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办学效益对策分析

2018-08-29 15:27廖妍姣
时代金融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廖妍姣

【摘要】本文在了解高职院校办学效益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办学效益的影响因素,并从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管理和办学结构四个维度提出提高办学效益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办学效益 办学结构 办学质量 办学规模 办学管理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级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扩大规模,其对人力、物力及财力的需求和消耗不断增加,其办学效益问题日渐成为高职教育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了解高职院校办学效益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办学效益的对策,使高职院校能够壮大社会声誉、增强竞争力,能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内涵

(一)办学效益的含义

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可简单的理解为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之间的比较。投资是讲究效益的,高职院校的投入是指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具体表现为物力、人力、财力的投入。办学投入主要包括教学投入、服务投入和无形投入三大部分。

第一,教学投入主要包括:(1)教学用房及附属设备(教学楼、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图书馆、行政办公楼、体育馆、学生宿舍等);(2)占用的土地;(3)职工工资福利支出(工资、津补贴与奖金、离退休费等);(4)培训费用支出等。

第二,服务投入主要包括:(1)行政管理支出(办公费、交流费、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交通费等);(2)后勤服务支出(维修费、水电费、后勤保障费等);(3)学生活动经费支出;(4)学生奖助学金等。

第三,无形投入主要包括:(1)办学定位(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等);(2)资源配置率(专任教师比例、兼任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师生比例等);(3)发展结构(专业设置、教务辅导部门及党政部门设置等);(4)办学声誉(社会认可度、社会美誉度等)等。

高职院校的产出是指培养出大量符合社会产业结构需要的德才兼备的职业技术型人才,表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通过办学投入所获得的财务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二)办学效益的内涵

高职院校办学效益指办学投入与办学产出的对比,包括办学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部分。

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指高职院校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后,取得的办学效果和影响,即以最少的投入所获得的最大产出。经济效益的量化指标可直接表现为生均成本,同等的资源投入下,培养出更多的学生,产出越多,表现为高的办学效益。

2.社会效益。第一,培养出的毕业生满足质量要求,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岗位需求,为社会创造价值。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要求决定办学效益的高低,在办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养质量。第二,科研成果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的量化指标可参考毕业率、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以及科研成果等。

二、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对策分析

(一)办学规模角度提高办学效益

办学规模直接影响办学成本和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办学效益的高低主要看学校的教育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是否有适当的办学规模。

当办学规模小时,在校生人数少,招生数量少,势必导致教学资源利用率相对偏低,行政效率低,标准生均成本高。又因为专业规模小,使得同专业而方向不同的教师之间难以替换,教师资源利用不足。因此,办学规模小,办学成本高,办学效益低。

扩大办学规模,能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率,能降低标准生均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但办学规模必须要和学校实际的教育资源相匹配。若高职院校盲目扩张,而教师队伍滞后,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图书资源、生均校园面积等教学条件满足不了培养人才的需要,则会降低教学质量,进而损害学校声誉,影响生源质量,影响学校教育经费的筹措,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若高职院校扩张过程中,不讲究特色,专业结构不合理,虽然规模扩大,能培养出更多的毕业生,但培养质量不达标,不能与社会岗位需求相吻和,致使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则最终的结果是浪费教育资源,降低办学效益。因此,办学规模要坚持适度原则。

合理的办学规模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增加科研成果的数量,才能提高办学效益。要提高办学效益,必须合理的控制办学规模,有合理的师生比,有合理的教育资源。学校招生规模、专业规模要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以满足产业结构对岗位数量和毕业生质量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在自身承载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使办学效益最大化。

(二)办学质量角度提高办学效益

高职院校的发展既要讲效益又要注重办学质量,办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所在,直接决定办学效益的高低。

1.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与岗位需求相联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加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目前高职院校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特色不明显和教育评价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提高办学质量,高职院校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教育评价制度,要强调特色差异化。

一是强化实践教学,明确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教育的特点。扩宽教育经费的筹集渠道,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同时,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权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

二是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师生互动关系,关注课堂氛围,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关注学生诚信品质和责任意识。

三是突出特色,因材施教。高职院校作为企业人才的提供商,不能采取“批量生产”的模式。学生的可塑性大,应当把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教学开展的前提,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養。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双师”结构。一是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如引进外校或企业优秀人才开展讲座等,开展师资培训活动;采取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和积极参与科研。

二是增加有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比例,安排专职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实践学习,方便教师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要,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三是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从校外聘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企业专业人才或外校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以更好地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4.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岗位环境、技术和设备等资源条件,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实践,能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岗位工作内容。学生有更清晰的职业定位,可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要求,才能提高办学效益。

(三)办学管理角度提高办学效益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重教、轻管理”,对办学管理重视不够,没有长远的办学管理规划。而办学管理质量的高低是制约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重要因素。虽然高职院校的经营不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但是办学要讲究经济效益,必须管理好学院,经营好学院。

1.修改和执行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的办学出发点是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则人才培养方案一定要区别于普通高校和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要求,因此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办学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是培养方案需要适应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前要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分析产业发展中出现在的新情况,要关注相关专业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强调实操性和应用性,使培养目标能满足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是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全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各高职院校要从自身和社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2.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团队能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可能妥善处理和协调学校各方面的矛盾与冲突,稳定教师队伍,为学校提供稳定的教学秩序。

一是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团队素质建设的重要性,有效的管理,能提高管理质量、加强办学实力,能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

二是改进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服务意识和知识结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素质,有相应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为教师、学生和教学服务的意识和态度。

三是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培训,配备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将数字资源、网络平台、信息化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应用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旨在促进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发展,提高办学效益。

3.加强教学质量考核,完善评价机制。一是完善教学督导机制,提高督导水平。教学督导具有监督、评估、检查和指导、帮助、服务的职能,督导工作应是广大教师的“良师益友”。在听课及相关教学检查工作中,以改进教学法及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切实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教学情况,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指导、帮助和评估。及时做好反馈工作,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与教师沟通进行纠正,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办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二是强化执行力度,实施绩效考核。高职院校的年度考核要参考各部门每月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绩效考核要与质量控制结合,要建立全员参与考核的机制。

(四)办学结构角度提高办学效益

高职院校影响办学效益的办学结构包括专业结构、经费投入结构、教学结构等。

1.调控和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职院校要及时了解产业结构的变化,主动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采取整合、改造、转型和新增的专业建设方针,加快使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化。对于市场有需求,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加大扶持力度;对于就业状况不佳、办学成本高、特色不明显,就业方向不清晰的专业,采取改造或停办手段,将教学资源转移到更能提高办学效益的专业上去。针对学院的办学条件和专业设置情况,发展品牌专业;以优势专业为支撑,打造办学效益好,实力突出的专业群,专业群内的各专业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

2.中高职衔接角度调整办学结构。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中高职衔接的工作内容有,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专业结构、师资力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等。要确保以上各个方面的衔接对口,以系统地培养出适应社会产业需求的高端技术型人才。

3.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一是稳定教育经费投入,建立生均财政拨款制度。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比例大,实训基地和教学设备投入大,其办学成本高。政府财政拨款应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和办学成本的实际情况,适度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政府要全面落实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以确保新增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另外,各级政府加强对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构建多元投资结构。目前高职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学生的学杂费,企业投入十分有限。高职教育为企业输出高级技术型人才,企业作为受益主体,政府理应鼓励企业多投资于高职教育。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政府健全激励政策,出台高职院校捐赠免税政策。落实自主办学权,吸引社会资本支持高职教育,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胡恒.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理论探讨[J].职教通讯,2017,(31).

[2]王青松,袁其谦.新常态下湖南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的路径优化[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17(2).

[3]陈小军,许祥鹏.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效益的综合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2).

[4]蔡晨晨,蒋承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管理机制研究[J].2017(10).

[5]罗志.高职院校办学管理体制的研究-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5).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方法及提高途径研究”(1011186B)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