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毅,范小露
基于AHP的皖北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
张新毅,范小露
(阜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酿酒技艺在我国传承历史悠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族中的一员,具有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及巨大的经济文化价值。本文基于德菲尔法和层次分析法(D-AHP),建立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对皖北地区8项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酿酒技艺,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五个维度进行定量价值评估,提出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后的保护和开发中应当注意的关键性问题,为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酿酒文化寻找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保护出路,为地域特色浓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提供思路借鉴与理论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酒技艺;层次分析法;价值
皖北隶属淮河流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从行政归属上划分,皖北地区包括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南、淮北六市及所辖县(含县级市)。皖北六市地居中原,处于一个南北过渡东西连接的枢纽位置,乃是华夏大地文化交通商贸汇聚之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皖北,集百家之所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家争鸣遍地开花。
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总体起步较晚,但成效显著。目前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可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及民俗十个大类。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先后公示的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目前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22项,其中民间文学1项、传统音乐3项、传统舞蹈2项、传统戏剧7项、曲艺1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项、传统美术3项、传统技艺2项、民俗1项(图1a)。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的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目前皖北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4项,其中民间文学11项、传统音乐8项、传统舞蹈17项、传统戏剧15项、曲艺17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2项、传统美术17项、传统技艺32项、传统医药2项、民俗13项(图1b);在32项传统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酿酒技艺占有8项,分别为千年古井贡酒酿造技艺、口子窖酒酿造技艺、高炉家传统酿造技艺、文王贡酒酿造技艺、醉三秋酒传统酿造技艺、彩曲原酒酿造技艺、金不换酒酿造技艺和金裕皖酒酿造技艺。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价研究,学术界并不罕见,但多数仅停留在定性描述与说明层面,指标数据化的定量评价并不多见。经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本文选择了德菲尔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对皖北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定量评价。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是一种对待解决问题通过匿名征询相关领域专家意见的方式,经过充分征询和收集意见反馈,逐渐使专家意见趋向集中的一种方式[1]。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主要根据最终目标需求,将复杂问题按照一定的关系分解成多个层次,并将每个层次和每个层次中所有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定量的方式进行表示,然后根据结果分析、评价,并提出解决办法或问题的优化解决方案[2]。
目前对于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相对稀少,而且大而化之广[3-5],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寥寥[6-7],专门针对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更是没有,因此对于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问题的研究,就显得相当迫切和急需。本次研究在充分调研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德菲尔法和层次分析法(D-AHP),结合酿酒技艺本身典型特征,构建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五个维度,利用20个具体评价指标,对皖北8种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定量价值评估,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及思路借鉴。
图1 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类统计图
皖北酿酒技艺历史悠久(表1),源远流长,且文史资料丰富。古井贡酒,其前身为九酿春酒,据考证始于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特产“九酝春酒”及酿造方法晋献给汉献帝,自此,该酒便成为历代皇室贡品,古井贡酒由此得名,距今已有1800多年酒文化历史。口子窖酒,前身为口子酒,其酿制技艺发源于春秋时期,《商颂》有相关记载,随后战国时期韩非子著作中《宋人酤酒》“悬帜甚高,为酒甚美……童叟怀钱提壶,往返不绝”,亦是对口子窖酒的生动描述。高炉酒,史载建安十四年曹操屯兵高炉,征名师酿美酒慰劳犒赏将士,据此可知,高炉家酿酒技艺传承已有二千年的历史。文王贡酒,其独特的五谷酒酿制之法始于西周,在《史记·管蔡世家第五》中有相关记载。醉三秋酒,品名起源于公元265年“刘伶一醉三秋”的历史典故,其酿造技艺发端于魏晋之时,至宋元时代,其发酵制曲技艺开始与蒸馏技术相结合,自明清至民国时期日臻完善,并成熟定型。彩曲原酒,其酿制技艺——“孙氏酒法”,据记载始于民国34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金不换酒,其酿制技艺始于明朝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曹操后裔曹家福在家乡亳州涡河、洪河、亳宋河三水交汇涡水北岸滩头阔地,创办酒坊永昌酒号。金裕皖酒,其酿制技艺始于清朝中后期,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槽坊——金裕槽坊在清朝宣统年间已是远近闻名。
表1 皖北酿酒技艺历史起源时间表
本文主要结合前期研究成果[8-12],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20种酿酒技艺类传统技艺为参考,采用德菲尔法和层次分析法(D-AHP),建立较为系统的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图2),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五个维度,知名度、古悠度、历史见证、历史传承、文化特色、文化形象、科普认知、科学考察、情感表达、宗教信仰、社会和谐、文化认同、品牌效应、市场需求、可开发性、行业环境、独特性、稀缺性、原生态和艺术表现20个具体评价指标入手,对皖北地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的8项传统酿酒技艺进行试验性定量价值评估。
图2 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图
根据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特点,结合前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10-12],本文将指标评判标准由高到低划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对应打分区间分别为100~80,80~60,60~40,40~20(见表2)。
根据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和层次分析法,建立针对五个评价维度(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及每个评价方面子指标的判断矩阵(表3~表8),通过充分的专家征询和广泛的问卷调查,两两比对对比指标,对指标作出综合评判,最终得出判断矩阵。
其中,判断矩阵中涉及到的几个参数:随机一致性比例CR=CI/RI,CI为一致性指标,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 ,n为矩阵的阶数,表3为5阶矩阵,表4~8均为4阶矩阵;依据前人研究成果[11-12],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在4阶和5阶正反判断矩阵中对应数值分别为0.90和1.12。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得出,表2~7的随机异型性比例CR值分别为0.071 1,0.063 8,0.052 1,0.043 8,0.027 4和0.016 2,均小于0.10,一致性检验通过,表明得出的结果是有效的。
将表3~表8中综合指标及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汇总,得到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定量评价参数表(表9)。表中20项评价指标权重总和为1,依据表2对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进行百分制打分后,而后直接乘以表9中对应各项指标的权重并求和,即得到某一研究对象的最终百分制得分。
根据表9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可知,在综合评价层面,权重最大的是经济价值,其次是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最后为审美价值;在20个具体评价指标层面,权重最大的是市场需求,其次为科学考察,最后为文化特色、可开发性及行业环境,在评价指标的前5项,经济价值的评价指标占了3个,所以,在保护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的具体工作中,可以重点考虑市场需求、科学考察、文化特色、可开发性及行业环境这5个指标。
表2 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表3 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的判断矩阵与权重
表4 历史价值的判断矩阵与权重
表5 文化价值的判断矩阵与权重
表6 社会价值的判断矩阵与权重
表7 经济价值的判断矩阵与权重
表8 审美价值的判断矩阵与权重
表9 定量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在已有的评价指标及权重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对皖北8项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指标逐项打分,根据各项指标得分,乘以各自权重,最终求和得出每种酿酒技艺的总和得分值(表10)。根据表10所得皖北8项酿酒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定量评价得分,可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Ⅰ级:100~80分;Ⅱ级:80~60分;Ⅲ级:<60分。其中千年古井贡酒酿造技艺和口子窖酒酿造技艺分别以86.20和82.01的得分位于Ⅰ级范畴,高炉家传统酿造技艺、文王贡酒酿造技艺和醉三秋酒传统酿造技艺分别以73.93、78.24和71.45的得分位于Ⅱ级范畴,而彩曲原酒酿造技艺、金不换酒酿造技艺和金裕皖酒酿造技艺则分别以59.07、59.98和59.62的得分位于Ⅲ级范畴。
千年古井贡酒酿造技艺和口子窖酒酿造技艺分别于2008年第二批和2010年第三批进入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其评价得分,两项酿酒技艺属于优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已达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标准,建议其努力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炉家传统酿造技艺、文王贡酒酿造技艺和醉三秋酒传统酿造技艺于2014年第四批进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于较高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文王贡酒酿造技艺得分极其接近Ⅰ级,建议对其文化底蕴进行深度挖掘,有望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彩曲原酒酿造技艺、金不换酒酿造技艺和金裕皖酒酿造技艺于2017年第五批进入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观其评价得分,均徘徊于Ⅱ级与Ⅲ级的临界线上,距离进入Ⅱ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仅一步之遥。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只有进入高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比如国家级、世界级)这一条路可走,进入高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固然获得了更多的曝光率和资源倾斜,这对于经济价值居首位的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确实较大,直接关系到酿酒技艺所对应的有形产品的市场占有竞争力,但保持其“乡土味”未必就百害而无一利。“乡土味”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宝贵的特征,是地方文化的直接表达者,“小众品牌”作为地方名片,为地域特色文化代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因此,对于皖北8项酿酒技艺,建议千年古井贡酒酿造技艺、口子窖酒酿造技艺及文王贡酒酿造技艺申报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安徽省乃至淮河流域代言,培育精品;而高炉家传统酿造技艺、醉三秋酒传统酿造技艺、彩曲原酒酿造技艺、金不换酒酿造技艺和金裕皖酒酿造技艺这5项完全可以走“小众品牌”传承与保护路线,发展地方特色,保护其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做到小而精,就是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与保护。
表10 皖北8项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价值得分表
此外,从表10可以看到,作为评价酿酒技艺最大价值——经济价值的行业环境指标项中,皖北8项酿酒技艺得分普遍偏低,基本徘徊在50分左右,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皖南的合肥、芜湖等城市,皖北六市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发展好地方经济亦是提升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途径。
皖北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资源价值较高,尤其以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最为突出。对于皖北8项酿酒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其评价结果,建议千年古井贡酒酿造技艺、口子窖酒酿造技艺打造精品,申报国家级乃至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安徽乃至淮河流域名片;高炉家传统酿造技艺、醉三秋酒传统酿造技艺、彩曲原酒酿造技艺、金不换酒酿造技艺和金裕皖酒酿造技艺这5项酿造技艺,建议其走“小众品牌”传承与保护路线,努力发展地方特色,保护其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实施打造精品与发展地方特色相结合的传承保护途径。
(1)①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含名单 ):http://www. ihchina.cn/3/10323.html;②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08〕19号)(含名单 ):5H5H5Hhttp://www. ihchina. cn/3/10327.html;③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11〕14号)(含名单 ):6H6H6Hhttp://www. ihchina.cn/3/18566.html;(4)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14〕59号)(含名单):7H7H7Hhttp://www.ihchina.cn/3 /18567.html。
(2)①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皖政〔2006〕106号)(含名单 ):8H8H8Hhttp://xxgk.ah.gov.cn/UserData/DocHtml/ 700/2013/12 /5/53109487731.html;②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皖政〔2008〕93号)(含名单 ):http://xxgk. ah.gov.cn/UserData/DocHtml/700/ 2013/12 /5/69423546822.html;③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皖政〔2010〕72号)(含名单 ):http://xxgk.ah.gov.cn /UserData /DocHtml /700/2013/12/5/92959818891.html;④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皖政〔2014〕38号)(含名单 ):http://xxgk.ah.gov.cn/UserData/DocHtml/731/2014/5/29/112759213245.html;⑤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皖政秘〔2017〕203号)(含名单 ):9H9H9Hhttp://xxgk.ah.gov.cn/UserData/ DocHtml/ 731/2017/11/14/773678366358.html。
[1]刘伟涛,顾鸿,李春洪.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评估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1(s1):189-191.
[2]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6-232.
[3]宁峰.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23-25.
[4]刘世文.文化生态和“生产性”保护下的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J].消费导刊,2014(4):242-243.
[5]陈静,肖玮.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分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5(2):1.
[6]吴从瑞.论皖北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机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6):111-113.
[7]闫春雷.浅析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对策——以泗州戏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81-83.
[8]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的遗产价值认定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8(03):119-124.
[9]陈宗花.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标准问题的反思——以当前原生态民歌评价为中心[J].河南社会科学,2008(03):13-15.
[10]潘树红.山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J].中国海洋经济,2017(1):284-296.
[11]陈亮,余千,肖爱连,贺正楚. 农业文化与物质遗产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价值评价[J].青海社会科学,2015(2): 57-65.
[12]郑乐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文化遗产,2010(1):6-10+85.
Evaluating the Valu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Wine-making Skills in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Based on the AHP Principles
ZHANG Xin-yi, FAN Xiao-lu
(School of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37, Anhui)
Wine-making skills inheritance has a long history in our country, as a member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amily, and has the rich cultural history background and incomparable economic and cultural value. Based on the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D-AHP),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value assessment system for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wine making skills and carries out quantitative value assessment on eigh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grams in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from the five dimensions of historical value, cultural value, social value, economic value and aesthetic value. Then we put forward the key issue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futur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 find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 Northern Anhui, which could provide ideas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ne-making skills; AHP; value
2018-04-25
安徽省省级科研机构校级委托专题项目“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研究——以酿酒为例”(2017WBZX03);阜阳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4003111)。
张新毅(1989- ),男,河南洛阳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范小露(1987- ) ,女,博士,讲师。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8.04.07
K203
A
1004-4310(2018)04-0038-08