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及相关对策

2018-08-29 15:27程鹏
时代金融 2018年14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国际化

程鹏

【摘要】从美元、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发展史来看,一国货币国际化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货币也不例外,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一蹴而就,立足理论与实践两个视角方向来看,人民币必须要经过周边化、再区域化、最后实现全球化。目前我国的人民币仍处于周边化,但近几年流通规模一直持续加大,影响力在周边国家和地区逐年提升,甚至在全球领域逐渐发挥出进出口贸易业务交易结算、货币储备等重大功能,开始由周边化逐渐向区域化过渡、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人民币全球化实现还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制约因素,尚需要强力的政策机制和发展战略给予驱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货币国际化尽快实现,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战略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市场改革 金融市场监管 国际货币惯性 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06年的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显现,危机不断蔓延,最终引发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波及到许多的新兴国家、地区以及经济体,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系统构成了重大影响,直接削弱了全球经济可持续创新发展的能力。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联邦充分应用国内货币美元的全球特殊地位,逐渐将风险损失转嫁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在这种背景之下,各国、各地区纷纷对美国的强势行为给予指责,并呼吁尽快对当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实施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亚、南亚等周边国家或者地区开始逐渐认可人民币的货币结算、汇兑地位,加速了我国货币的流通进程。2009年国务院授权央行在沪、粤等省市的大中城市实施跨境进出口贸易业务人民币直接结算摸索试点;2013年9月7日,习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更好支持“一带一路”战略,我国先后设立了金砖银行、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二者都促进了跨境结算业务发展,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在不合理的美元霸权制度统治下,我国国家利益常常会在与他国的摩擦中受到损害,因此我国人民币的全球化实现,是我国发展壮大、最大化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意义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所谓人民币的国际化,指的是人民币作为我国的货币,通过对其实施政策机制和战略驱动,让其走出国界并广泛参与、承担境外流通职能,进而逐渐成为全球社会普遍认可的贸易业务计价核算、结算汇兑、外汇储备等的主要货币发展过程。从美元等国际货币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化实现,也应该涵盖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在境外享有充分的交易流通地位,可以被多國的社会民众作为消费支出的方式。二是以人民币作为计价工具的各类金融产品成为各国、各地区金融系统尤其是国家银行的投资性工具。三是在全球市场贸易中,人民币直接结算的交易量要达到一定的占有量。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1.获得铸币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所谓铸币税,主要指的在货币发行过程中实现的明显超出了制造、管理等投入成本之外的税收增益量,如美元作为国际通用储备货币工具,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球实现铸币税收入一百多万亿美元以上,其中作为美最大债权国的我国,贡献量占比达到7%以上。而如果人民币实现了全球化,则也可从境外获得巨量的铸币税收益。也就是我国投入一定的货币发行投入成本,就可获得相对等的免息信贷资金,进而可合理、正当的占有、应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优势资源、产品,从而促进我国公司获利能力的最大化实现,有效提升资金应用效率。仅仅是铸币税收入一项,就可以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利于国内企业规避汇率浮动风险。在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高的状况下,如果人民币出现连续升值态势,则会对出口业务利润率较低的公司带来重大不利影响,甚至会因此而导致这些公司步入到濒临倒闭的困境。这是因为同等数量的外汇,却只能换回数量较少的人民币。而假如我国的人民币实现了全球化,则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可非常有利的要求对方采用人民币计价,那么从实质上来看是外贸业务和内贸交易计量方式等同,这样就能够将汇率波动风险嫁接给外方,这对于保证我国公司的综合获利能力可以说意义重大。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放眼全球经济形势实施人民币全球化进程,但鉴于当时全球社会对人民币的市场需求量不足,所以整个进程推进的并不是很快。伴随着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公司广泛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进出口业务实现了持续增量增长,再加上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机制、税收优惠,外商投资公司开始纷纷入驻我国。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和周边国家与地区的进出口交易业务十分频繁,我国的人民币已经逐渐挑起了结算支付大梁,在不少国家或地区还成为能够直接自由兑换、结算的货币,在市场流通现钞中的占比量持续提升,甚至在一些国家或地区还公开支持国内民众应用人民币结算、消费。这种现状,对我国推进人民币全球化进程十分有利。

(一)跨国贸易人民币结算情况

我国央行公开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在跨境进出口贸易业务中,采用人民币的收付比例快速增长,2010年比例为1∶5.5,2011年比例为1∶1.7。但支付结算比例偏高的情况仍然存在,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出现异常增加现象。虽然这种状况对于境外人民币积累量提升较为有利,但却客观地反映出一些现实难点和问题,即在全力推进跨境进出口贸易业务人民币结算的过程中,我国进出口公司普遍不具备定价货币的选择权,且在汇率构成上,也存在着单边升值预期问题,加大了我国公司的汇率波动损益风险。

(二)边境贸易人民币的情况

自我国在沪、粤等省市实施跨境贸易业务人民币结算摸索试点以后,各类进出口贸易业务量大幅度增量增长,人民币的结算功能得到了初步体现。依据央行以及国家银监机构的公开数据信息现实,早在2011年的年底,我国的商业银行就实现了海外贷款总余额1.1万亿元以上,其中贷款余额总量达1548亿元以上。国家商务部的相关公开数据也显示,在2010年度,我国的直接投资资本流量高达688亿美元以上,在全球位列前五名之内。在2012年度,我国还全面启动了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并在近年来全面强化了与菲、泰、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协作,周边性的人民币计价结算平台已经初步构成,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区域逐渐扩大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一般可以分为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三个阶段。从当前来看,周边性的人民币计价结算平台已经初步构成,并开始向区域性目标发展、过渡,进而带来了亚洲地区的流通规模不断加大、覆盖范围不断拓宽,货币战略地位逐渐被很多国家和地区所认可。当然,真正实现我国货币的国际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各国货币改革呼声高涨的背景下,不容我们盲目乐观。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

(一)利率、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能不能成为全球通用货币肯定与市场选择密不可分。其中利率与汇率两个市场的价格定位,均由市场供需关系来所决定的,而利率的市场化与浮动汇率的相对自由化,是美元、日元、欧元等全球通用货币中属于共同的特点。所谓利率市场化,即交给金融机构充分的利率确定权,再由其依据资金资本状况、风险控制需要,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动向分析考量来实施自主式的调节。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货币借贷市场的供需态势,才能为各国政府、公司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以便保证他们可以科学、灵活的分析、把握。从当前来看,我国的利率与汇率完全市场化尚待全面加力。从利率视角来看,只有实现市场化才能如实反映货币借贷资本的状况,充分依据利率波动来确立各类金融产品的价位,但我国目前仍在对存款利率上限给予硬性规定,甚至对渐渐放开的贷款利率市场不断给予行政性干预。从汇率视角来看,浮动汇率的相对自由机制,可让货币价值量得到真实体现,进而体现供求结构。但从现阶段来看,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仍然以商业银行的结售汇制以及对参与银行间的外汇市场交易实施硬性的额度管理为重点,可见由央行控制汇率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改变,导致商业银行很难依据市场实施汇率价格定位。

(二)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一项基本技术要求就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在没有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下,一国货币难以成为国际货币,其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的程度将大打折扣。从1996年起,我国的人民币在经常性项目中实现了完全自由兑换,但我国对资本性项目仍然给予严格限制。这种监管机制直接导致了人民币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能力不足。同时在我国的资本与金融市场中,外商类投资严重不足,因此对于我国的资本开放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极为不利。而我国如果全面开放资本注入并据此推进人民币的全球化实现,则可能导致大量闲散资金以及热钱集中进入我国资本市场,这样则会导致资本流动性泛滥风险形成,进而很容易形成通货膨胀风险。实现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将会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难以预估的风险,所以不能过分着急。但是,人民币想要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化,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是必经之路,但是并不是说要完全开放。已经成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一些国家也仍然对资本账户下一些关键子项目实施一定程度的管制,这是维护本国经济安全的必要措施。

(注:表内数据信息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00年10月份公开披露的各国汇兑安排和汇兑限制统计。其中表中的“√”符号,代表存在管制机制,而空白则代表不存在管制机制。)

(三)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且金融监管不健全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能不能成为全球通用货币,与该货币发行国是否具备规范、开放、交易规模显著的金融市场密不可分。在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健全完善且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商业银行,因此在非居民获得人民币的渠道上能力不足。通常来看,国家货币从输出到流通再到及时回笼;自由结算、汇兑等等,均需要货币发行国家具备跨国性的银行、业务平台给予技术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国货币的全球化实现。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尚没有达到这种要求,因此难以有效支撑人民币的全球化进程,尤其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境外构建的分支机构过少,所以平台支撑能力以及风险控制动力双向不足。

从当前来看,在我国的金融市场领域,还缺少人民币汇率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机制,科学高效的避险工具严重缺失。目前我国的外汇管理机关和央行所核准允许的境内商业银行所办理的汇率远期、掉期等保值性业务,只是面向我国的居民群体,而在非本国内居民持有的人民币头寸上,有效的汇率对冲工具则严重缺失。

(四)国际政治斗争和国际货币惯性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挑战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力推进,全球经济市场的竞争更加硝烟弥漫,在这种背景下努力提升经营公司的全球核心竞爭能力,成为各国、各地区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进而不惜余力的维护本国经济利益。比如中美之间、中欧之间陆续出现的贸易摩擦现象,再如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断加大等,都充分验证了这种世界趋势。但越是这样,我国越要积极推进人民币全球化的尽快实现,因为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全球竞争能力,还可以最大化推进我国的战略崛起,进而最大化提升我国的国际与政治地位。当前,美国联邦过分追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而且想方设法阻止或者减缓我国的发展进程,以便继续保持在全球的巨大影响力。因此美国将对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更加敏感、极力阻挠,因此各种经济摩擦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种趋势势必加大我国人民币全球化的难度。

还有一点必须看到,这就是美元作为多年的世界通用货币,其惯性意识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影响较大,更何况美元交易市场庞大,计价衍生产品众多,因此从整体上看控制能力更强一些,这种格局也将导致各国、各地区对美元的选择往往更加优先。

五、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一)加快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

一国或一地区的货币假如不能实现自由兑换,将对其范围内的认可度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存在很大的交易风险。立足理论视角来讲,自由兑换是我国货币走出国门、流通世界的基础要素。这里所说的自由兑换,主要涵盖了一国货币在经常性与资本性项目中的完全、自由的兑换,重点涵盖了以下要素:一是国内居民群体可自由应用经常性与资本性项目交易实现外汇获得,且国家不会对这个过程给予硬性限制。二是国内居民群体可自由的通过外汇市场选购经常性与资本性项目交易下的所需外汇资本。三是居民群体依据上述方式所获得的外汇收入不但可在外汇市场中自由出售、交易,还可在国内外自由持有。四是居民群体或非居民可将该货币自由地满足自身的资产投入需要。五是在各种货币类资产资本的境内外转移过程中,不存在任何政策性补贴,更不征纳相关税费。在我国,尽管已经在1996年度正式接受了全球货币基金协定中第八条款的规定,但我国仍然对资本性项目实施严格的监管,可见还不是真正意义上自由货币兑换。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有序推进人民币在资本性项目中的自由式兑换已经显得亟不可待。立足短期视角来讲,不但要有序放宽对资本账户中的部分项目管制力度,比如对国际结算所生成的人民币债权以及自由兑换给予允许,同时放开境外人民币债权的使用,即可用于我国进口消费品、实施资本投入或者金融证券投资时的支付。与之同时,有序放宽人民币的出入境硬性限制。本文认为,当前可先在越、缅甸、巴基斯坦等友邻国家尝试取消出入境硬性限制规定,进而促进人民币尽快成为相关的国家的储备与消费性资产。

(二)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

在我国大力推进人民币全球化的过程中,利率和汇率市场重要作用难以替代,基于此,国家应通过立法修改政策机制完善,不断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树立以市场供需为导向的利率定位观念,有效规避利率风险。在此基础上,有序扩宽人民币对其他流通货币的每日平均汇率波动区间,促进人民币双向波动的实现,据此促进市场单边升值预期更加合理,有效降低投机类资金的流动量,使人民币币值更加稳健。应用科学高效的利率与汇率市场改革、创新,使两者可以客观、准确的反映市场态势,进而有效控制相关风险。

(三)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或一地区的货币能不能成为各国、各地区积极选择的全球储备货币,其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其综合经济实力,而这种综合实力则与该国家或地区企业的全球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因此,当前大力应提升我国公司的国际核心竞争能力与获利能力,对于尽快实现我国本币的国际化意义深远。目前,我国的经济市场中、小、微公司众多,而真正具备跨国竞争能力的大型公司相对较少,而且即使是一些跨国公司也存在着风险管理理念陈旧、科技含量不高等瓶颈性问题,制约了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最大化实现。可见当前我国公司应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构建更加规范的内控机制,从而促进公司全球竞争能力的有效提升,树立起我国公司的品牌形象。

(四)建立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

目前,我国境外本币回流重点是应用跨境類贸易业务结算这一渠道,很显然,这种单一方式难以促进国内输出与流入更加对称,因此当前构建其他科学、规范、高效的本币回流机制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应允许境外国家或地区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合理应用其依法取得的人民币投资银行间的债券市场。

参考文献

[1]张彦.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02):62-66.

[2]林乐芬,王少楠.“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1):72-90+158.

[3]李卫国,陈都.对完善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监管的几点思考[J].北京金融评论,2015(03):229-233.

[4]史龙祥,阮珍珍,强梦萍.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的新路径——基于中美产业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5(07):11-20.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