研究机构发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又可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特点,创造出适合自身需要的教育研究机构发展模式。
已有研究发现,学者们多是采用质性研究为主,如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量化研究较少。后续研究过程中,可以已有的质性研究结论为基础,进一步开展量化研究,实现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提升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以改进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近年来,关于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已经注入了诸如“学术、组织、教育智库”等方面的词语,随着高职院校对办学职能的进一步深化与要求的逐年提升,合理建设教育研究机构势在必行。因此,可充分将学术精神、研究共同体、组织理论、教育智库等方面的核心观点引入到高职院校教育研究机构建设的过程,以进一步拓宽其研究视角,这对探讨教育研究机构的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对高职院校教育研机构发展进行研究,既是推进高职院校教育研究机构转型发展的基础,又是提升高职院校功能辐射效应的现实所迫,是发挥其对高职院校发展的精准与有效供给作用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